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与传播研究

2024-03-22张永宁付雁博

文化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视域虚拟现实宇宙

张永宁 付雁博

1992年,美国赛博朋克流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创作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曾这样描写道:“人们戴上耳机和眼镜连接终端便能够进入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类似于真实世界的一个平行虚拟空间。”这是元宇宙一词被作为一个科幻概念首次提出。2021年,Roblox公司的上市成为了人类进入元宇宙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元宇宙的英文“meta”的释义为“超越”,“verse”的释义为“宇宙”,二者结合意为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时空,通过技术使虚拟与现实无缝连接的数字世界。科技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与传播逐渐向数字化转变。在元宇宙世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虚拟、增强、混合现实技术等多重现代技术加持,逐渐向数字化、虚拟化、交互化方向转变,通过云展览、AI交互等方式由单一传承转向多模块、多方式、跨越时空虚拟与现实契合的多维度融合传承。下文将思考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视域下新的艺术呈现与传播方式。

一、文化遗产与元宇宙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具有物体形态的文化遗产,如出土文物、古建筑、艺术品等依托于现实存在的物质来表现其精神内核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没有具体形态依托的无形遗产,如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非实物的无法通过触觉或视觉去感知,需要通过表演、实践来传达和体验的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与特殊记忆,是民族沧桑历史与千年记忆的完美融合。非遗的艺术呈现与传承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多维度的深刻意义。相比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质使其保护与传承难度更大,其传统呈现的不确定性与单一性,“使得其传承易出现障碍,例如口口相传可能会造成下一代传承人与被传承者的理解出现误差,致使传承失真;新时代大环境下,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感兴趣的居多,造成非遗在传承上出现代际断裂的境遇等,种种原因使得当下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畅通的传承梗阻现象,对非遗的呈现与传承造成阻力”[1]。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要守正创新、活态传承,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3]非遗的传承发展任重道远,而元宇宙的兴起和发展为非遗在艺术呈现与传承上提供了新思路。

(二)元宇宙的概念和特点及技术支持

元宇宙(Metaverse)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又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被用来描述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4]。 它代表了一个人造虚拟的、与现实互相交融的数字化空间。元宇宙是现实社会虚拟化与数字化的必然走向,被称为互联网的终极状态。元宇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虚拟与现实高度融合、智能数字化技术的集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加深用户思维的表象化[5]。这些特点使得元宇宙具有了自由创造能力和个性化展现能力,为用户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中创造自己的虚拟世界、设计自己的角色等。用户可通过编程、建模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创意,并与其他用户分享,这使得元宇宙成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空间。在元宇宙构建中,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MR)、云计算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元宇宙也是这些数字技术的高度集合成果。

VR虚拟现实技术是元宇宙的根基。通过VR技术,用户可进入一个全新的、完全由数字构建的世界。用户可通过头戴设备和手部追踪器来感知和互动,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下VR技术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渲染和低延迟的用户反馈。

AR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世界的元素融入现实世界,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混合现实体验。通过AR技术,用户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看到虚拟的物体或信息,扩充人们的感知和互动方式。

MR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交易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元宇宙中的虚拟资产可以被确权、交易和追溯,保护了用户的权益。同时,区块链技术也完善了元宇宙中的治理机制,使得元宇宙成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数字社会。这些数字技术共同构建了一个身临其境、混合现实的虚拟世界,同时,也保障了这个世界的安全和公平。

元宇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元宇宙正在改变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相处方式,以此为契机,非遗的艺术展示和传承也有了新的机遇。非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需要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机遇。人们通过元宇宙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精神内核,更生动地演绎非遗作品,并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人们在当下数据红利的基础上,可以实现非遗跨地域、跨时间、跨文化的全球共享。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与传播方式

(一)传统艺术呈现与传播方式受局限

在传统方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与传播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其一,传统的呈现形式通常是静态的,无法给观众提供丰富的互动和体验。例如,传统的展览和表演形式只能通过观看来传达信息,观众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其二,传播范围有限。只能通过实体场所或传统媒体进行传播,无法跨越时空的限制。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在不同的地域和时间条件下效果不一,无法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其三,传播成本较高。口口相传、文献传播等方式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较大,从而影响非遗的传播规模与效果。

(二)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的艺术呈现方式

在元宇宙视域下,媒介的飞速更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传承。

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3D建模和制作设计出逼真的场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虚拟现实技术采用相应的背景和氛围,可以达到比现实中更好的展示效果。人们通过VR设备进入元宇宙虚拟平台,观看虚拟文物的展览,博物馆等也可在平台设置虚拟导览员,为观众提供导览服务。用户可以参与到展览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虚拟互动,感受更加真实和沉浸的艺术体验。

融交互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观众可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互动创作,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同时,虚拟展品的生动的音效与历史背景特效能使观众更好地了解非遗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观众也可以与其他参观者进行社交互动,分享对于非遗的观点和体验,打造虚拟社群。这种交互性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创造力,提升了当下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

虚拟空间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非遗可以跨时空传播。NFC区块链技术使得非遗的传承具有唯一性,保证了非遗传播的真实性。二者的结合使得非遗可真实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元宇宙视域下非遗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字化展示、存储与共享,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呈现的多样性与沉浸感、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存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共享的合法性和隐私保护。可以说,元宇宙的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方式创造出了新业态。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京剧的非实体化特性使得其传承过程需要以人为主体,这使得京剧的传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京剧的表演技艺与剧目在不断流失。而在元宇宙平台下,京剧虚拟人物互动系统,仅通过向计算机输入京剧教学视频或单目普通相机捕捉的视频流,即可将京剧艺术家的动作迁移到虚拟人物身上,并实时驱动虚拟人物进行京剧表演。[6]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欣赏京剧演出,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三、元宇宙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呈现与传播的作用与意义

(一)元宇宙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在非遗传承上逐渐展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遗元素的数字化保存。传统的非遗往往以口头传承为主,容易受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造成梗阻或失传。非遗文化的各种元素通过数字化记录可以保存得更全面、更系统。这些数字化记录可以保存在云端,方便人们随时查看和管理,有效避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现象。

非遗场景、建筑的虚拟化呈现。在传统的非遗文化中,一些场景、建筑等往往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原貌。而通过虚拟重建,可以将这些场景、建筑等进行还原,再现非遗文化的历史和风貌。像一些古建筑、传统民居等可通过3D建模技术进行虚拟重建,人们可以在元宇宙中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历史和风貌。

非遗知识和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传统非遗的一些技艺往往因传承人的减少而失传。元宇宙技术的应用使得非遗技艺可进行数字化教学,增加了非遗传播的覆盖人群,让更多的非遗爱好者能够线上学习和掌握非遗知识和技艺。

(二)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传承模式的变化

首先是跨时空传承。传统的非遗传承往往以口传为主,非遗容易因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而逐渐失传。而通过元宇宙平台,人们将非遗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从而实现非遗的跨时空传承。如将非遗的元素进行3D建模,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其呈现出来,可以让人们在元宇宙中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其次是跨地域传承。传统的非遗文化易受到地域和区域的限制,难以传承和推广。而通过元宇宙技术,可将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从而实现跨地域传承。最后是跨文化传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普遍,元宇宙技术可将多国文化的非遗元素分别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实现跨文化传承。

(三)挑战与对策

在保证艺术呈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方面,在元宇宙中,非遗文化的艺术呈现需要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艺术表现需要具备真实性,以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其真实性会受限于技术和设备,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提升,以达到更好的艺术呈现效果。

在艺术形式的保护方面,元宇宙平台下非遗文化的艺术呈现可能会涉及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如非遗文化的音乐、舞蹈等作品可能会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使用。为了保护非遗的版权和知识产权以免被盗用和侵犯,可加强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采用数字水印等技术。

在技术和资源方面,元宇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资源,如虚拟现实技术、3D建模技术等。因此,可加强技术研发和资源整合,提高元宇宙的建设和运营效率;还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元宇宙的发展和应用。

在文化差异方面,非遗的虚拟艺术表现需要克服文化差异的影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需采用相应的文化翻译和解释,使观众更好地理解非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四、总结与展望

元宇宙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呈现和传播提供全新的方式和手段。数字化记录和虚拟重建可将非遗文化的元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和保存;虚拟现实技术可将非遗元素进行模拟和呈现,让人们在元宇宙中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历史;元宇宙的技术整合可实现跨时空、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传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未来将更加注重非遗艺术呈现形式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传播。目前,国内元宇宙还未形成类似于脸书、英伟达等公司强力推动的产品。个体虚拟人穿越的形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有机连接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更迭,元宇宙技术将会不断完善,逐渐由现在形式化的概念元宇宙过渡为真实的元宇宙,非遗的数字化记录、艺术呈现和保护将从管理体系、投入机制、保护体系、法律保障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推进。同时,元宇宙视域下人们将更注重非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视域虚拟现实宇宙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宇宙第一群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ALITY BITES
这宇宙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