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4-03-22李波刘玲郝巧梅杜秀波

时代汽车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探索课程思政

李波 刘玲 郝巧梅 杜秀波

摘 要: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现状,对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选取汽车专业课《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的典型案例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对《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探索 实践 课程

1 引言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因此国内外高校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式不同,但多数是通过其他学科进行隐性教育,借助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工作。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曾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他认为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需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推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学者探讨了在电气工程课程中如何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他认为电气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电气工程课程中。

通过在知网检索课程思政相关的论文发现,近五年国内研究课程思政的老师较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也逐渐增多。从2004年至今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会议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发挥出高校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同时,也要使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明确了高校实现“三全育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学者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中也出现了课程思政相关的获奖成果。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的‘课中课同向同行模式创新与实践”,腾跃民、俞中华等人进行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的研究。吉林大学张博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武汉船舶职业学院龚璇团队提出“知情意行”的课程思政隐形线。理工科专业课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培养懂技术、有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陕西理工大学王俊认为,在电子信息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教学中变得十分必要,他不仅建议利用微视频、互动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建议加强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例如组织参观考察、开展课程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中国水利水电大学田婷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道德素养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去,而不能仅限于纸面上的宣传,她从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将道德素养教育与技术知识紧密结合的具体方案,例如通过讨论、研究电力行业相关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宁夏大学李琦提出在电工电子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是完善高职教育体系的必要途径,他介绍了如何通过组织实际工程项目、开展课程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方面,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如注重案例分析、突出实践操作等。

2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单一: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缺乏与时俱进的技术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受限: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缺乏互动性和自主性;师生角色固化:传统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分工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三全育人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视域下,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的典型教学案例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三全育人目标。

2.1 课程设计与实践

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设计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程目标的制定: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程目标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材选择和研发:选择教材时,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将其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将来还可以开展相关教材的研发工作,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的理论内容,实训内容实用的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讲座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創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2.2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策略

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发展创新的人生态度;教学策略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建立开放式课堂,让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课堂互动与思想政治教育

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课堂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改变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鼓励互动交流:通过集体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开展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集知识、技能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可以开展大型综合设计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典型教学案例

以《电工电子技术》中模拟电路模块的集成电路及其应用为例,以集成电路的发展为线索,从集成电路的产生、发展、应用和作用四个方面完成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采用多元化、互动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互联网学习等。以集成电路的发展为线索,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将华为芯片断供贯穿其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观看视频:芯片是如何制造的。(2)结合视频内容和课前线上发布的任务,让学生总结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3)晶体管电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优缺点,集成电路的概念、作用。(4)以华为芯片断供为例,讲好“中国故事”,结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进行制裁,对中国企业的芯片进行断供,限制其发展,阻挠中国的科技进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学生要敢于担当,祖国的未来需要他们。引用权威专家解读华为芯片断供的原因,如让学生看主流媒体报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解析,教师解读和引导,学生自己发声:我国如何才能实现芯片自由?教师讲解我国目前的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之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集成电路的应用和作用。

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车轮的动平衡检测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3.1 课前布置

课前让同学们对为何要做动平衡、动平衡怎么做进行资料查找,并在雨课堂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植入安全责任意识、严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3.2 案例引入

车主的帕萨特B5轿车行驶跑偏、转向回位慢,他将车开到4S店售后服务中心进行检查。4S店维修人员按照标准工作流程将车举升,发现轮胎偏磨严重,对其进行胎压检测、动平衡检测并进行轮胎换位。

3.3 汽车车轮动平衡的知识讨论(资讯)

在资讯环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实物及教师讲解等方式来掌握要完成本次任务所需的车轮的结构、轮胎的规格、车轮的动平衡检测方法等知识。在进行车轮动平衡的调整时,会用到平衡块进行校正,平衡块这一小小的配重,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和驾驶体验。再给同学们讲致命的螺丝钉和救命的螺丝钉的故事,引入小东西找准正确的位置,就会起到大作用这一道理。生活中许多东西,如果找准了位置,它的价值会不断显现。所以要通过不断实践,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扬长避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

3.4 根据任务工单,进行车轮的动平衡检测(计划、决策、任务实施)

通过前面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车轮动平衡的检测与调整方法,了解车轮做动平衡的要点与操作规范,结合任务工单,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任务的实施。在进行到检测完成后加装平衡块这一步时,教师可以插入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一论点,做事情讲究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大到生态环境,如果失衡,就会带来很多困扰。将习总书记关于统筹兼顾的一些讲话精神融入。注意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本项任务。在操作中要特别强调实训室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并强调对于现场“6S”管理。

3.5 教师考核并总结(检查、评估)

在各小组完成任务实施后,对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内在学生的自查基础上进行小组自评,各小组之间进行小组互评。然后学生对盘式制动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总结进行总体点评,学生根据教师点评进行修改,并对自己小组的操作进行检查总结。教师最终给出考核评估成绩。

4 未来展望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推动教学改革需要我们勇于尝试和创新,以期为《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1 借鑒国外先进经验

国外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势,可以借鉴其经验和做法,推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4.2 加强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需要加强教师职业化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3 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受限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4.4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未来职场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也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4.5 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经成为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相关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学习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提高其应对未来职业需求的能力。

4.6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是《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实践项目、企业参观、行业调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其綜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5 结论

在《电工电子技术》和《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NZJGH2022120),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王俊.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科技风, 2019(13):47-48.

[2]田婷.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J].外语电化教育,2020(05):47-48+57.

[3]李琦.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183.

[4]孙振.电气工程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20(10):114-115.

[5]陈立明,马莉萍.电子信息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07-109.

[6]王成渊.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9-32.

[7]刘伟,韩松林.电子技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11):196-197.

[8]孙宏伟,杨智可.“三全育人”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科技视界,2020(2):167-16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