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家训文化的理论特质与当代价值探究

2024-03-22陈佳恬权麟春

文化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家训中华

陈佳恬 权麟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1]。他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作为社会构建的基本单位,家庭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传承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责任,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家训仍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家训都有助于塑造和传承良好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优秀家训文化的理论特质

家训是指通过准则、格言和故事等形式,传承着家族智慧和价值观念,通常由家族的长辈制定并传承给后代,以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格、道德和习惯,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每个家庭订立的家训都有其特点和重点,旨在传递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持守这些价值观,更好地促进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一)以家庭和睦为现实追求

《礼记》中有言如此:“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在中华民族长久的认知中,家庭和睦被视为是家族繁盛的基础和追求。传统家训文化强调建立和谐、团结的家庭关系和氛围,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传统家训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建立起坦诚、开放的交流模式,包括倾听和关心他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以及解决冲突和分歧时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通过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可以共同面对困难,分享快乐,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彼此的幸福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处理好社会上的其他关系,首先就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传统家训文化的齐家之道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教导家庭成员要将家庭放在首位,将家庭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这意味着为家庭做出牺牲和奉献,关注家庭的整体福祉,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利益。通过关注家庭和睦,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努力营造温馨、安全和稳定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情感智力、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还有利于引导社会成员关注并重视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

(二)以修身立节为实践指引

传统家训文化秉持“志存高远”“尊老爱幼”“诚实正义”等理念,强调家庭成员修身立节,培养良好的道德水准和品德素养。东汉时期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子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引导后代子孙要修身立节,培养好的品德。修身意味着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从内心深处塑造良好的品格,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同时影响家庭其他成员和周围的人。《增广贤文》中提到“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则是让人们坚守原则,保持本心。立节强调的是坚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这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保持节操和原则,坚守正义、诚实和责任,这也意味着遵守承诺、尊重他人、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尊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传统家庭美德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3]。这要求家庭成员继承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知书达理,不仅在言语上宣扬良好的价值观,更要在行动中示范出来。这意味着将道德原则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以爱国爱家为价值遵循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中,爱国主义一直是社会主旋律,传统的家训文化中也富含着爱国报国的思想。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他的作品《示儿》中,叮嘱后辈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濒死之际,他还在悲痛于没能看见祖国统一,告诫子孙如果失地收回,在家祭的时候告知自己。南宋时期的岳飞之母,在国家危亡之际,为慰勉儿子从戎报国,在其后背刺下了“精忠报国”来激励岳飞为国效力。明代沈烁也训诫弟子要胸怀报国之志,以平日所学为国分忧,“则汝等平生之所学,更亦何益”[4]。儒家经典《大学》论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在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中,始终坚持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5]。中国共产党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牢记这一使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摆在最前面。毛泽东同志年仅17岁,就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凌云之志,在苦难的年代里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这是家训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凸显。在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也时常强调家庭美德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源泉,“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5]。作为家庭成员,更是社会成员,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导向

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的兴旺发达标志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虽然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家庭的构成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家庭和睦则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3]。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6]优秀家训文化教导家庭成员要意识到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社会和谐视为重要目标。这强调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问题,以和谐、公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国传统家训理念还强调家庭成员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教导家庭成员要关心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这包括参与志愿活动、帮助慈善机构、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等。通过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家庭可以成为社会和谐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二、优秀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的家训文化在传承、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富含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核,对个人品德、家庭和睦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相互交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在优秀家训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秉持和平发展的思想,在国际社会和交往中不断发出中国声音。

(一)推动“两个结合”纵深发展

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表达。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是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强化引领性地位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两个结合”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同志论述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7]究其根本,守好魂、守好根,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做好做充分,这是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坚持和继承优秀家训文化,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家庭家训传承和历史文明沉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和历史基础。

一方面,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家训文化的生机和活力,赋予其时代内涵,让传统家训文化成为现代的。这就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并以其为指导,推动有益的家训文化在现代社会意识中发挥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凸显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人们能够自觉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反对文化同质化和文化侵蚀,使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

另一方面,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注入到马克思主义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沉淀,构建了中华优秀文明,其中传统家训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和家庭价值观,在中华子女的内心深深扎根,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有说服力和推动力地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优秀家训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有利于强化中华优秀文明的引领性地位,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优秀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价值观念,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9]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一直都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养不教,父之过”是对家庭治理的治家家训,“谦恭待人,忠厚传家”是教导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处世家训,还有革命时期,先辈们在家书中留下了许多深切的教诲。这都体现了家训在培养个人品德,塑造社会公民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优秀家训文化还能塑造社会的风气和风貌。在优秀家训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家庭成员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尊重、关爱他人,积极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不仅如此,优秀家训文化有助于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弘扬和继承,促进社会的认同感、凝聚力和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优秀家训文化在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过程中重要性的体现。

优秀家训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饱含智慧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智慧和经验支持,为中华优秀文明在对外交流中赢得更多的认同和影响力提供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治国富民”“义利相兼”“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思想是相契合的。同时,在对外交流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有着“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警句,倡导“以邻为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处世理念,爱好和平的基因深深地融入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扎根在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优秀家训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其独特的文化力量引导中华儿女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优秀家训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培养了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奋斗者,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现代化不断发展。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诚信、正义等,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价值观指引,是塑造国家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力量和作用,成为文化支撑和价值基础,凝聚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力量。

三、结语

优秀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质和当代价值,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传承和弘扬优秀家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高度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让这一文化传统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尊重家庭、重视家教、弘扬家风的良好环境。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步,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家训中华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家训伴我成长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