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

2024-03-22杨芬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融合信息技术

杨芬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融合艺术教育展开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科融合互动学习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应找到艺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点位,开展相应的跨学科互动项目教学,引进数字创作工具,基于数字化教育、数字文化培养的目标将艺术与编程融合,将艺术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融合,以此进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及艺术课程的教育的水平和效率。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索。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互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融合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可以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且这些能力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和使用。之后,教师通过艺术教育,引领学生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进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理实一体化的学习能力。

其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创造力教育以及艺术表达教育,从信息技术领域出发,增强学生的用户体验以及设计意识。

再次,将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进行深层次整合、互动,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个人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艺术创作,而将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元素进行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性思维具备显著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从次,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存在相似之处,两者在思维、设计、美学等多个层面均具备融合互通的点位,学生可以通过学科互动学习,找到信息技术与艺术知识技能的内在关联,从艺术中获得创意和灵感,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进行独特的开发、设计和优化。

最后,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艺术作品进行灵活动态展现,如结合AI、短视频工具和资料,将静态化的艺术画作进行动态化展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的美学价值和规律。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灵活、灵动的空间,如将飞天壁画中人物服饰的飘逸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呈现;将“清明上河图”中的集市动态场景,通过AI进行还原,给予学生更宽阔的学习空间。

综上,将初中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该课程中应当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和优化,提高教学水平。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策略

(一)跨学科融合互动

现阶段,在将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进行深层次整合期间,教师需要对跨学科融合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应用,组织跨学科融合互动话题、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内涵、艺术修养和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在该环节开发创意性项目,并在其中整合动画制作、音乐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进而在实践项目中引领学生将技术与艺术进行深层次结合。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艺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元素进行紧密、高效结合,从而真正意义地实现两者的融合互动。

开展学科互动教学需要具备共同的融合点,而不是将两者的内容进行简单叠加,否则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难以取得良好的管控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开展交流互动,在跨学科合作过程中紧密联系多门课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元素,给予学生更加深入、高效的指导,比如在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期间,美术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紧密参照两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元素,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找到融合的契机和方向。例如,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优秀创造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需求,此时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来开展学科融合互动,设定相应的融合话题,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正确看待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协同合作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线上电子板报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信息职责、责任为班级荣誉争光。学生则在设计探索过程中可利用美术知识,结合美学审美、艺术鉴赏等相关元素进行艺术创造。同时,在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能动性,广泛搜集大数据资料,整合各种各样的设计模板和案例,丰富完善电子板报的创作,以此提高设计水平。另外,在讲解电子表格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电子表格,将自己在不同阶段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整理,教师也可以用电子表格来记录每一名学生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并将电子文档储存到对应的表格单元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综上,在将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融合互动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需整合跨学科融合项目,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互动为基础,整合对应的学习项目,引领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地学习。

(二)引进数字创作工具

首先,数字创作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艺术创作表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软件,让学生通过图形设计、音频软件、视频软件等创建图像、视频、音频,将艺术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借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相应指引和帮助。

其次,数字创作工具可以提供丰富的功能选项,给予学生与众不同的艺术赏析学习体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表达能力和探索能力。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数字化工具、信息化工具进行科学应用,整合多项信息技术元素,带领学生在学习环节对知识概念进行整合、创新和探究。

例如,在制作三维立体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雕塑模型中的美学规律、美学思想进行学習,让学生将艺术美学表达元素融入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环节。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工具,将二维的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结构,并让学生对三维头像创意作品进行综合实践设计的学习探索,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及艺术学习能力。另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尝试利用音频编辑器,如AU等软件,尝试借助智能乐器软件工具,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古筝、竖笛模拟器来演奏相同的音乐歌曲,在音乐软件体验中不同乐器对歌曲的演奏风格,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须利用各种各样的创意工具,让学生能够开展深层次的艺术学习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字文化素养

在将初中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期间,教师应当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字文化素养和内涵,引领学生对课程知识概念进行深入学习、探究。数字文化素养包含多元化内容,在将艺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融合期间,教师须将媒体是如何改变信息传递、娱乐和创意的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授,让学生通过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对其中的数字绘画、虚拟艺术、互动媒体等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强其数字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思考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存在的有机关联,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技术为传统艺术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创意表达,并且带领学生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工具,广泛搜集、整理艺术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学生在艺术赏析学习中能够具备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学习能力。此外,数字文化中也包含着丰富多元的道德与法律元素,如数字版权、隐私保护等,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守其中的道德规范。

数字文化囊括了不同文化的数字表达创作方式,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艺术创作进行交流互动式学习,让学生从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制作平面设计素材特效”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尝试利用数字化媒体工具,收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让学生站在更加宽阔的空间、角度来收集整理信息,对数字文化、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媒体操作等进行深入高效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赏析思维,让学生在数字创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虚实互动、理实融合来领略其中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形式。

(四)将艺术与编程融合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涉及部分与编程相关的知识理论技巧和方法,在将艺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编程项目,如结合创意编程,让学生从创意的角度出发,用编程技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让学生尝试将艺术想法转变为代码,用程序语言实现对视觉、音频的互动、协调和展示。

其次,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编写代码来完成艺术构想、艺术构造,借助独特的算法来对艺术创作进行修饰、改善,将艺术与编程进行结合,由此生成更加强大的艺术作品,并通过虚拟展览、数字游戏等方式参与到作品探索中。而且,该环节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数学思维以及艺术表达能力,使其创造出更具创造性、观赏性的艺术图案以及动画。

最后,艺术编程教学也能够将多门学科进行整合,通过与数学、历史、科学进行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游戏开发、数字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体验开源硬件与编程工具应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开源硬件以及编程工具来完成对简单艺术作品的创作、描绘和展示,让学生根据使用需求,设计一个独特的画板工具,或者让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制作简单的动画。同时,在“搭建救援机器人”案例讲解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人工美学、人因工程的角度出发,对救援机器人的构造进行创作,引入更多艺术元素,并结合程序语言,将艺术元素的结构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应用。比如,学生可以根据当代艺术作品和内涵来设计多足机器人,引入仿生美学,并结合编程语言,将相关装饰部件设置为功能部件,以满足特殊的救援需求。因此,在将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融合期间,教师需要整合对应的编程教育,还原课程知识的本质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五)融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现阶段,在将初中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进行融合互动期间,教师可利用VR、A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作品创作以及艺术展示。此类技术可以给予学生沉浸式的创作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教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情景空间环境中进行艺术创意表达,进一步发散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带领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虚拟场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游览古代建筑、学习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古代艺术作品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AR场景、虚拟艺术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思维、创新思维。在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进行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予学生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入计算机、心理学、设计学、美学等,让学生在虚拟空间环境中进行自主操作、自主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我国古代建筑”时,教师可以借助VR、5G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空间环境中了解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等空间布局和构造,让学生利用相关信息工具和手段,将艺术作品的三维空间形式进行切换、展现,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对现有空间中的艺术元素进行虚拟化改造,融入自身的创意设计、想法和观点,提升艺术设计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融合互动期间,教师应当衔接多样化的内容,带领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学科互动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数字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