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民歌《看秧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

2024-03-22刘芮希

文化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秧歌民歌东北

刘芮希

东北民歌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表现形式独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族声乐园中的艺术瑰宝。它记录着东北黑土地这一特定区域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是东北地区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结晶。《看秧歌》是东北民歌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都颇具特色,体现了东北民歌鲜明的文化背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东北民歌曲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作为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看秧歌》概述

(一)《看秧歌》是典型的东北民歌小调,具有显著的东北民歌小调风格特征

小调是东北民歌当中数量最多、传唱度最广的一种曲目类型。小调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粗犷豪放、抑郁幽怨的抒情小调,一种是轻快活泼、诙谐幽默的说唱小调[1]。《看秧歌》是一首活泼俏皮的说唱小调。这首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枝独秀的佼佼者,除了这首民歌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外,还与东北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歌舞——二人转盛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北大秧歌是东北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种娱乐形式,在东北广大农村每逢节日、庙会或喜庆之时,人们都会穿戴一新,精心打扮,扭秧歌,看秧歌。扭秧歌时一边扭一边唱,逐渐形成了表演性质的歌舞调。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反映东北人生活写照的《看秧歌》。

(二)《看秧歌》是一首表现东北民俗风情,充满趣味性的爱情民歌

这首歌歌词生动写实,诙谐幽默,节奏明快,以抽象的第一人称和叙事抒情的方式,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等主要内容,展现了东北农村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以看秧歌儿为借口,与情郎约会的生动生活场景。全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新春佳节姑娘以看秧歌儿为借口会情郎,精心打扮的过程;第二部分描述了正月里扭秧歌的生动画面;第三部分描述姑娘想尽快见到情朗哥哥的急切心情;第四部分描述了姑娘在拥挤的人群中被踩丢了一只鞋,担心情郎哥哥笑话自己的尴尬心情。《看秧歌》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农村姑娘形象,展现了东北人风趣泼辣、直来直去的豪爽性格,也将东北人丰富的日常生活情趣和乡土乡情呈现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了东北人民对生活、生命及音乐艺术的热爱。

(三)《看秧歌》由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郭颂改编创作

《看秧歌》受到许多专业歌唱演员和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东北地区走出去的歌唱演员对其更是情有独钟。在众多演唱者中,郭颂、王喆、闫学晶最具代表性,他们三人都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东北方言运用自如,人物性格特点把握到位,生动表现出东北乡土气息,演唱出了浓浓的东北味儿,使这首作品很接地气。因为不同的生活经历从而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每个人的演唱风格不一样,达到的艺术效果也不一样,三个版本各有所长,每个版本都是对这首歌曲的充实与丰富[2]。

二、《看秧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艺术特征,是指一首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的独特风貌,通过作品表现出其本质内涵,反映地域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精神气质。《看秧歌》展现了东北民歌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语言艺术风格

1.《看秧歌》歌词突出了东北民歌的语言特点和审美习惯

歌词简单明了,内容直白,通俗易懂,口语化和生活化[1],大大增强了歌曲的审美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有相当的文学艺术性。如“狠心的情郎哥,你为啥还不到哇”,这句歌词直白地表达了姑娘撒娇的神态和埋怨的小情绪。歌词中运用了长短句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最短的句三个字,最长的句十个字。同时采用了大量垛字句。垛字句是指一串字数相同的短句堆积在一起,突出强调某一事物特征[3]。该作品第一段、第二段中“时兴头,戴金簪儿,瓜子儿脸儿,赛粉团儿”“耍龙灯,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都采用了三字垛句型。紧接着“龙灯盘玉柱,船儿水上漂,秧歌编蒜辫儿,高跷打飞脚”,运用了五字垛句型。这首歌通过这种句型表达,将东北姑娘的俊美和扭秧歌的热闹场面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2.东北方言运用得十分生动

《看秧歌》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反映在方言运用上。作品采用了东北方言口语化的形式,这种形式使作品演唱起来更加自然朴实,彰显了浓郁的东北乡村特色,突出了地域特点。如作品中“光脚丫多难瞧”中的“瞧”,“那边儿的狮子还会抖搂毛”的“抖搂”“踩得我火燎燎”的“火燎燎”,这都是东北人常用的口头语。这种方言唱词的运用,充分诠释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首作品还突出了东北方言夸张的色彩。东北话高亢爽朗,语气较重,生硬夸张。歌词中“欢天喜地往人群里蹽,挤挤擦擦往外蹽,乐得我心乱跳脸儿发烧”都是极富夸张色彩的语言,活跃了演唱气氛,使艺术形象更加深化。

3.儿化音的运用突出了东北地方语言色彩

东北地区特有的方言特点之一就是儿化音较多。《看秧歌》使用了大量的儿化音。这种处理方式增添了歌曲的甜美和童趣,显得格外清新动人,既展示出地方语言的特点,又便于演唱时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性格,很符合《看秧歌》的风格。如“新年儿”“村儿里”“村儿外”“巧打扮儿”“瓜子儿脸儿”“小花衫儿”“唇边儿”“情郎儿”“那边儿”“看秧歌儿”,这些唱词都标注了儿字。儿化音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口语化,亲切自然,感染力强,韵味演绎得更地道,充分体现出东北民歌的神韵。[2]

4.衬词衬腔和念白的运用凸显了歌曲的情感色彩

衬词是东北民歌极具特色的风格之一,是常见的表达手法。衬词是歌曲中除正词之外的衬托性词语,虽无实意,但可以起到补充内容、协调语音音节和扩展音乐结构的作用。衬腔是配上衬词的片段,规模稍大些。《看秧歌》歌词中恰当地使用了一些衬词衬腔,作品中“呀、哇、哎、吧、咳、呀咳呀、哇咳呀、得儿那呼咳儿呼咳儿呀”等,使歌曲感情得到延续。在衬腔后直接加念白“嘴说是看秧歌,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衬词衬腔和念白的出现,发挥了正词难以发挥的作用,使歌词得到了补充和延伸,扩展了歌曲感情的张力,唱起来更加自由抒怀,音乐性和韵律性都得到了增强,使生活气氛在作品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渲染。

(二)音乐艺术风格

1.从旋律上看,《看秧歌》旋律跳跃起伏,欢快俏皮,富于动感

旋律是音乐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艺术风格的一个核心要素,更是歌曲的音乐灵魂所在。东北民歌非常重视音乐旋律的表现力,《看秧歌》旋律以跳进为主,忽上忽下,适合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作品在平稳进行中,频繁出现音程跳进及游离性变音的创作手法。六度、七度大跳音程穿插出现,这在东北民歌中是很常见的。这种创作手法可以让歌曲旋律线条高低迂回,错落有致,跌宕起伏,使音乐更具张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了高亢悠扬、粗犷奔放的音乐个性,充分体现了东北地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音乐风格。

2.从节奏上看,受东北秧歌律动的影响,《看秧歌》具有节奏欢快跳跃、短促有力、富有弹性的舞蹈节奏

这是东北民歌独有的节奏特点,也恰恰符合东北人直爽、刚劲、耿直的性格特点。作品以2/4拍为主,穿插了1/4、3/4的节拍,节奏大多应用了东北小调常见的切分音节奏型。这种节奏型与东北民歌的节奏非常契合。如“欢天喜地人群里蹽”的连续三小节,采取了小节内切分形式。作品较多运用了16分音符、8分音符和符点音符,不断变换重音,展现了秧歌节奏的丰富变化。音乐速度上以略快速度呈现,紧凑的节奏不显拖沓,充满了舞蹈的韵律,使人不由自主跟着摆动,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3.从曲式上看,《看秧歌》是民歌调式中典型的徽调式

虽然是徽调式,但乐曲第一段、第二段以“la”开始,使歌曲又展现了羽音的色彩。乐句的尾音均收在“re”“sol”上。全曲一共四段,属于非方整性的起承转合结构。在形式上是单曲体的多段反复。每段歌词根据内容的需要来改变长短句式,总体来说一、二、三句为长句,四、五、六、七句为短句,最后加衬词和念白,穿插垛句。歌曲在平稳进行中出现了“升do”这个游离性变音,加强了旋律的色彩变化,使这首东北民歌更加口语化、戏剧化,体现了东北民歌调式的特征[4],使这首歌的音乐表现更加富有特色。

三、《看秧歌》的演唱特点

《看秧歌》是一首魅力十足,难度颇高的东北民歌小调,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及演唱功底,有驾驭心理活动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演唱中要紧紧抓住歌曲的演唱特点,准确把握作品蕴藏的地域特色,唱出地道的东北味道,让听者犹如身临其境。

(一)演唱中突出方言特点

《看秧歌》这首作品风格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方言的运用上,用地道的东北话来演唱,将歌曲的风格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用标准普通话去唱,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这首歌的韵味,也就没有东北地域特色了,只有深刻理解东北语言特点和方言的含义,才能对这首歌的内涵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歌唱者要紧紧抓住方言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艺术之美,例如歌曲中的“小脸儿往哪搁”中的“搁”字不能唱成“ge”,而要唱成“gao”,这是东北方言的特殊处理方法[3]。作品中儿化音反复使用,如“小佳人儿房中巧打扮儿呀”中的“村”“天”“人”“扮”字,“脸儿发烧”“摆摆手儿”的“脸”“手”都用了儿化音,一定要唱出俏皮、可爱的韵味,恰当地贴近东北人生活中的语言和语气,表现出东北民歌的神韵。

(二)演唱中注重情感把握

演唱作品“情”的表达十分重要,心有情,声才有情。唱出了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演唱《看秧歌》这首作品情感处理相当重要。演唱前必须了解创作背景,反复朗诵歌词,对歌词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理解,对作品细细揣摩,从内心深处去体会作品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场景、主题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情感,熟悉演唱作品。演唱中感情和情绪表达一定要质朴纯真、热烈直接和大胆,把作品和人物完美结合在一起,把歌曲情感拿捏到位。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情感随节奏、旋律和歌词的变化而变化,饱含深情地把姑娘借看秧歌约会情郎那份期待心情和羞涩复杂情感恰如其分地演绎出来,将东北姑娘热辣直率性格表现出来,把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当中,使观众随着歌声走进歌曲中的场景。

(三)演唱中把握好技巧

东北民歌演唱技巧包括气息、咬字、音色位置、音乐处理等。东北民歌对演唱者音色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看秧歌》这首具有特定风格的情歌,对演唱者音色要求更高。歌曲从一开始“正月里来是吧新年儿啊”,就需要直接用明亮、清脆的音色唱出来。演唱时要从高位置开始,打开喉咙,抬起笑肌,全身放松,获得声音的共鸣。演唱时要注意真假声的有机结合,假声的成分要适中,不宜过多,但是也不能完全用真声进行演唱。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要保持连贯有力,做好高低音区的转变。呼吸是东北民歌演唱技巧中最为基础的唱功。在演唱《看秧歌》时,要根据歌曲调性,感觉旋律方面呼吸,呼吸换气要自然灵活,尤其是吸气时不能大口吸气,要干净利索。掌握“偷气”的方法,做到声断气不断的效果,如“时兴头,戴金簪儿,瓜子儿脸儿,赛粉团儿,通红的胭脂点唇边儿,身上穿着小花衫儿”。在“赛粉团儿”之后快速吸气,不影响乐句的连贯性,反而体现出少女的活泼俏丽。吐字在演唱时呈现“字多腔少”的形式,应做到吐字清晰,咬字干净利落,清亮圆润,唱出东北民歌高亢、豪放、质朴、风趣、泼辣、粗犷的特点[5]。

(四)演唱中注重形体表演

演唱《看秧歌》这首作品,仅仅有良好的唱功是远远不够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至关重要。演唱时要做到歌中有舞,舞中有曲,将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到位,强化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力和表现力,使表演更加饱满,产生强烈的舞台表演效果。如唱到“翘着脚儿也看不着,尽看人家的后脑勺,埋怨自己个儿个头儿不够高儿哇哎呀”时,眼睛要全力张望,四处寻找,加上跺脚的动作,把姑娘撒娇的神态和埋怨小情绪表演出来。演唱“一只鞋,踩丢了”时,要低头寻找,体现出姑娘着急、尴尬的心态。最后演唱“小脸儿往哪搁”时,要露出羞涩的笑容,一手半遮面,表演出姑娘尴尬的小心思。

四、结语

近年来,东北民歌传承、保护、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和关注。《看秧歌》作为东北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演唱者和聆听者,一直传唱不衰。本文从语言特点、方言运用、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作品的艺术风格,从情感把握、演唱技巧,形体表演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作品的演唱特点。笔者希望通过深入挖掘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向世人充分展示东北民歌艺术之美,让更多的人学习演唱这首作品,深入了解东北文化和东北民歌,推动东北民歌的保护、发展和传承。

猜你喜欢

秧歌民歌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大东北的春节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