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024-03-22温莉
温 莉
(喀左县第五小学)
影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因素颇多。若能用关联理论审视这些教学因素,并将其对整本书阅读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将有助于提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质量。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最早出现于斯珀伯与威尔逊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后经历代研究者的努力,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且极具实用性的理论体系并被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利用关联理论审视整本书阅读实践的着眼点有三:一是书籍的创作者要在文中传达哪些信息意图,有哪些核心的表达意图;二是读者应该在阅读中接受哪些必要的信息;三是影响书籍创作者表达信息意图的因素与影响读者接收文本信息的因素都有哪些,如何将这些因素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利用关联理论审视小学整本书阅读必须关注两个焦点:一是最大关联,二是最佳关联。前者有助于教师将影响整本书阅读的所有教学因素纳入教学思考之中;后者提示教师要综合思考如何将这些因素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
最佳关联理论有助于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环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优化始于对书籍的选择,终于整本书阅读效果评价反馈的应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书”“阅读中国古今寓言、神话故事”“阅读文学、科普、科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构建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其中的每一环节都应贯彻最佳关联理论。
一、关联新课标,明确阅读任务的设计依据
整本书阅读应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为了设计满足教学需要的阅读任务,教师应从新课标中获取设计的理论依据。小学整本书阅读意在围绕一次读书实践,完成多项阅读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什么样的读书任务,取决于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程度如何。
第一个任务是适宜书籍的选择。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选择了《孤独的小螃蟹》一书,并以“小螃蟹是不是孤独的?”“小螃蟹是怎样对待孤独的?”等问题为驱动任务,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与理解孤独。其中,故事的趣味性和阅读的实用性都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所在。
第二个任务是构建阅读方法体系。整本书阅读需要方法的支撑,新课标中也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这样的表述。浏览、略读、精读、圈点、批注、摘抄等方法都可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之中。《孤独的小螃蟹》共写了八个故事,依据这八个故事与阅读任务的关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为了积累词语,教师可鼓励学生摘抄“小青蟹长得很美的,她的颜色那么青,青得像蓝天”这样的语句;为了解小螃蟹的性格,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小螃蟹救小纸鸟的故事。
第三个任务是分享读书所得。“一书一得”的新课标依据是“交流研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多,如对生字生词的处理、摘抄语句的选择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等;阅读经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包括书籍选择的经验、方法运用的经验和字词积累的经验等。因此,学生只有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在阅读中获取了经验,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才更具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第四个任务是效果评价。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新课标依据是“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前者是教师设计试题和制定评价量化标准的依据,后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
二、关联阅读语境,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语境会影响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读质量。因此,整本书阅读应与学生的阅读语境相关联。在《昆虫记》的阅读中,教师可通过“《昆虫记》这样读”“《昆虫记》我来读”“《昆虫记》我分享”“《昆虫记》我来荐”这四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以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体系;第二个教学活动以制作“昆虫名片”的任务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信息,识记文本的主要内容;第三个活动侧重于通过话题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以第四个活动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结合上述《昆虫记》的阅读设计,整本书阅读语境的构成因素主要有:四个应完成的阅读任务;学生已掌握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学生已具备的文本解读能力。每个阅读任务的完成,都意味着学生的阅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关联学段,设计梯度化的阅读任务
只有以学段为标准设计阅读任务,才能确保整个小学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呈现梯度性变化。阅读任务的梯度性设计优点有三:一是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二是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螺旋式提升;三是匹配新课标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鲤鱼跳龙门》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推荐的低段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是本次阅读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可借助对故事名称“小鲤鱼跳龙门”的分析来完成,也可以依托书籍内部的诸多插图来实现。“小鲤鱼”之“小”与“跳龙门”之“跳”,都是重要的激趣点。《克雷洛夫寓言》是适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除了依据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教师还要把阅读重点集中到对故事主要形象的解析上。
《克雷洛夫寓言》中出现最多的动物形象是狐狸,其次是狼,出现最少的动物形象是蚊子和苍蝇。无论是出现最多的狼和狐狸,还是出现最少的蚊子和苍蝇,其言行举止中都蕴含生活哲理。《农夫和狐狸》是《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名篇。此故事中的狐狸贪婪、狡猾,面对农夫对自己吃鸡行为的斥责,狐狸在回答中着力强调自己的良心,坦言在偷东西时也要经受内心的折磨。但最终,这只狐狸还是辜负了农夫的信任,咬死了鸡圈中全部的鸡。而在另一篇题为《狮子、羚羊和狐狸》的故事中,贪婪的狐狸又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马屁精”,在狐狸的怂恿下,狮子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最终惨死于峡谷中,成了狐狸的盘中餐。对不同故事中狐狸形象的解读,就成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契机。小学五、六年级的阅读以阅读成果分享为主。因此,以不同形式向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就成了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而比较阅读就成了小学高段师生的最佳选择。在跨媒介阅读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可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电影作品中的小兵张嘎和文学作品中的小兵张嘎,从而获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将其分享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四、关联整本书阅读的困境,创新整本书阅读设计
教师只有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困境,才能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要关注自己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二要关注他人分享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从中学习提升自己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力的方法。当下推进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进行再认识;同时丰富图书资源,着眼学段统筹安排,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创新课堂模式,着眼可操作、可迁移,整体优化整本书阅读;推动表达交流,着眼学生阅读需要,分享整本书阅读成果。特别是不同学段间的统筹问题,更需要教师积极反馈成功经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是在特定学段内循环任课。一、二年级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同样,在三、四年级授课的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参与五、六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如果小学实施大循环任课制度,即每一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小学全部学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那么“着眼学段,统筹安排”的整本书阅读困境就迎刃而解了。
五、关联命题评价,反馈真实的阅读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而,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阅读任务的设计和阅读语境的构建,还要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然后依据评价反馈的信息,优化后续的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在这三个学段中,初、高中的整本书阅读试题的命制都是以名著阅读为个案而展开探讨的。虽然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统一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中、高段的整本书阅读可以脱离考试命题的范围。新课标对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提出的评价要求是: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积极向他人推荐,并有条理地说明推荐理由。学生能否完成新课标的诸项要求,需要教师借助相关试题进行检验。因而与新课标关联,探讨评价试题命制的问题或是借鉴初、高中名著试题的命制经验,对于探讨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问题至关重要。
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理念指导下审视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笔者发现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学生的阅读语境、学段的差异及现存困境、评价命题等都是与整本书阅读设计相关的重要教学因素,能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