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2024-03-22陈晶

家长·中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朋友劳动幼儿园

陈晶

一切伟大皆由劳动创造,可见劳动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劳动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园要重视劳动教育。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主要包含服务自己的个人劳动,服务他人和集体的公益劳动,以及种植、饲养活动和手工劳动等基础性劳动。幼儿不仅要养成习惯、积累经验,还要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还能在自我管理方面、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发展,对未来的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因此,为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全面推動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落实,幼儿园要及时更新劳动教育理念,灵活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努力提高幼儿教师劳动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劳动,使其享受劳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生活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反的是,人们的劳动观念越来越薄弱,劳动能力下降。特别是小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者“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会劳动,更别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了。因此,劳动习惯的培养更要从幼儿园抓起,幼儿园要特别重视幼儿的劳动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长期培养。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及吃完饭擦桌子等,中班的孩子轮流当值日生,大班的孩子亲身实践一项特殊劳动。在这些劳动活动的长期坚持下,幼儿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的快乐,这对幼儿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具有很大作用。

(二)提升幼儿团队协作与交际的能力

生活中大部分事情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特别重要。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内容需要幼儿合作完成,这对幼儿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

在打扫教室卫生开始前,教师和幼儿讨论教室卫生的组成部分、由谁来负责教室的哪一部分、怎么安排才能将教室打扫得又快又干净。幼儿通过交流,进行了合理分配:由个子较高的强强负责擦黑板,由动作利落的晓华和玲玲负责扫地,由干活认真的晨晨负责擦桌子。幼儿通过合理分工,非常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在打扫的过程中,幼儿一起合作、协调,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得到增强。

在制作花环活动中,教师把幼儿五人分成一组,第一步是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想法,制定出制作步骤。第二步是分工合作,每个幼儿负责其中的一部分,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花环。每完成一个工序,一起合作认真检查,确保每一部分都完美,最后合作完成一个美丽的花环。看到花环诞生的一瞬间,幼儿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劳动中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也能让幼儿在劳动中自主解决问题,增强幼儿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是突发性现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像游戏中事先预设好的障碍,这更能锻炼幼儿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今年的植树节,教师带领中班的幼儿到公园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幼儿都穿着工作服,拿着小铲子和小水桶前往公园植树。当幼儿干得正起劲时,一名幼儿不小心把水桶里的水洒到了衣服上,衣服湿透了,旁边的几个小朋友有点慌张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湿衣服穿着会感冒的,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让他感冒了,感冒会很难受的。”另一个小朋友立马想到说:“我还有一件衣服,老师帮我拿着了,我现在去拿让他穿我的衣服,这样就不会感冒了”。就这样,小朋友们成功地解决了湿衣服的问题,帮小伙伴渡过了“难关”。从幼儿互相帮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是有爱心的、聪明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是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通过自主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幼儿自主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深化幼儿对多种社会角色的认识

社会劳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带领幼儿体验劳动,能够深化幼儿对各类职业角色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和尊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去超市当小小导购员、理货员,体验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这样下次小朋友去超市就不会乱拿乱放东西了,理解导购员及理货员的辛苦。配合交通警察指挥交通,体验交警工作时的风吹日晒,这样以后就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利用生活机会,让幼儿参与各行各业的劳动,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体会这些工作的辛苦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懂得珍惜和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幼儿只有真实地参与劳动,才能真正地了解相应劳动者的工作,如农民、工人、消防员、教师、医生、警察、厨师、环卫工等,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形成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

劳动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肌肉,促进身体发育,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来看,很多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教育内容单一、时间安排不均衡、受到部分家长的干扰等情况。另外,劳动教育的落实中还存在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设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基于幼儿身体状况、年龄特点的考虑等情况。此外,在一日生活学习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抓住教育的契机,践行生活即教育的本质,失去了很多劳动教育的机会,使得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出现了障碍,幼儿的劳动观念也未形成。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第一,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情况、年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劳动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劳动的难易程度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劳动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自我管理,如自己吃饭,吃完饭后自己擦桌子,自己拿水杯喝水,自己整理玩具以及自己整理看完的书本等。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因此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可以慢慢地向集体劳动过渡,安排小朋友轮流当值日生,帮教师分发教材以及摆放餐具,甚至可以帮助教师收拾餐具、洗刷碗筷等。当小朋友升到大班时,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这时期的劳动教育课程就可以设计成开放性的劳动,以此提高幼儿劳动能力,如带领幼儿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带领幼儿摘草莓,体验劳动的快乐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形式不同,但不同的劳动要求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培养幼儿的劳动热情,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二,保障劳动教育的时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劳动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的,不能够通过某一次或几次的劳动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经过持续的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不管对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只有保障了参与劳动的时长和参与的次数,才能更好地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产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劳动教育教师指导

第一,为了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提高自己独立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区域划分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室“娃娃家”区域,让幼儿自己为小娃娃穿衣服、扣扣子、穿袜子和鞋子、梳辫子等活动,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快递驿站”,当教师需要什么东西时,由幼儿充当的快递员,快速地将“快递”送达教师手中。当幼儿看到教师真诚的感谢时,高兴也溢于言表,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真正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小小工程师”区域,提供安全的螺丝刀等拆卸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拆卸玩具,然后组装玩具及维修工具,让幼儿成长为劳动小能手,体验劳动的魅力,从此热爱劳动。

第二,在户外游戏中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可以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渗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园提供的有轮胎、三轮车、跷跷板、龙舟、钻爬障碍等器械,幼儿可以自由设计路线,进行障碍比赛。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把器材放回到原来的位置,摆放整齐。这样的户外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三,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应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就餐后,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收拾桌子上的残留物及擦桌子,然后带领幼儿散步,当看到垃圾时,对主动捡垃圾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在自由活动中,鼓励幼儿为园内的植物浇水施肥,拔除杂草等。在一日生活的细节处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让幼儿认识到劳动是生活的常态,生活处处需要劳动,进而增强幼儿小主人翁的意识。

(三)丰富劳动教育活动的类型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除了在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中碎片化进行,组织专门的主题劳动活动,让幼儿真实地参与相关行业的劳动,在实践中学到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幼儿园组织的劳动主题活动“农滋浓味”是到农田挖红薯。正式开始前,教师请农民伯伯详细讲解了挖红薯的要领和技巧,同时重點讲了安全注意事项,并给小朋友做了示范。在对挖红薯这项劳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幼儿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干活了。小朋友们拿着各自的工具,有的三两个小朋友一起分工合作,干得不亦乐乎。让幼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劳动,用汗水换来劳动的果实,挥洒汗水的同时感受劳动的快乐,更能让幼儿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更加珍惜粮食、爱惜粮食。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其他的劳动主题活动,如“小小消防员”“今天我当环卫工”“小小饲养员”等,让幼儿真实地参与各类劳动者的劳动,了解更多的劳动者,珍惜每一位劳动者辛苦的成果,感受劳动最光荣的精神,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形成和对劳动的尊重。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养成劳动习惯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两者结合,朝着同一个目标,才能使幼儿教育达到5+2>7,否则就只能是5+0=0。为了使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家长更新劳动观念。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开家长会、做宣传海报、邀请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等形式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家长建立劳动教育的理念,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各项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比如,在家时,家长鼓励幼儿独立吃饭穿衣,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洗脚洗袜子,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将幼儿园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里,促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能力的提高。

第二,家长树立榜样。幼儿的一个特性是爱模仿,要想使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每天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孩子就不会随处乱丢垃圾,家长每天辛勤地工作忙碌,孩子也不会养成懒惰不爱劳动的习惯。比如,每天早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床铺,自己刷牙洗脸等。幼儿每天在家长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从幼儿教育来说,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都要把幼儿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优秀的人。因此,家园共育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劳动教育也是一样的。比如,今年的母亲节,为了让幼儿体会母亲做饭的辛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笔者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劳动特别项目——为母亲做一份别致的水果拼盘。家长收到这条信息后积极配合,为孩子准备了各种需要的水果。幼儿也不负众望,用水果拼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意造型,有一束花、可爱的小熊、小鱼、椰子树等。这样的劳动活动在家长的配合下,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使其体会到了母亲劳动的辛苦,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满足。

四、结语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幼儿未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是幼儿未来爱生活、懂生活、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对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碎片化灌输劳动思想,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幼儿园应积极落实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劳动实践机会,让幼儿参与其中,真实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苦,能够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小朋友劳动幼儿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