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2024-03-21陈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陈洁

摘   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的政策性指导文件。该文件主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操作行为等进行了細化。其中明确指出,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前瞻性,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利用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经济监督职责,发挥好审计工作的作用,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稳定良好。基于此,首先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概述,其次分析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意义,再次对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依托环境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审计机关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95-04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进程中,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原有的法律规范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还出现了部分领导干部道德水平下降、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基于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的公共经济责任履职情况、业绩情况的监督管理,对领导干部离任以后的工作成效进行审计评估具有较强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可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履职行为及工作态度,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深化改革,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述

(一)概念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受委托审计活动。具体表现为:审计机关接受了委托单位或者主体提交的审计委托申请,对委托人所承担的一种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规范性、合理性、合法性审计;单位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完成情况审计、国有资产保值与增殖能力审计、内部控制成效审计、重大事项决策合理性审计、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及廉洁能力审计等。这些都是现阶段各级审计机关的的重要职责与使命。组织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公共预算管理水平[1]。

(二)三项职能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三项职能,在规范各权利主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制衡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警示教育领导干部的职能,可以督促领导干部在任期间高效、尽职尽责、廉洁奉公[2]。新时期各级审计机关在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需要按照审计结果设计惩罚措施,促使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因存在惩罚措施而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力,从而优化领导干部的职能履职效果;第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将各级党委机关、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在职期间的职能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审计主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共资金及资源有效利用率;第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呈现出审计规范化、严谨性等特点,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权利使用规范性,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

二、新形势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需要从领导干部经济政策制定、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等领域着手。可以逐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开展规划工作,对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及发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

(二)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以国家财政收支情况为审计基础,以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行为为重点,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为目标。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可以提高各类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还可以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利用率,在经济责任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帮助各级领导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及政绩观念。这对深入推动我国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加强廉政建设、构建节约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

(三)促进领导干部廉政从洁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失效的情况下,仅仅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约束是远远不够的[4]。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及效率,需要审计机关将党委机关干部、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在职期间的遵纪守法、职能履行情况作为审计重点,不断强化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遵规守纪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引导领导干部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在实务工作中规范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潜力,从源头上治理好各类贪污腐败问题,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所依托的环境

(一)新形势下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

自从1994年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步入了全新阶段,与1994年前相比出现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微观经济体制改革角度分析,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意义,而原有的分行业、分所有制形式的统一会计制度模式已经无法适用新经济形势。再加上我国对外经济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为了便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无疑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角度分析,财税体制中的“分税制”改革、金融体制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等,不仅使用了企业体制改革要求,同时还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5]。由此可见,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转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于完善与创新阶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部分政府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控制是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可以为单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领导干部在实践工作中落實管理方针、履行管理义务、实现管理目标;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降低不必要资产流失风险;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及核算结果精准度。但是当前部分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例如经济体制中法律法规不完善、内部控制体制设置不合理、控制体系不严谨等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二是外因,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严重违反国家财政法规、严重经济犯罪、各项组织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最终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由此可见,无论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都会给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运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借助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为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打造良好内控环境[6]。

(三)各项法律法规持续完善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治理水平、一种社会制度的法治水平。市场经济要想得到稳定、高速发展,也需要依托于法律的支持与保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正在发挥着作用,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间接地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改革创新。由此可见,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将会成为今后国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工作纳入到核心工作范畴中,从而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四、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一)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新形势下,各级审计机关要想切实组织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需要将审计重点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移到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职行为、政绩成效、工作问题审计上,并将推进法治建设、维护民主公正、推改革助发展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7]。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应该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力度、对决策行为的监督力度。与此同时,各级审计机关需要认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弘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外监督的关键手段,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保障。

各级审计机关需要提高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重视度,并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放在全局工作核心位置推进,创造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需要履行好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责,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审计重点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依据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来看,各级审计机关要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应该注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权力制约力度及监督管理力度。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始终抓好以下五项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第一,审计因领导干部决策管理不当所引发的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第二,审计党委机关及国企主要领导人在职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第三,审计三公经费支出是否规范合理、财政资金支出的综合绩效情况等,从而真正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对财政财务资金的动态化监管作用;第四,审计国土资源转及投资情况,最大限度上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围绕党委机关干部、国企主要领导人的权利使用情况开展[8];第五,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在任期间规范自身的权利使用行为,加强廉政建设。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与审计方法具有密切联系,各级审计机关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审计方法,方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基于此,各级审计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好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借助审计座谈会拉近自身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全面收集基层群众对于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工作评价、意见等,多角度掌握好被审计对象在职期间的遵规守纪、廉政建设等方面表现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这样就可以为后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及时帮助审计人员明确好经济责任审计方向及审计重点;第二,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与任期审计融合度。例如,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具备过程性,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畴,以此降低部分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不明确基础上进行岗位晋升的情况。

(四)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度及广度

新形势下,各级审计机关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关键一步就是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推进科学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上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效益[9]。

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轮审、分类审计对象的管理方法,针对类似情况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进行同步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在对主要干部领导进行一番经济责任审计以后,需要按照审计结果及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审计方案;第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工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预算及决算情况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融合度,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全局,对各类项目进行协同审计,真正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缝对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与质量;第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转换,促使审计结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改进与完善中发挥应有作用,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第四,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计立项、审计执行、审计报告制作、审计结果转化、审计成效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持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五)完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

第一,在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一旦发现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人员存在违法违规操作、严重工作失职等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需要及时将其移送到司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遵照立法程序立案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上级管理部门;第二,优化和完善好关于党委机关干部及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的选拔与任用机制,结合岗位要求及人才任用机制设定干部选拔与任用标准[10]。

例如,各级审计机关可以按照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公共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工作业绩情况等对工作表现良好的领导干部进行提拔,逐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工作履职观念。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加大惩戒力度。

(六)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交流,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持续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审计机关在针对各级党委机关及国企主要领导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紧跟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从实际出发切实完善好审计模式。基于此,各级审计机关应顺势而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交流,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第一,各级审计机关需加大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合力度。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针对性研讨,以理论创新为各级党委机关及国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明方向。第二,组织大范围的审计实践经验分享会,审计人员之间互相启发、总结成熟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完善审计理论支撑,并将其作用于党委机关及国企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第三,采用交叉审计模式推进党委机关、国企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促使审计人员吸收各地的经济责任审计经验,深化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稳定发展。

(七)促进审计结果转化,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审计过程中,而在于对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从而不断提高基层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共经济责任履职能力,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该促进审计结果有效转化,并提高对审计结果的利用率,为深化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对党委机关干部、国企单位领导人的监督管理力度等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建设进程。

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加强自身与纪检、监察、编制、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的联动,真正实现各级党委机关及国企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统一运用。定期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商讨和解决党委机关及国企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第二,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换与利用制度。各级审计机关需要及时将对党委机关、国企主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公示审计结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促使相关党委机关及国企领导人遵照审计结果改进工作,将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八)完善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完善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其中被审计的党委机关干部及国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应当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各级审计机关则需要严格遵循审计制度、审计规范等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而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果与质量。

一方面,被审计的党委机关领导干部、国企主要领导人应该在任职期间提高自我修养,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消除任职期间的管理风险。领导人需要将任职期间的经济审计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结合,从而增强自身任职期间的自我约束力、责任意识、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级党委机关及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及时优化治理结构,降低在任期间的管理风险发生概率。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需要按照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将定性审计指标与定量审计指标进行有机融合,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及实效性。重点审计党委机关干部、国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在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后期,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重点转移到确保评价措辞得当上。涉及党委机关干部、国企主要领导人的业绩情况,应当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选择上,应确保所选择的指标可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发展水平。

(九)制定详细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实施方法需要按照不同审计环节进行针对性设计。各级审计机关可以参照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按照类型、审计范围、审计标准、审计难度等进行设计。此外,各级审计机关在对党委机关干部、国企事业单位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及时披露审计问题,并对党委干部及国企领导人提出工作整改意见,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完善好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合理性与有效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清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处的形势,在全面掌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意义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措施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从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发挥最大化作用,为我国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董振.浅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3(33):163-166.

[2]   韩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经济责任审计增值路径[J].现代企业,2023(11):187-189.

[3]   杜伟.新形势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界,2023(31):162-164.

[4]   郜亦菲.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财税,2023(10):51-53.

[5]   刘力.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的若干思考[J].商业2.0,2023,(29):98-100.

[6]   俞戈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成因及防范探讨[J].现代审計与会计,2023(10):39-41.

[7]   谢丽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法制博览,2023(27):148-150.

[8]   郑斌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优化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1):146-147.

[9]   刘星.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方式及风险应对[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7):42-44.

[10]   贺方志.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路径措施探讨[J].审计与理财,2021(3):16-17.

[责任编辑   白   雪]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提升路径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