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平是怎样发现雷锋这个典型的

2024-03-22何雯

群众 2024年4期
关键词:沈阳军区共青团员事迹

何雯

毛泽东曾经说:“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抓典型、树样板,是我党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重要的领导艺术。雷锋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全国全军的重大典型,这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南京军区政委的杜平。杜平对雷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为雷锋典型的培塑付出了大量心血。对此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去世后新华社通稿这样评价:“他最早提出在部队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十分重视加强对雷锋的培养教育……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为雷锋的事迹向全国宣传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高级领导干部的远见卓识。”

独具慧眼识典型价值

发现典型是培树典型的先决条件。杜平常说:“做工作就要注重抓典型,尤其做政治思想工作,没有典型,各项工作就不活跃,树立了典型,就能推动比学赶帮活动,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他特别注意发现、培塑典型,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模范人物,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期间挖掘宣传的典型。

雷锋典型的发现,源于杜平的一次下基层调研。1960年秋,为贯彻落实总政治部关于加强连队工作的指示,沈阳军区召开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动员大会,会后700多名各级机关干部纷纷下到连队进行具体指导,身为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时,我国正经受“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经济十分困难,“节约”成为度过困难的重要方式。杜平来到雷锋所在的工程兵工程十团,部队在工作汇报中特别提到了雷锋,说雷锋在入伍前当工人时就是先进分子,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入伍不久就以“节约箱”的形式响应党的号召,被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并荣立二等功。不仅如此,雷锋还把节约出来的生活费捐献给灾区,同时做了许多不留姓名的好事。雷锋的事迹引起杜平极大的关注,他认为这在和平时期是罕见的,敏锐察觉到这一军中典型的价值,于是在工作组上报的事迹材料上批示:“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并参加了雷锋为军区文艺团体所作的事迹报告会。会后,杜平专门召集军区宣传部、文化部的领导和创作人员座谈,指示他们深入雷锋所在连队收集整理雷锋事迹,要求用各种形式宣传雷锋。很快,一篇《节约标兵——雷锋》的文章被送到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报社总编辑嵇炳前觉得稿子需要换个更高的角度重新写,杜平也要求继续挖掘雷鋒事迹。于是嵇炳前找到新华社、解放军报社两位驻站记者,要求他们深入了解,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报道来。两位记者前往沈阳、抚顺,听取了雷锋给大学生做的报告,和雷锋进行了直接交谈。随后,两位记者又深入连队进行深度挖掘,全面了解雷锋。回到报社后,写出了关于雷锋事迹的长篇报道。

精心培养抓典型宣传

结出典型的硕果离不开浇水施肥的培养过程。不久雷锋事迹长篇通讯送给杜平审阅,杜平看后十分高兴,他从这篇通讯的字里行间不仅品出了雷锋的节约,品出了“忆苦思甜”,更品出了雷锋对党的忠贞、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追随。他提笔把文章标题改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以一版头条通栏的规格推出了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稿件同时发给了新华社总社。12月1日,《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首次发表雷锋在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之间所写的15篇日记。很快,《解放军报》《辽宁日报》《共青团员》等多家媒体相继以不同标题转载了雷锋事迹,雷锋的名字迅速传遍了东北大地和军内外。不久,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班长,杜平又指示《前进报》发表雷锋入党的消息和照片。

1962年2月20日,沈阳军区召开第一届共青团员代表会议。杜平看到名单上没有雷锋的名字,认为雷锋已是共产党员,这次会议是宣传雷锋事迹的好时机,于是提议让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并让他向大会作事迹报告。27日,会议通过《给军区全体共青团员的一封信》,号召全军区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以雷锋等先进人物为榜样,掀起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竞赛热潮。会议期间,杜平专门接见了雷锋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之后,杜平又对宣传雷锋提了三点建议和要求:以军区党委名义发文,在全区部队中广泛开展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军区宣传、文化和文工团等部门,要以官兵喜闻乐见的话剧、快板书、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宣传雷锋的事迹;选派懂摄影技术的部队骨干进驻雷锋所在的运输连,跟踪采访雷锋,适时拍摄他工作、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照片。今天我们看到的雷锋生前多张照片,有不少就是那时拍摄的。

全程指导促典型推广

培树典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用好典型,让典型起到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驻地营区指挥倒车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得知这一消息,杜平非常悲痛,他要求部队继续宣传雷锋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并专门题写了“学习雷锋同志”的条幅。

当时有人认为,雷锋死于事故,不宜宣扬。杜平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他说,事故是一回事,事迹又是一回事,决不能把两者视为一个问题,必须分开。他还说,雷锋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因为这次事故就抹杀了这个先进人物。他又把雷锋日记和事迹材料调来,认真细致地看了几遍,认为雷锋从地方到部队,始终表现优秀,多次立功受奖,还是地方人大代表,在他身上处处都有值得人们学习的闪光点,于是下定决心,坚持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1962年秋,杜平主持召开沈阳军区政治部党委会,专题研究“如何继续把雷锋这面旗帜举下去”的问题,同时郑重提出将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的建议,军区党委研究同意后,呈请国防部批示。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了沈阳军区党委的报告。21日,沈阳军区隆重举行“雷锋班”命名大会,杜平作了《把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接过来传下去》的讲话。会后,杜平专门写了题为《雷锋同志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理论文章,发表在《前进报》上,为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进行了思想引领、舆论引导。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和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并刊登《雷锋日记摘抄》。9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全军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15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

杜平此前在认真阅读雷锋日记后,挑选了八本日记,和雷锋事迹材料一起,派专人报送解放军总政治部,并建议转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后来的杭州会议上,毛泽东赞许地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4日,新华社刊发了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号召向雷锋学习的新闻通讯稿。3月5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题词手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题词。从此,雷锋这个名字响彻中华大地,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责任编辑:张李蕾

猜你喜欢

沈阳军区共青团员事迹
香格里拉栽树的女共青团员(外一首)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五百〇五人)
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15人)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军媒何以展“雄风”——从沈阳军区《前进报》“我是东北虎”专栏说开去
揭傒斯事迹考述
昔日南国劲旅 今朝北疆雄师——记沈阳军区某部红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