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2024-03-21刘权仪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刘权仪

摘   要:城市规划属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是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工作中,有效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进一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淘汰,唯有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实际研究,探讨低碳经济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及其保障措施,即科学定位低碳城市规划;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精确合理;强化规划监督与规划指导。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34-03

引言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生态城市规划属于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属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低碳生态城市即借助零碳或者低碳技术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并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目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属于必然发展趋势,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以空间为载体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同时要密切联系低碳经济予以布局设计,依靠低碳经济为现代城市发展赋能。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的特征

(一)综合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为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在城市规划中积极落实碳元素减排、节能降耗、促进能源使用效率不断增加,同时对生产与消费者的相互关系予以协调,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模式,让广大居民的理念和行为有效匹配,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得以改善,有效增强城市竞争力,设计更加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

(二)独特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能够充分凸显出城市的独有特性,让城市自身的区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社会经济特色得以有效体现。生态城市规划对过去的城市规划模式予以创新和改革,基于城市实际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和人文特征等着手,力求规划打造一个特色明确、生态自然的城市。

(三)和谐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最终目标是确保人、环境、社会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更加强调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避免出现过去那种以破坏环境来谋求经济发展的模式。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努力建设一个符合现代人居住需求同时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一)生态城市空间布局策略

低碳生态城市进行整体规划与空间布局的前期阶段,必须要基于宏观角度以及决策源头制定综合性的规划策略,确保整个规划内容的科学合理。

1.生态城市空间結构。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碳排放的方式,两者之间表现出十分密切的关联,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减少碳排放的效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城市的空间布局都属于“摊大饼”的模式,导致一些区域人口密度较大,出现热岛效应。因此一方面应当尽快停止无序的不合理的扩张,降低热岛效应产生的能源消耗,同时优化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应当积极融合田园城市建设理念,把绿廊、风廊等设计添加到城市规划方案中来,科学设置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对于空间结构而言,借助对城市地域特征、产业特色、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等各方面因素的深入研讨,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低碳生态规划策略。

2.生态城市用地规划。对于城市土地用地进行科学规划,有效调控开发强度,科学划分基本农田、开发用地以及生态环保三条红线,在整个规划区域内充分考虑到山水林田实际情况,开展好不同功能区建设发展规模与范围的规划设计。对于生产生活用地予以优化配置,有效避免城市居民在各个功能区穿插产生的交通拥堵、钟摆式工作以及教育医疗和居住地距离较远等问题,有效降低因为规划布局不合理而产生的高碳排放问题。同时应当对已完成规划或处于建设阶段的区域功能实施优化。例如,能够在居住区中合理规划部分小型办公或商务用地,让区域内的部分人可以就近工作,降低通勤能源消耗;亦或是在工业区中规划布置餐饮、酒吧、临时幼儿园等,有效满足工作者的生活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为其提供更多便利。借助于区域功能优化与完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也可以有效解决过去城市区域布局不合理产生的高碳排放现象。

(二)生态城市交通体系策略

规划打造低碳生态的交通体系,其中的关键是不断减少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近年来国内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机动车产销量也始终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机动车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工作生活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交通拥堵、能源消耗以及尾气污染等相关问题。根据环保部门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出现的雾霾现象与道路车辆尾气过多排放有非常大的联系。所以降低城市交通体系的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避免尾气污染,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

1.生态城市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属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骨架”,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工作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系统对减少碳排放非常关键。对于道路系统的规划应当尤其关注通行效率,在城市内部规划连接各中心的快速干道,确保主车流能够在城市内不同区域快速流通,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与能源浪费问题;大城市外围规划过境快速通道,降低过境车辆与物流车辆对城市内部交通运行效率带来的影响。对于城市内部的重要居住商业区,能够合理增加道路等级配置,降低干道长度,适当提升支道数量,另外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口密度,对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要对主干道予以科学分配,设计一个多层级、立体化的低碳生态城市道路体系。

2.绿色城市交通系统。首先,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始终遵循低碳环保理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以及地铁的建设发展。对于大型城市具备较高运量需求的大学城、居民区或是工业园区等,要尽快普及运用BRT等交通运输工具,确保跨区域之间大容量人口能够做到点对点的便捷式高效化运输。其次,低碳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应当培养广大居民低碳生活意识,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提升与城市内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当前很多城市的道路网络逐渐难以追赶机动车数量增加的脚步,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的普遍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和鼓励绿色出行,尽可能降低汽车出行的频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适当配置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更多自行车道与散步道。根据5—15分钟生活圈的标准,对城市内部的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半径予以科学控制,让广大居民能够使用自行车或者直接步行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最后,交通系统规划时应当充分关注交通环境的美化以及安全,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为绿色出行的市民带来更多便利,可以在地铁或者公交附近规划自行车停靠区或者行人休息区,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可以参与绿色低碳出行中来,最终打造一个更加绿色友好的城市交通系统。

(三)生态城市产业结构策略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这一过程中能源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国每年会消耗全球50%的煤炭、40%的水泥与钢材、30%的石油资源。加之近年来农村人口开始越来越多地朝着城市转移,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都需要予以处理。对于每年进入城市的新增人口不单单要为其提供充足的住房,同时对城市自身的交通运输、医疗教育、公共设施建设等都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也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所以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来说,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市过去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应当在有效满足持续增加的城市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坚持以低碳环保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的更新升级,积极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同时大力推广清洁化、减量化以及高效化生产,对于落后产能及时更新淘汰,做好污染排放监督管控工作,确保生态环保与产业效益之间保持平衡。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予以革新,积极普及太阳能、地热能等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运用垃圾发电技术、中水回收技术等,有效实现节能增效。

(四)节能理念充分融入城市建筑设计中

一方面应当合理规划节能居住区。所谓节能居住区即环境污染指数低,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城市居民居住需求,有效改善居住环境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对于节能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充分突出低碳和生态的优势。现阶段节能居住区的实际设计一般反映在运用紧密性建筑门窗,选择保温隔热的现代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需要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先进的设计方法与经验推广到更大范围的区域中来,以实现更加广泛的节能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开展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为确保低碳生态目标的实现,应当将节能理念融入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倡导和鼓励运用节能材料,积极推广现代新型工艺,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低碳效能。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定位低碳城市规划

基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推进开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定位,这样才可以得到一个更为明确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要求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与积极配合,其责任并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部门承担。在实践中应明确具体的规划思路,基于总体性城市规划方案着手,深入研究探讨社会经济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林业建设规划等等。除开上述要求之外,针对现阶段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坚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更加完善且有针对性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流程,积极总结积累先进经验,将科学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宣传,确保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取得实际成效。

(二)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精确合理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囊括各个方面的工作,所以应当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城市规划建设带来更多支持,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具体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在现阶段的实践中,很多时候在推进生态城市规划时都普遍依托于大数据的支持,利用信息管理分析系统来辅助相关人员进行科学规划。比如,当前国内部分城市逐渐开始积极探索碳排放模型的全方位构建,详细来说,碳排放模型的构建涉及地理学、资源学等多个专业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还涉及LMDI和Kaya等多种模型。在这一基础上,碳排放模型的构建还应当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来对当前碳排放比例和总量予以更加准确的分析计算,从而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针对碳排放量等相关数据信息的预测估算,可以连接农业物联网来全面采集相关的信息要素。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可以帮助生态城市规划相关人员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保证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强化规划监督与规划指导

近年来诸多城市都逐渐开始不断提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模,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充分了解城市低碳产业架构、生活方式、运行模式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城市规划人员分析得到系统耦合关系,在这一基础上,进而得到和城市当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体系。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加强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全面监督和规划指导工作。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积极通过海报、公益广告或者定期科普宣传活动来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促进城市居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让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贯彻落实低碳理念;同时借助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相关成果实施定期考核评估,结合系统化的监督机制,确保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序推进。

基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的角度而言,当前部分城市在实际规划工作中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是并不具备一个系统明确的整体规划机制,亦或是没有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规划。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也应当严格落实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可以积极借鉴吸取其他城市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同时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规划实施方案。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相关工作流程的贯彻落实,若存在问题应第一时间予以指导纠正,不断提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社會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其也成为阻碍可持续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因此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获得了更多关注和重视。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环境,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本文借助于探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的规划思路,同时提出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保障措施,希望可以为生态城市规划的推进落实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绿色的现代城市。

参考文献:

[1]   王昱江.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J].低碳世界,2020,10(12):131-132.

[2]   刘斌,角元昊,王伟.基于能源规划机制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评价体系初探:以芜湖市为例[J].城乡建设,2020(23):67-69.

[3]   张华微.低碳城市理念在厦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0):99-100.

[4]   田静,田海涛.基于绿色低碳经济的新型城市规划研究[J].环境工程,2020,38(10):259.

[5]   贺嘉文.浅谈新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J].江西建材,2020(9):72,74.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态城市法制建设的思路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