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构建职业技能“双链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
2024-03-22黄新毅
黄新毅
摘 要:升学与就业并重导向是当前职业教育热点话题,质量评价是难点问题。随着国家产业升级转型,汽车服务后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当前国家构建职教升学通道,中职学生转为就业与升学双重导向。为适应新时期汽车服务行业发展,我们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总结了当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主体片面、评价内容不全、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应用效果不佳,提出职教高考和就业大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以OBE成果导向法为理论依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定位,重构课程体系,确定各阶段教学培养目标,形成学习成果链;以诊断改进为手段,理顺教学和实习工作机制,查找不足与完善,对教学过程实施诊断改进,形成诊改评价链条。通过构建以学习成果和诊改评价以基础的“双链条式”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而改,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职业技能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为中职汽修学生升学和升学后过渡期提供能力保障。
关键词:中职汽修 双链条式 成果导向 诊改 质量评价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新业态加持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汽修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能力要求。以就业和升学为双导向,提高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质量,是新阶段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而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升学和就业的能力需求。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重点评价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毕业生质量,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该文为构建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质量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
1 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现状问题分析
1.1 评价主体片面
常见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专业课以任课老师为主,实習阶段由驻厂老师评价,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涉及较少,连学生自评、互评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都很低。如果要提高职业技能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要立足升学和就业双背景,扩大评价主体到教学参与相关方,校、企、师、生,凝结多方需求导向。
1.2 评价内容不全,标准不明确
目前,有些学校还沿用过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虽有增加升学导向但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深入,导致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规划不合理,职业技能质量评价内容不全、标准不明确。大多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的关注点还在于教师在校教学内容的考核评价。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在校教学阶段和岗位实习阶段。在校教学是岗位实习的准备,岗位实习是在校教学的应用,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应呈现递进关系。很多学校职业技能评价对教学和实习厚此薄彼,内容和标准不能体现连续递进关系,在评价深度和范围上往往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习惯养成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3 评价方式单一
一方面,目前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的方式主要是以专业课程考试为主,以分数为衡量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主观评价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创新思维、信息技术使用、书写表达等。同时,由于中职教育的特点,单纯的理论考试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岗位实习作为教学实习的应用,在评价上常被忽略。实习评价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能坚持,企业标准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跟踪和反馈机制,还常常忽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建设、困难和解决方案,以及学生技能和素养上的收获,导致评价结果不全面、不客观。
1.4 评价反馈应用效果不佳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技能质量评价反馈不够重视,专业部、教研组没有专门系统开展质量评价分析,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难以突破,达不到以评促改的作用。学生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升学和就业的能力需求,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后续课程和实习缺乏针对性提高。
综上所述,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存在评价主体片面、评价内容不全、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反馈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扩大评价主体、完善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评价反馈应用等,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质量评价体系。
2 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双链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提出
2.1 理论依据
2.1.1 OBE成果导向法:学习成果链
OBE成果理论核心是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有效学习,强调教学质量以学生受教育的成果来衡量,教学目标对标教学成果。中职学生职业技能要在人才培养方向、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时,就对接中职毕业生应达到的行业标准、企业要求和职业资格认证,对接升学职业技能考核的能力要求。
2.1.2 诊改的原理:诊改评价链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即“诊改”)的内涵和原理,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在进行专业诊断中,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考工考证升学标准为依据,设置诊断项目、诊断标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进行8字螺旋质量改进。
2.2 总体框架
OBE成果导向法与诊改评价相结合形成双链是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的新型模式。该总体框架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将培养目标、学段目标、校企合作、教学内容、实习管理、评价手段、学习成果有机融合起来。结合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质量的现状、同阶段企业用工标准、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以及职教高考大趋势的背景,提出构建“1个大背景、2个教学主体、双链条质量评价体系、4个教学阶段、1个最终目标”的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质量评价体系,即职教高考和就业双导向的大背景,学校和企业两个教学主体,学习成果链条结合评价诊改链条(见下图1),“1+0.5+1+0.5”4段式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达到相应职业技能水平的目的。通过本项目能促使更多中职学生升学并满足升学初能力的过渡,也能满足就业的同学同阶段能力需求。
2.3 构建路径
2.3.1 构建学习成果链
(1)调查分析我校汽修专业当前教学评价、与企业对接探讨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质量要求和人员数量要求,研究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及职教高考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和深度,为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划分,形成学习成果链条。明确职业技能目标,精确制定各学段学业任务。根据我校按学年1+0.5+1+0.5分段式教学模式进行职业能力目标分段,将各阶段的职业能力目标分解转换成相应的课程,并且能力目标与职教高考、同等阶段企业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确定本课程的具体内容范围和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各阶段课程或实习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划分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三部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兩个阶段的岗位实习,第一次岗位实习对标职业启蒙,第二次岗位实习对标职业技能应用,按照时间线穿起来形成学习成果链条。
2.3.2 构建诊改评价链
基于成果导向的培养目标,明确汽修专业质量评价的切入点为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实习设置方案,调整各学科和实习课程标准,制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层次、“教学-实习”两个层面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学和实习的内容和评价标准精准对接培养目标。基于评价标准制定预警机制,校-企-师-生作为评价主体,在教学和实习实施过程参照评价标准和指标内容持续进行监控,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定期诊改评价持续赋能改进,形成全过程常态化自主性的诊改评价链。
(1)评价指标是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评价指标应与课程标准建设保持一致。结合中职汽修学生职业技能评价现状和中职教学实习模式的特点,质量评价指标应关注教学实习实施、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收获。具体而言,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段目标、教学目标和实习管理,分成教学和实习两个过程。教学过程细化为课程设置。实习过程划分为“职业体验”和“职业技能应用”两个阶段。针对两个过程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两个维度。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针对学习广度。增值性评价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和应用,针对学习深度。学校可根据各校学情进行权重比例分配。对各学科和各实习阶段进行评价指标内容设计,形成不同阶段的“教师、学生、企业教师、校内外专家”多元评价方进行评价。
(2)预警机制是检测诊改评价进行的重要环节。在中职汽修专业开展职业技能质量评价过程中,预警机制对评价指标开展监控、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教学和实习过程及时纠错,缓解或消除负面影响,提高教学和实习质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预警指标源于评价指标,预警指标的权重要充分考虑生源质量、学生学习习惯、学情基础、企业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趋势。通过学校教师、企业教师、校内外专家、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听课的形式,结合教学成绩分析、实习企业考核标准,确定预警指标点权重。预警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并能形成考核数据。在实际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对比预警指标如发现学生学习或实习发现潜在问题,应立即通过提醒、指导、小组互助、家校沟通、持续跟进等形式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如发现是教学或实习中存在普遍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素养的培养,进行强化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建立职业技能评价过程记录档案,并定期进行反馈和调整。档案内容依据汽修专业特点和各阶段培养目标,设计评价表格,以学科为单位,每半学期为阶段,由授课教师含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统计学生基本信息、学期情况、实习表现、素养培养等。评价档案应客观、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实习表现、素养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如我校的智慧课堂、教学实习管理系统进行搜集。通过定期组织专业部教师讨论对评价档案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预警指标点进行反馈。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进展以及不足之处,教师也可调整教学策略、补短板,提高学习效果。
3 中职汽修专业双链条式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反思
成果导向、多元评价、诊断改进对学生学习有持续促进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另外,专业课教师参与其中,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实习管理能力,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教学评价能力。
企业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学生职业技能评价体系过程,将企业岗位考核指标融入职业技能质量评价指标,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学生共为评价主体。鼓励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参与业务学习、技术交流和技术应用。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要将自己当成企业学徒,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传帮带。
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例如,评价指标制定和预警机制权重占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和学习习惯、专业发展趋势、升学就业趋势、企业岗位需求能力、各企业规章制度的不同,进行动态灵活调整。另外,畅通信息渠道和及时反馈是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实习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考核评价滞后、不全面的方式,并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形成学生和班级的教学和实习分析报告,并反馈给师生双方。在信息技术加持下,评价过程会更加直观、科学、有效。
4 结语
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本研究聚焦于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质量评价,以成果导向和诊断改进为依据构筑双链形成质量评价体系。为精确检测教学和实习提供方法,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研究探索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双链条式”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GXZZJG2022B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廖隆,王贝.基于职业能力评价模型的“职教高考”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20(11):24-28.
[2]王艳,温容.基于OBD理念的数字赋能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23(16):5-8.
[3]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职教论坛.2021(0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