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策略

2024-03-22张何怡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设理念幼儿园

张何怡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需要从五育并举的角度落实,尤其要重视生态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与落实,运用一切可运用的资源、素材、情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融入生态教育理念,在教育中深度挖掘生态理念的教育价值,将生态教育理念与幼儿特点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为幼儿生态意识的萌芽、生态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对开展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以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为了全面满足幼儿成长需求,体现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分区域进行的,不同的区域所实施的活动主题不同,对幼儿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区域活动的资源优势、教育与浸润作用,通过生态理念与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合,促使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与活动项目中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体验生态的丰富性,以生态教育理念的融入和渗透引导幼儿探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更好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融入生态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区域游戏活动是中班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不同的区域环境所实施的游戏主题不同,对幼儿所产生的启发与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入生态教育理念,能够使游戏形式与情境更加丰富、游戏场景与材料更加多样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感将更加真实、强烈,对于幼儿能力的培养、思想的塑造、思维的启发性更强,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积极探索、深度学习。

(一)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生命概念

生态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融入的作用是积极的,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决定了实施生态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融入生态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生命概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共存共生的,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游戏来认知世界、了解自然,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整合生态教育,相当于为幼儿打开一扇了解自然与人类的窗口,有利于幼儿形成基本的生命认知框架,即世界是由人和诸多生命构成的,并且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给予、相互成全。人从自然之中获得资源,相应的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也会消耗资源、产生污染、造成破坏。

幼儿园开展生态教育,让幼儿了解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的变化与美感,并通过生态教育来帮助幼儿建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在幼儿的心灵中埋下自然意识与生态理念,并内化于心外向于形,润物无声地引导幼儿的思维、影响幼儿的行为,给予幼儿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启蒙教育,还是综合教育,是从促进幼儿身心成长、品质培养、能力养成等多个领域教育活动的全面落实。幼儿园要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为了实现良好的教育目标,更好地促进幼儿品质与能力的养成,幼儿园需要不同的教学环境、教育方式的指引,尤其要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来组织区域游戏教学活动。在区域游戏中融入生态教育,以生态游戏为主题创设游戏环境与情境,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实现对幼儿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引导。

比如,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开辟生活化的游戏区域,开展生活化的游戏活动,如种植活动、养殖活动等。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形式丰富,而且每一个过程都能带给幼儿不同的体验与启发,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这些活动往往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如种植游戏、手工游戏都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交流、表达,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这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具体表现。此外,多样化的区域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基础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创作,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和发现美、表达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也对开阔幼儿思维、提升幼儿认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的策略

(一)创设自然环境,开展区域探索游戏

生态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融入,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环境资源,还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创建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区域探索游戏活动,从而将游戏的趣味性与生态教育的浸润性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在区域环境的创建上,也要针对性地突出这些要求,积极利用幼儿熟悉的区域、事物以及材料创设相对自然的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区域探索游戏,将游戏、自然与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全面地结合起来。

例如,通过构建生物空间来开展自然生态游戏活动,将水培植物作为游戏的主体,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植物种子和小型水培设备,如睡莲种子、花生种子等,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观察植物的发芽、出叶、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根部不断变化的过程,以此了解植物种子的成长全过程。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充满着对未知的期待,一粒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生根、长叶、开花,每一天都在变化,都充满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变化,对植物进行相应照管,体现自身的价值与责任。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感受生命的独特与自然的美好,还能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二)创设实践情境,开展区域实践游戏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除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设一个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之外,还可以借助材料、工具等创设一个多样化的实践情境,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生态实践、科学探究,了解生物、生态的关联性。

比如,幼儿园可以划分一个科学活动区域,利用沙盤模型为幼儿打开参与游戏和探究的大门。如前文所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相互关联的,如何让幼儿了解这些事物的关联性至关重要,沙盘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块可以模拟地貌和建筑的沙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设计并搭建各种场景,如城市、农田或者动物栖息地等。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考虑水源、交通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探索与实践过程必然会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使其获得多样化的体验。这些感受与体验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游戏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并不局限于教室内、教材中,户外的广阔天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也是实施幼儿生态教育与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带领幼儿走进户外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的亲自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展示自然资源,帮助幼儿建立自然圈与人类的关系认知。

比如,幼儿园中的自然角往往有小水塘,有作物区域、养殖区域,水塘中也有着多样化的生物,如小鱼、小虾、小青蛙等。除了引导幼儿观察、喂养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深度展示不同生物间的关系,并通过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话题讨论,如“有哪个小朋友知道,鱼能不能在土地中生存呢?”以及“不同的鱼可以生活在同一片水域吗?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的哪些环境与场景中见过鱼?鱼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话题参与。教师则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幼儿了解鱼和水的关系,当幼儿对鱼与水的关系有了基础的认知之后,再对微自然圈的知识进行拓展,如水的作用、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并由此切入环境保护话题,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等,引导幼儿養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

以上策略的开展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自然环境,培养观察力、探索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选择、社交合作等综合素养。

三、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的要点

(一)结合幼儿特点,科学划分游戏区域

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的区域中,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项目收获快乐,学习知识和本领。为了取得更好的区域游戏效果,幼儿园需要对游戏区域进行科学划分。

首先,结合幼儿的特点,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特点等对幼儿园区域环境进行有效布置、规划,以此配合活动的开展,更加深入地契合游戏的主题,充分体现区域游戏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与安全性,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启发幼儿的智力,发展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做好区域环境的创设工作,为幼儿创建一个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活动空间。

其次,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要体现启发性。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语言的启发作用有限,而游戏的启发作用则有着无限可能,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教程中决定。幼儿园可以运用一些材料、道具或动漫人物主角的形象体现区域的启发性,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促进幼儿体能的开发、习惯的建立与良好品质的养成。幼儿不仅能够在区域活动收获知识,还能收获成长。

(二)根据区域游戏特点,保障幼儿安全

保障幼儿的安全是第一要务,幼儿园要结合游戏活动的形式与特点,从活动规范、安全防护、安全检查、过程监护等方面保障幼儿安全。

首先,确立明确的安全规则和行为准则,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以及相关的示范方式,向幼儿解释清楚什么是安全的游戏行为和什么是不安全的游戏行为。这些规范包括不乱跑、不乱扔玩具、不攀爬高处等,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危险,并学会防范和自我保护。

其次,幼儿园内的各个活动区域进行游戏安全布置。例如,在玩耍区域设置护栏或垫子,确保幼儿不会跌倒或受伤。在门、楼梯口等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幼儿和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再次,加强环境安全检查,对区域内的相关设施和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没有锐利、易碎或有潜在危险的物品,如果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需要立即修复或替换。此外,还应确保电线、插座等电器设施的安全可靠,以及在投放材料时,保障材料的安全性。

最后,落实过程监护。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中要有人员在场进行监护,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并防止不安全的行为或情况的发生。同时,工作人员要具备急救知识和应急技能,能够在发生意外事件时做出正确反应和应对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要结合幼儿的特点、结合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以及游戏活动的特点进行环境创设,创设原则要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启发性。除了环境创设之外,游戏活动的组织更是关键,幼儿园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原则,科学地运用生态教育理念以及区域资源组织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在游戏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并结合幼儿在游戏中的实际情况做好指导工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思考、实践,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帮助幼儿感受世界的多样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实现五育齐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理念幼儿园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