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河县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2024-03-22唐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李磊胡小丽段学东

河南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麦蚜唐河县病虫草害

唐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李磊 胡小丽 段学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因此,农业部门应不断加大绿色作物种植技术探索,正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完善技术和推广,利用新兴的高效低残农资、推广新技术,降低田间化肥与农药的施入量,全面促进中国农业持续绿色发展,为国民享受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唐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 187.8 h,地形地貌为浅丘陵地和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利于小麦生产,也是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强的冬小麦种植区。唐河县小麦生产面积始终稳定在13.33 万hm2以上,全年粮食产量连续十余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超级产粮大县,总产量位居全国50 强、全省第2 位。

一、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一)小麦病虫草害常年偏重发生

小麦病虫草害常年偏重发生,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野燕麦、节节麦、雀麦、多花黑麦草等,阔叶杂草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佛座、繁缕等;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锈病(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麦蚜、麦红蜘蛛、吸浆虫等。

(二)重大病虫害年份间交替或重叠发生

3—5 月是小麦病虫害多发、重发阶段,在这个时段,多种病虫害会交替发生、重叠为害。重大病虫害年份间交替或重叠发生严重,小麦条锈病冬繁区、春季流行区是向黄淮流域蔓延的主要菌源区。

二、播种期防控措施

(一)深犁、旋耕、施肥

实行深犁,深度在25~30 cm;二遍旋耕,改善土壤结构,使表层疏松,耕层下细实。每667 m2施有机无机氮磷钾(25-13-7)肥料45 kg、内含腐殖酸0.1%、硼0.02%、锌0.02%。

(二)底施生物源杀虫剂

每667 m2底施生物源杀虫剂2.5%阿维菌素颗粒剂500 g,除防治当季地下害虫和胞囊线虫外,在翌年春季还可以防控麦蜘蛛,并助力拌种药剂减少麦蚜发生量。

(三)因地选种

选择分蘖强、纯度高的洛麦26 作为小麦种子,在10 月20 日适期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9 kg,冬前麦田每667 m2茎蘖数达到80 万。

(四)拌种

使用高效新型种衣剂处理小麦种子,用9%苯醚·咯·噻虫悬浮剂170 g 拌种12.5 kg。综合防治全蚀病、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麦蚜等苗期病虫害,预防当季地下害虫,提高田间小麦抗逆能力,减轻小麦生长前中期蚜虫防控压力。

(五)播种方式

采取等行14-14-14 宽幅播种方式,播幅宽6 cm 左右。

(六)播深及镇压

播种深度要控制在4~6 cm,做到不能播重和漏播,深度一样,盖土要严实。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镇压,土壤水分含量高时要轻压,避免压实后影响出苗,反之要重压,避免跑墒,造成干旱,使麦种的子芽干枯。

三、冬前苗期化除

于11 月下旬,在田间杂草出土60%~70%时,选取晴朗天气,于当天10:00—16:00 开展化学除草。每667 m2用26%二磺·氯吡酯·双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 mL+10 mL 橙皮精油助剂,有效成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2%、甲基二磺隆2.5%、双氟磺草胺1.5%。用四轮拖拉机带幅宽8 m 的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杂草2~5 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可有效防治猪殃殃、宝盖草、繁缕、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和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四、小麦返青拔节期做好田间监控调查

小麦拔节后,重点开展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调查预防: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0,白粉病病叶率1.8%,小麦纹枯病病株率7.3%,红蜘蛛平均33 cm 单行长螨量为46 头,麦蚜的田间蚜株率5.7%,低于防治指标。播种前拌苯醚·咯·噻虫悬浮剂,能预防小麦生长前期的蚜虫、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底施生物源2.5%阿维菌素颗粒剂,可以防控麦蜘蛛、麦蚜的发生。

五、小麦抽穗扬花期至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

做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虫害发生。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50 mL+10%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5 mL+磷酸二氢钾水溶肥50 g+10 mL 橙皮精油助剂,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防治,每667 m2施药液量≥1.5 L,可有效防控小麦穗蚜、吸浆虫等虫害,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补充叶面营养,促使小麦籽粒饱满。

猜你喜欢

麦蚜唐河县病虫草害
河南小麦麦蚜的发生与防治
唐河县
扫一屋,乐一生
我想做老大
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
不同杀虫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研究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唐河县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