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的策略研究

2024-03-22赵蕊

新农民 2024年5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赵蕊

摘要:对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有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全面推动高职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相互助力、共同发展。本文以重庆为例,通过对乡村就业创业问题和乡村人才需求调查等,找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结构对接不紧密、职业院校宣传、引导学生乡村就业创业力度不大等问题;最后提出对接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精准提供优质职业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人才;培养策略;典型案例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1],并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五类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到,加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要求职业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近几年来,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培育研究的学术传播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关于职业教育培育乡村人才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研究等,相关研究偏重于政策研读和理论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的对策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乡村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的教育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高职院校的改革应对策略和对策,为高职院校精准培育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和

实践依据。

1 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的现状

调查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职院校学生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乡村就业创业问题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34份,回收率97%;第二部分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对6个村书记,4个镇街组织委员进行乡村人才需求问题调查。

1.1 高职院校学生乡村就业创业问题调查

1.1.1 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别为男生39%、女生61%;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分别占比33%、39%、28%;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21%和79%;生源地来源于农村的为79%,父母从事乡村相关工作的40%。调研对象中理工类和经管类较多,分别占20.79%和24.91%。

1.1.2 乡村就业创业意愿分析

将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去乡村就业创业,但大多数学生去乡村发展会选择乡镇政府机关,工资较低、农村经济较落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毕业生选择去乡村就业创业。调查显示,选择比较愿意去乡村工作的学生最多,占比40%,其次是不太愿意,占比27%,还有21%的学生还没想好,非常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学生则较少;愿意去乡村就业、创业的原因中,选择积累基层锻炼经验、乡村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报效家乡的情怀、离家比较近的较多,因为亲友支持和自己喜爱的则较少;在制约毕业生去乡村就业、创业的原因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工资较低、农村经济较落后、没有发展前途与空间、专业不对口、政策保障不够、再就业困难及不了解农村基层情况,分别占63%、58%、50%、46%和44%;去乡村发展选择领域较多的有中小学教学、自主创业、电商经营,分别占22%、14%和12%;学生对乡村工作工资的心理底线在3 000~4 000的最多,占比34%,其次是2 000~3 000,占比25%,选择4 000~5 000的占比23%左右,选择2 000以下的很少,占比不足3%。

1.1.3 乡村就业创业认知分析

学生对乡村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有一定了解,但了解深度不够,大部分学生认为到乡村创业就业对乡村振兴有帮助。调查发现,46%的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比较了解,44%的学生不太了解,非常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比都很少;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多,占44%,其次是课堂教学,占比18%,通过其他途径的则较少;86%的学生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他们去乡村就业创业有影响;绝大部分学生最希望得到政府部门在资金上的扶持和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占比均为79%,排名第3~5位的是改善乡村条件、给予税收减免、免息或低息贷款等政策优惠及其他,分别占比69%、66%和16%。

1.1.4 职业院校关于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培养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涉及乡村创业就业相关内容的较少,学生参加乡村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有限。调查显示,18%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课程涉及乡村创业就业相关内容,在涉及乡村创业就业相关内容的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较多,专业课程较少;4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乡村相关社会实践活动,58%的学生参加过;绝大部分学生希望着重培养乡村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占比為73%,排名第2~5位的是加强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宣传教育、组织活动引导深入农村实践、加强农村就业创业培训与指导。

1.1.5 对高职院校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建议及希望

根据访谈,学生提的建议和希望较多的有

(1)希望工资待遇能够和城市一样;(2)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而且政策能够持续时间比较长;(3)希望学校能加强对大学生服务农村的宣传教育、多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最好能开设一门专门的课程。

1.2 乡村人才需求调查

村书记、镇街组织委员等普遍认为各村缺乏乡村振兴人才。村委会干部人选相对好找,但候选对象也渐趋匮乏,管理人员居多,真正懂农业、会技术、善管理的综合带头人才占比不足20%。村两委干部总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女性占比普遍较高,占比60%以上。农村人才外流形势依然严峻,青年人才外出务工仍是主流。近两年回引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有所提升,但数量不多且多为零散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种植、养殖大户不足1%。升学深造的青年才俊回乡就业创业的寥寥无几,农村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仍是关键制约因素。成功人士中回乡创业反哺家乡的普遍存在,但是反哺方式多为资金帮扶,垫资参与修路等,真正成功回乡扎根、以产业等持续长久助推家乡发展的还不多。

2 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乡村产业结构对接不紧密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诸多领域,这就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要求[2]。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需求不能较好衔接[3],难以有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重庆市专门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属于缺失状态,在高职48个农林牧渔大类专业中,重庆市仅开设了10个专业。而且涉农专业的区域性与专业性不强,未能与新产业、新技术进行结合,例如生态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均没有开设,制约了其助力乡村的作用发挥。

2.2 高职院校宣传、引导学生乡村就业创业力度不大

高职院校引导学生乡村就业创业力度不大,没有在人才培养中形成乐意回归农村、奉献农村的氛围。一是职业院校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力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學生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他们去乡村就业创业有影响,但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不了解,了解的学生也大部分通过新闻媒体,而不是学校的宣传教育。二是课程中涉及乡村创业就业相关内容的较少,学生参加乡村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有限。根据访谈发现,选择不去乡村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中,很多都来自电子商务、会计、小学教育、护士、法律等专业,这些专业虽然名称不涉农,但也完全可以为“三农”服务,但他们的课程中涉及乡村创业就业相关内容较少。

2.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所需要人才匹配度较低

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乡村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一是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结合地方经济实际和特色产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脱离乡村发展实际。二是乡村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涉农专业产教融合难度较大,部分技能培训与生产实际存在脱节。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关于农业产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写方案"阶段,没有落到实处。四是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乡村情怀教育亟待加强,尤其是一些涉农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忽略了学生的乡村情怀教育。

2.4 农民职业培训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针对农村的培训一般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力度不深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不能精准对接农村产业升级、现代职业农民养成等。一是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农村干部群众受访者不喜欢理论灌输式的宣讲解读,只想得到实实在在的种植实践。二是农民职业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农民职业培训不成体系,对农民职业培训需求调研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短期培训对培训对象的就业意向影响不大,且忽视技能实训[4]。调查中发现,约有90%的受访种植大户、引进涉农企业老板,认为培训学习流于形式,参与培训教育没有实践意义。

3 高职院校培育乡村人才的对策建议

3.1 对接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

一是政府依据重庆市乡村产业发展特点及需求,引导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通过专业结构优化和层次提升为农业产业提供匹配人才,以专业人才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二是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主动适应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在认真分析自身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和契合度基础上,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合,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才结构的新变化和就业结构的新需求。

3.2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乡村就业创业

一是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学成之后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怀。二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将个人职业认同和乡村振兴情怀相衔接[5]。主动将乡村文化、乡村发展与“三下乡”、乡村调研、乡村知识普及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深入农村感知乡村文化氛围,激发对于乡村的认同感。三是选派一批在乡村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乡村振兴政策及乡村就业的宣传,为学生就业提供新的职业路径。

3.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精准度,满足乡村人才需求

一是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将乡村现代化所需要的技术,融入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建设乡村产业学院、乡村振兴订单班等,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乡村人才,引导更多的职业教育人才返乡工作。二是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及时将涉农专业课程的最新研究动态、实践方法等及时融入所授课程中。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要加强涉农类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组建由熟悉农业农村产业的教师,企业专家、校内教学名师等构成的教师创新团队。四是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等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促进师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3.4 精准提供优质职业培训,发挥优势助力乡村发展

高职院校应与政府、行业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精准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一是精准设计培养人群和培养内容。根据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功能定位,对人才分层、分类,并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多样需求,开发一系列品牌职业培训。二是打破时空界限,满足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例如,在对青年妇女开展培训时,要根据她们年轻、学习时间不集中等特点,科学制定课程方案,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等开展集中与分散的职业教育培训活动。

4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但如何精准培养乡村所需的各类人才仍面临着种种挑战。高职院校应根据乡村各类人才特点,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提供优质职业培训等有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乡村各类人才,提升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支持力度,推动高职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佚名.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J].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2021(4):4-10.

[2] 赵国锋.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5):19-25.

[3] 冯颖,赵永生,王慧德,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3(5):68-72.

[4] 刘婷婷,张益刚.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3(19):106-112.

[5] 欧阳修俊,谢水琴,曾雪.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逻辑与路向[J].当代职业教育,2021(4):19-25.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培养策略高职院校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