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语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2024-03-21余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余婷

摘   要:针对外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会计语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指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统筹+精细”“及时+深度”和“动态+系统”的会计信息披露策略,旨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加强决策支持。同时,也强调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关键词:会计语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81-04

引言

在现代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优质的信息披露能够减少市场不确定性,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公司价值和监管效率。然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受到会计语言表达的影响。会计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透明度和理解性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会计信息表达模糊不清或技术性太强,可能会削弱信息的可用性,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决策效率。因此,研究会计语言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语言及信息披露质量的简述

会计语言是指以定量的方式,采取一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将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用一定的文字和数字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商业语言。这种语言基于一系列会计准则和原则,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其目的是提供清晰、准确、中立的财务状况、绩效和现金流量的描述。会计信息的披露涉及将这些数据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公开,以便进行投资、信贷决策以及公司的经营评估。

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决策者如何解读和评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高质量的披露应该是可理解的、相关的、可靠的和可比的。其应该提供足够的细节,以免产生误导,但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至于非专业人士难以解读。好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当能体现过去的绩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提供对公司进行有效监控的足够信息。然而在现实中,信息披露的质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强弱、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审计质量、管理层的激励与目标,以及行业标准的统一度等。例如,如果管理层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或者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健全,那么披露信息的质量可能会受损,最终误导用户做出决策。

在全球化背景下,统一的会计标准对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比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采用有助于国际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有效比较,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选择和风险评估[1]。具体而言,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旨在为所有相关用户,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监管机构等,提供必要的、高质量的财务数据。企业的透明度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信心也随之增强,市场效率得以提升。因此,会计专业人士、法律监管者和公司管理层必须认识到高质量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努力提升其标准和实践。

二、会计语言视角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

(一)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语言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务信息需客观真实,不得存在虚假记载或误导。准确性保证信息传达的内容与事实一致,而可靠性要求披露信息经得起验证,能被外部审计等方式证实其真实性。例如,公司财报中的营收、利润和成本数据必须基于确凿的交易记录,并按照认可的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确认和计量。这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和其他利益方对公司财务状况判断的信心,同时也是公司遵守监管义务与防止会计舞弊的基本要求[2]。

(二)充分性和完整性

充分性和完整性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需要全面覆盖所有必要的财务与非财务领域,使投资者及相关方能够做出全面的决策。信息不应有遗漏,特别是对公司运营和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同时对于任何可能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风险因素也应当予以透露。完整性还意味着公司在报告期间发生的所有重要事项都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披露,且在全部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性。

(三)透明度和及时性

透明度要求上市公司应提供清晰、易懂且无歧义的信息,便于利益相关者理解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市场风险。此外,公司披露的信息还应具有适当的细节程度,不隐藏重要事实,也不淹没在无关信息之中。及时性要求公司需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公布其信息,以免信息过时失去相关性。这对于保持市场秩序和公平性至关重要,因为及时的信息能够确保各方在接近同一时间内做出知情决策,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会计语言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界公开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方式。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能够准确了解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做出投资决策和评估风险的基础。然而,在会计语言的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本文将以某外资企业为例,从会计语言视角探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以期增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会计信息披露难以满足风险评估需求

在会计语言的视角下,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尤为关键,因为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分析师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的基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提供清晰、准确、及时且全面的数据和解释,以使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充分的理解。然而,有时会计信息披露难以满足这些风险评估需求。以某外资上市公司为例,这家企业可能面临多方面的披露质量问题。

其一,遵守不同会计标准。由于其外资企业的性质,该公司可能需要遵循其母国的会计准则以及上市地国家的准则。如果这两套标准有差异,可能导致信息披露的不一致性,进而影响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其二,信息不充分。公司可能未能披露足够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如关键的业务风险、市场的竞争情况、管理层的战略打算、潜在的法律问题等[3]。这可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但对于评估企业整体风险至关重要的信息若没有披露,会严重削弱信息的透明度和有用性。

其三,注释和披露不清晰。会计注释应当为阅读者提供关于财务报表中数字背后的详尽解释。如果这些注释和披露过于复杂、模糊不清或者含糊其辞,可能导致误解和评估困难。

(二)会计信息披露与信息沟通和交流之间协同性较差

其一,专业术语的过度使用。会计信息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财务概念。当上市公司在其披露中过度使用这些术语而没有足够的解释时,可能会导致非专业的投资者无法充分理解信息内容,从而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公司的信息交流中来。

其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时信息与沟通工作滞后,影响相关问题及时解决。例如,生产部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虽然显示其存在超预算和成本增加问题,但这一问题已经发生较长时间,即使相关部门对其做出有效控制,也难以挽回发生的损失。

其三,沟通渠道的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并非仅限于财务报表,还包括公告、新闻稿、管理层分析和评论等多种形式。如果这些不同的渠道提供了不协调或相互矛盾的信息,或者信息在不同渠道间的分布不均匀,将导致信息的接收者难以形成一致的公司形象,影响信息的协同性。

(三)会计信息披露难以满足控制活动方案优化的个性需求

其一,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活动中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效果,但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动态性,限制了控制活动的及时改进,削弱了其效果。例如,有些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无须增加控制投入,但其他风险可能已超出预警值,需要加强管控投入。然而,缺乏动态的会计信息披露使得原有的控制方案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情况,导致浪费成本和影响控制效果。

其二,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面临系统性挑战,需要建立连贯的披露流程以支持内部控制活动的管理。然而,现实操作中,上市公司常常未意识到将信息作为整体披露的重要性,限制了对内控活动系统化管理的支持。这样的孤立信息披露方式限制了全面审视和分析的能力,忽视了系统性理解的重要性[4]。

四、会计语言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采取“统筹+精细”的会计信息披露策略

第一,公司在制定内部指导方针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能够准确无误地应对不同的会计准则,特别是当公司面临母国与上市国准则不一致的情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首先需要详细分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等主要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制定详细的对账和调整流程,以确保两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可能需要准备两套财务报表,或者开发一种综合性的报告模式,致力于以统一的格式展示所有核心财务信息,而后附加具体解释说明两套准则下的差异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最终这需要一个跨部门协作的过程,涉及会计、法务和合规团队的紧密合作,确保内部指导方针能够适用且有效地应对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二,关于公司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强化,公司必须开展综合评估,确保其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策略不仅适应当前的业务环境,而且能够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增强内部控制包含确保有效的财务报告、操作效率和遵守相关法规,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估,确保关键的业务风险如市场变化、竞争态势、管理层策略变动及潜在法律纠纷得到充分识别和披露。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公司应当构建一个由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法律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层次披露框架,这样可以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保护公司不失去竞争优势。此外,与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和注册会计师紧密合作对于确保披露质量至关重要,因为他们能提供关于最新法律及行业标准的指导,帮助识别哪些信息对公司来说是敏感的,需要慎重对待。

第三,提高会计注释和披露的可理解性对于建立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由于财务信息的复杂性,对于非财务背景的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来说,阅读和理解专业术语的报告是一项挑战。因此,公司应努力简化语言,去除不必要的复杂性,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财务报告的真实情况。这可能涉及在撰写过程中使用平易近人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图表和图像等视觉工具来帮助解释复杂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聘请沟通专家或财务作家来协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擅长将复杂的数据和分析转换为易于理解的表述,确保所有的股东和投资者能够完全理解他们所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前景。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以促进股东的参与度和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从而在长期内维护良好的公司声誉和市场形象。

(二)实施“及时+深度”的会计信息披露策略

第一,解决专业术语过度使用问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确保各类投资者都能理解,上市公司需要采取“及时+深度”策略,减轻专业术语使用过度的问题。首先,公司应及时更新其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披露文件,确保其中含有足够的解释性材料来阐述专业术语[5]。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专业术语词汇表或问答式解释来协助非专业投资者的理解。而“深度”就体现在将这些术语和概念与实际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用案例分析或故事講述的方法,将抽象复杂的概念落实到更加具体和易于理解的场景中去。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制作互动式的财务报表,在线解释会计政策变动对业绩的影响,以及提供实时的解答服务,帮助投资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通过及时更新信息并深入解释专业术语的背景和含义,公司能够促进信息的公平性,增加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

第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性会严重阻碍投资者和市场对上市公司运营状况的实时了解。为了解此问题,“及时+深度”的披露策略需要系统的实施。从“及时”的角度,公司应该尽快识别和报告关键的财务信息,包括成本超支、预算问题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这要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信息系统,提高跨部门的通讯效率,确保信息能够迅速地从生产线到达决策层,并向公众披露。从“深度”的角度来看,公司要对被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说明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管理层为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这包括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估,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并对外展示公司是如何及时地纠正偏差,避免潜在损失的。如此,不仅仅是信息披露的速度得以保证,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也得到加强。

(三)应用“动态+系统”的会计信息披露策略

第一,增强动态性的会计信息披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需要采取更加动态和灵活的方式来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首先,上市公司可以设立持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确保及时捕捉到风险的变化,并对应进行调整。这应结合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确保信息及时更新反映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例如,当公司面临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时,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技术,及时调整财务报告中的相关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节需要引入敏捷性原则,以便快速响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控制措施应设计成可快速适应新情况或紧急情况的方式,且会计信息披露也应体现出相应的变化。例如,当公司面临新的市场环境或政策变化时,内部控制措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不受影响。同时,会计信息披露也需要及时反映出这些变化,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最新情况。最后,除了定期财报之外,上市公司还应发布不定期的财务更新报告,其中包含最新的财务信息、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活动调整,以确保所有利害关系人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内控变化。这些报告可以包括公司的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等。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或风险事项,公司还可以通过临时公告或新闻发布的形式进行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并作出反应。

第二,增强系统性的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使外界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增强系统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势在必行。首先,上市公司应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各个部门和流程的信息进行整合,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样做有利于对各种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并为内部和外部分析提供完整的数据基础。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其次,采用如COSO内控框架之类的标准化内控体系,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内部控制标准与程序,增加信息披露的系统化程度,使外界更容易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COSO内控框架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内控标准,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科学的内控指导,帮助公司在各个层面和方面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最后,通过公布控制活动的方法论、控制目标及时评估标准,以及时解释内部控制活动的变化和调整对披露信息的影响,确保信息具有高度透明度,并且能够连续地向利害关系人传达。这种透明度的提高可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认可,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五、结束语

本文从会计语言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的解决策略。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了“统筹+精细”“及时+深度”和“动态+系统”的会计信息披露策略。这些策略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确保所有利害关系人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公司的财務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通过采取以上策略,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美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J].上海商业,2021(15):68-69.

[2]   林虹.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6):130-132.

[3]   王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以瑞幸咖啡为例[J].时代商家,2022(15):4-6.

[4]   操琳琳,孙俊华.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1,35(2):7.

[5]   周安琪.某电气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济学,2022,5(1):46-48.

[责任编辑   立   夏]

猜你喜欢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
我国环境税的会计核算与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