APP下载

探寻费城的历史印记

2024-03-22曹俊

群众 2024年4期
关键词:市政厅费城印记

曹俊

费城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也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一。不论是前来旅行还是居住一段时间,都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费城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历史印记怎样沉淀,又如何呈现给大众?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与都会空间及产业协同前行、交相辉映?这对于历史名城的发展建设是关键问题,对于当代城市的结构拓展及更新演进也是重要命题。在费城研修的一年,我试图从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切入,探寻当下费城的历史印记,思考其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费城是一座有“原点”的城市。矗立在费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是市政厅,经市政厅大楼所在的中央广场轴向展出麦凯特大街和布鲁德大街作为两大干道,这从根本上奠定了费城城市的“十字骨架”。这一十字骨架既串联了费城的历史,又集聚了当代的都市功能,是历史结构与都市结构的高度嵌合。作为原点的市政厅高约167米,建成于1901年,是当时世界第一高楼,时至今日也是美国最大的市政建筑。伴随着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围绕市政厅所在的中心商务区已经建起了大量的摩天楼。相对于周边建筑,市政厅虽然在绝对高度上已然显得“矮小”,但是因为其位于城市十字轴线的几何中心,轴线两侧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都在引导视觉朝向中心,市政厅在“巨人”的映衬下也显得愈发“高大”了。建成于1933年的三十街车站是美铁系统第三繁忙的车站,东西方向的麦凯特大街轴线横跨斯库尔基尔河,不仅直接连接了两岸的三十街车站与CBD建筑群,同时向西拓展串联起历史悠久的大学城组团,向东串联起国家独立历史公园。布鲁德大街作为南北方向的轴线,则连接了北部的天普大学组团以及南部的大型体育中心组团。循着轴线方向前行,仿佛剖开城市的时代断面,展开的是一个接一个见证费城不同时期发展的标志建筑群落。

立足于市政厅的中心点,向西北方向还放射延伸出另一条特色轴线——本杰明·富兰克林大街。轴线的另一端是全美第三大美术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不仅正立面对景市政厅,同时进入博物馆前广场需通过“洛基之路”多层大台阶的空间序列才能到达。在天气晴朗的节假日,洛基之路本身就成为一个喜闻乐见的休憩场所——市民、游客三五成群地坐在大台阶上,视线透过近处的华盛顿雕塑喷泉,沿着富兰克林大街的轴线,望向市政厅及远方的城市天际线,这也成为费城的明信片景观。在这条虽然不长但风景秀丽的林荫大道上,布局有罗丹博物馆、本杰明·富兰克林纪念馆和菲斯天文馆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施,将城市的文化产业以低伏、紧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衬托特色轴线空间的同时,也成为感受城市文化与艺术气息的必由路径。

市政厅向东约一公里的国家独立历史公园是历史遗址集中分布的场域。宣布《独立宣言》的独立宫、国会厅、老市政厅并列在历史公园的南部。公园东侧分布着基督堂公墓、富兰克林墓。公园西侧则是通过一长条相对简约的现代建筑群承担游客中心的功能,在靠近独立宫处陈列着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自由钟,并通过局部透明的建筑界面使得自由钟能够被公园外部空间的人群直接感知到。北侧与独立宫正对呼应的是国家宪法中心,也构成了历史公园南北向轴线的两端。国家独立历史公园不仅在其四周荟萃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建筑群及遗址群,更为有趣的是,该公园本身就是在1730年建立的独立广场的基础上向北扩建形成,层层叠叠的历史在此交汇、共存、嵌套,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于历时性中感受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

如果说轴线是以一种刚性的力量塑造了城市的结构框架,那么夹在西岸和东岸之间的斯库尔基尔河无疑通过另一种柔性的力量与之互补。在蜿蜒曲折的河道沿岸,串联了大大小小的绿地游憩节点——有像费尔芒特公园这样横跨两岸的超大型绿地,其中包含1875年美国独立100周年紀念会场旧址、1876年费城世博会旧址、费城动物园、竞技体育场等复合型要素,公园的西区和东区之间通过跨河的步行桥连接;也有像艺术博物馆北部公园、伍德兰德公园等相对尺度较小的团块状的公园绿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春园街至南街附近的滨河段设置有连续的线性滨河绿地,在局部沿河段落,城市原有的废弃铁轨也被作为印记保存下来、并转化融合为滨河的线性步行道,为城市中的各类人群提供骑行、慢跑、徜徉漫步的游憩场所。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斯库尔基尔河沿岸的绿地公共空间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城市内部的绿地斑块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络。典型的如宾大公园,一端通过沃尔纳特天桥连向滨河西岸,另一端则向城区内部渗透,与史密斯步行道、伍德兰德步行道、洛塔斯步行道、兰卡斯特步行道等编织成一张绿色大网,同时,构筑了大学城区域富有特色的公共空间慢行体系。在东岸的思故河公园,经由洛卡斯特街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历史悠久的里滕豪斯广场,这个广场也曾被著名城市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评价为功能复合的宜人场所。

费城的历史印记既有外显、张扬的一面,也有相对内隐、低调的一面。例如,在三街和四街之间的看似寻常的城市街区中,富兰克林博物馆就“藏”在其中。从街道外部经过,其门头近似于一户普通的联排住宅,通过极窄的巷道进入内部方别有洞天,在庭院中用构筑物行架勾勒出已经不复存在的旧址的建筑轮廓。再例如,在市中心一幢看似停用的车站建筑被保留了下来,并改造成为集市建筑——瑞汀车站市场。走进车站市场,在一个巨大的穹顶下聚集了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美食及零售商品业态,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主体位于十街的中国城片区并没有商场、综合体等大型的建筑,在城市中并不彰显;连片统一的建筑肌理及商招风格,加之主街上“费城华埠”牌坊和北侧具有历史感的围墙,使得其成为一片独具特色的区域。

费城的历史印记不仅镌刻在城市中,更是烙印在大学里。费城市内共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天普大学等近二十所大学及学院。大学的建设史本身也是城市历史印记的一部分。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其最初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于1740年,是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在校园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哥特式风格校园建筑群,如主厅、艺术图书馆、礼堂、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等,该风格的建筑是在融合了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除了古典风格的哥特式建筑外,校园内还有很多现代建筑,如主图书馆、设计学院楼、商学院楼。难能可贵的是,在近三百年的校园建设中,不同时期的建筑之间并没有因为风格和样式的区别而显得格格不入,相反,经历近三百年的沉淀,古典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在大学城整体的建成环境中。

历史印记,不仅指代狭义的文物古迹本体,在更大的视域下更指代城市整体的历史呈现。在费城生活近一年,既是专业研修的一年,也是全面认知和感受这座城市的一年。于我而言,费城的历史底蕴是“多面的”——既有一镜到底的大轴线,也有蓝绿交织的公共空间网络,既有写在面子上的历史,也有藏在里子中的历史,它们刚柔并济、显隐互现,等待人们探寻。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市政厅费城印记
基律纳市政厅瑞典基律纳市
几时印记
广西作家地理·费城
挪威博德市政厅:真实版的“盗梦空间”
“口罩车间”
认识费城
30年印记
电动垃圾车
幸福印记
费城的第一座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