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4-03-22李玲
李玲
摘要:南充市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其乡村振兴工作在上一个五年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南充市乡村振兴的工作需全面推进。本文分析了南充市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和关键要素,并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提出了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全面振兴;南充市
1 南充市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1.1 乡村产业现状
1.1.1 产业类型
南充市的乡村产业以粮油、生猪、桑茶、晚熟柑桔和蔬菜为主导产业,同时包含文化旅游业。南部县的蜜桃、嘉陵区的中药材,南充柑橘、川北黑猪等,都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1.1.2 产值统计
2022年,南充市粮食播种面积为57.77万 hm2,位居全省首位[1]。蚕桑产业基地覆盖2.67万 hm2,年产蚕茧1.3万t,产值达15亿元,居全省第三。蚕桑丝绸产业总产值为380亿元。柑橘种植面积达8.67万 hm2,其中晚熟柑橘占5.33万 hm2。休闲农业和农副产品销售额为21.3亿元,接待消费者1981万人次,带动8.7万农户增收[1]。2023年,南充市夏粮总产量达64万t,比上年增加2.6万t,增长4.3%,夏粮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增速居全省第二;仅2023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达299.4万头,稳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南充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9.75亿元,同比增长4.4%,总产值、一产增加值2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提高。
1.1.3 产业园发展情况
南充市共有116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包括8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和12个省级星级园区,位列全省第一。2022年,入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万元,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1]。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为
698.3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共205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12家。
1.1.4 品牌发展
南充市通过多种措施,致力于提升地方特色品牌。如“张飞牛肉”“保宁醋”“川北凉粉”的知名度,以促进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南充市在农文旅品牌方面,推动了现代农业与文化民俗、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的融合。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示范村镇,如阆中市五马镇、蓬安县睦坝镇等,和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西充县义兴镇有机村。此外,建立了中法农业科技园、南部八尔湖风景区、仪陇三条沟乡村旅游农业主题公园等旅游景点,并新增了7条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路线。
1.2 乡村人才情况
截至2021年末,南充市的农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5606人。在这些技术人才中,企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数量为523人,约占总数的9.33%。相比之下,事业单位的农业技术人才更为集中,共有5083人,占比高达90.67%。总的来说,南充市农业技术人才总体偏少,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人才和多样产业配置不足。其中,高学历人才仅占2.71%,35~50岁年龄段居多,缺乏年轻人才。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只有5.83%,整体人才素质需提升[2]。
1.3 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
截至2022年年底,南充市在科技創新领域建立了4个院士工作站,并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同时,该市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等1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展开了超过30项的科技研发合作。在农产品加工行业方面,南充市共培育了205家规模以上企业,这些企业的年加工产值达到
698.3亿元[1]。在农业生产方面,南充市已经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特别是在南部县、营山县等地,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系统和智能温室,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如西充县和仪陇县的山区,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较低效的农业工具。
1.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南充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有所提升,但仍面临挑战。在交通方面,虽主要县镇间道路已实现硬化,便利了农产品运输和居民出行,但偏远地区如西充县和仪陇县山区道路条件仍较落后,尤其雨季易受损。水利设施方面,节水灌溉得到推广,但干旱地区如南部县的水资源管理需加强。电力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但远离城市中心的乡村地区电网现代化和智能化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设方面,虽农村宽带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覆盖较广,但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仍较低。综合来看,南充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进展,但在交通、水利、电力和信息化等方面,特别是偏远地区仍需进一步加强。
1.5 农村现代化程度
南充市的农村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2 南充市乡村全面振兴的制约因素
2.1 经济发展水平
南充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农业虽然为众多农村居民提供生计,但在总体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小。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尽管近年来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一些偏远乡村地区仍存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问题。城市区域如顺庆区、高坪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偏远县区如仪陇县和西充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文化和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3 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市场
南充市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别是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导,特产有南充柑橘、营山猕猴桃、蓬安石斛等。过于简单的农业结构使得农民收入来源有限,难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的风险。农业产值低,缺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够发达,特别是在营山县和蓬安县等地,农产品多以原材料形式销售,加工深度不够。
2.4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问题
南充市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年轻劳动力大量迁移到城市。
由于教育和就业机会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尤为严重。劳动力流失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也导致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和乡土文化的衰落。
2.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南充市的一些地区面临着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一些地区面临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保护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
2.6 社会服务和民生问题
医疗资源在南充市不均衡分布,城市区域医疗服务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尤其是远郊县区医疗服务不足。养老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在农村地区也相对缺乏。
2.7 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
尽管政府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需要更多针对性的政策来支持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
2.8 教育和技术推广
教育资源在乡村地区分布不均,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机会和质量。农业技术推广不足,许多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9 文化传承和创新
乡村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3 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
结合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能做到保障粮食安全、丰富产业类型及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完善乡村振兴基础交通路径、完善人才结构等,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南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产业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全面振兴的主要驱动力。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必备条件。其中,农民是乡村人才中的主力军。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培养,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3]。文化底蕴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文化振兴使乡村传统文化及相关产业得以发扬光大、广为传颂。生态振兴使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组织振兴才能保障乡村振兴的稳定性。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应包括产业全面振兴、人才全面振兴、文化全面振兴、生态全面振兴、组织全面振兴五个方面。
4 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4.1 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路径
4.1.1 “互联网+”促农业振兴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通过使用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从而实现精准农业。此外,南充市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如建立线上农产品交易市场,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也有助于提升南充特色农产品如南充柑橘、川北黑猪等的品牌影响力。
4.1.2 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和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更多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结合南充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阆中古城,可以开发一系列以农业体验和文化学习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此外,南充市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蜜桃、中药材等,发展深加工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4.1.3 依托资源禀赋,创优势品牌
南充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这为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以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系统,保护和推广南充柑橘、营山猕猴桃等地方特色产品。同时,通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览会,提高南充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1.4 深挖文化底蕴,壮大文旅产业
南充市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涉及文化传承和发展。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例如,可以在南充的各个乡村建立文化体验中心,让游客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制作、农耕体验等活动中,从而提升乡村的文化吸引力。
4.2 乡村人才全面振兴路径
4.2.1 培训体制优化
为了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南充市应优化农业技术和管理培训体系。建议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实践指导。同时,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针对现有培训出现的供需匹配度较低、实践课程比例小的问题,应提高培训内容与农民知识需求的匹配度,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
4.2.2 人才引进
南充市应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尤其是在农业科技、乡村规划和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可以提供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4.2.3 加强与高校合作
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南充市可以吸引更多高校畢业生到乡村工作。例如,可以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4.2.4 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
建立从基层到高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这包括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乡村管理人才以及农业企业家等。
4.2.5 重视本土优质人才培养
本土人才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市应重视培养本土优质人才,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使他们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
4.3 乡村文化全面振兴路径
4.3.1 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
针对南充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采取系统性保护措施。这包括对阆中古城等历史遗址的保护性修复,以及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此外,应探索活化利用的路径,例如,将传统手工艺如剪纸、编织融入现代生活用品设计,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4.3.2 乡村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基于南充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发展深度文化旅游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关键。建议开发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如结合南充柑橘、营山猕猴桃等农业资源的农业体验旅游。同时,应注重旅游产品的故事性和参与性,如通过叙事化的导览,让游客深入了解南充的历史文化背景。
4.3.3 教育体系中的乡村文化融入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需从教育入手。建议在南充市的教育体系中融入本地文化教育,如开设地方文化历史课程,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通过建立乡村文化中心或图书馆,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促进村民和青少年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和参与。
4.3.4 新媒体在乡村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乡村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议南充市利用数字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定期发布乡村文化内容,提升文化的可见度。同时,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将乡村文化活动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扩大文化影响力。
4.3.5 文化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结合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南充市还需鼓励文化的创新。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创意比赛、工艺品展览等活动,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提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文化体验活动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4.4 乡村生态全面振兴路径
4.4.1 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实践
南充市应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在南部县和营山县等地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多样性农业模式,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建议开展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如设立有机农产品认证系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4.4.2 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技术应用
鉴于南充市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建议在农业灌溉中推广节水技术,如滴灌和喷灌系统,特别是在水资源较为紧张的仪陇县和西充县。同时,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4.4.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针对南充市部分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例如,在受污染的地区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恢复土壤健康。同时,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在蓬安县和南部县等地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4.4 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南充市应探索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例如,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使用,如在农户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质能炉灶。此外,鼓励农村企业和农场利用农业废弃物发电,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4.4.5 生态文化的培育与推广
生态文化的培育对于乡村生态振兴至关重要。南充市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例如,可以在学校和社区举办生态环境保护讲座和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同时,通过媒体和公共平台,宣传生态农业和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公众的生态文化意识。
4.5 乡村组织全面振兴路径
4.5.1 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针对南充市乡村治理的现状,建议优化和创新乡村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强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功能,提升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培训村干部,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如通过举办村民大会,让村民直接参与到村级决策中,增强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4.5.2 乡村组织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乡村组织的整体能力,南充市应加强乡村组织能力建设。这包括提供专业培训,如农业技术、乡村规划、财务管理等,以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专业技能。此外,建议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如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乡村组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5.3 乡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南充市乡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建议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应发展乡村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如设立养老服务设施和扶贫项目,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5.4 乡村组织与外部资源的有效对接
为了实现乡村组织的全面振兴,南充市应加强乡村组织与外部资源的有效对接。这包括与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乡村发展项目,或与高校合作,开展乡村发展研究和人才培养项目。
5 结语
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不仅需要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和创新,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组织建设。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全面振兴。未来,南充市应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星,廖振杰,许芸浩.南充: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蝶变”[N].四川经济日报,2023-05-30(001).
[2] 胡潇.乡村振兴推进中南充市农业技术人才培训评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3] 冉晶,程琴,田钰,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南充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3(8):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