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2024-03-21吕元媛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融资约束供应链金融

吕元媛

摘   要: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经营活动受挫,发展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融资约束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作为金融创新服务的供应链金融能否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201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组织韧性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组织韧性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约束;组织韧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70-03

一、研究背景

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通货膨胀和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等各种状况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企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即使在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的背景下,仍有许多企业因无法达到银行的授信条件而不能足额获得所需资金。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整体代替单一企业作为授信对象,从最初的“M+1+N”1.0 階段,逐渐演变为智慧化金融生态圈的“N×N”模式,正日益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盘活企业闲置资金、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渠道,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否能够促使企业适应环境带来的冲击,从而影响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呢?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基于组织韧性的视角,探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对于深入剖析供应链金融本质、破解企业融资约束困境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供应链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

为响应市场需求,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供应链金融市场在我国发展迅速,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具体而言,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第一,供应链金融通过使企业的贷款流程和经营状况透明化,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二,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降低贷前审核成本和贷后监管成本,降低银企之间的交易费用。第三,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信用资质较好的企业相当于为一些信用资质相对偏差的企业提供担保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降低银企之间的信贷风险。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链中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组织韧性中介效应的检验

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根据现有研究,竞争、资源、能力是影响企业组织韧性的重要因素[1-3]。首先,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供应链中的企业自上游至下游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之间突破原有竞争对立关系,转而发展成为一种合作关系,提升了企业的组织韧性。其次,资源约束成为组织韧性的重要掣肘,拥有异质性资源则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对于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上下游企业共享资金、信息、物流等资源,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供应链中企业能够拥有较高的组织韧性。最后,基于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够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来说,往往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具备对动态环境的适应力,因此企业的组织韧性更高。

另一方面,组织韧性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组织韧性通过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和超越能力三个维度,提升企业的成长性,确立企业竞争优势,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4]。第一,组织韧性强,意味着企业在遭遇变化时具有迅速的反应力,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内部资源作出合理调整,从而不仅可以适应环境带来的挑战,而且便于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第二,对于组织韧性强的企业而言,在遇到风险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问题监测、情景分析、应急处理等手段,迅速恢复自身的盈利水平和营运水平。第三,较强的组织韧性赋予企业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资源的超越能力,帮助企业达成自身的战略目标。综上所述,组织韧性较强的企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和超越能力,这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从而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通过提升组织韧性来缓解链中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选取201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剔除当年IPO企业、被特殊处理的ST/PT企业、金融业企业、财务数据缺失和异常值样本后,最终获得共2 850个样本观测值。

(二)变量的构造与解释

1.被解释变量:融资约束。借鉴顾雷雷等[5]的研究,采用如下步骤获得融资约束的衡量指标FC:第一,对企业规模、现金股利支付率和上市时间三个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按照得到的平均值对样本企业进行分组,确定虚拟变量QUFC。具体而言,将低于33%分位点的企业确定为高融资约束组(QUFC= 1),高于66%分位点的企业确定为低融资约束组(QUFC= 0)。第二,对得到的分组数据进行Logit回归,以回归结果的拟合值作为融资约束的衡量指标FC,FC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2.解释变量:供应链金融。借鉴姚王信等的研究[6],以企业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

3.中介变量:组织韧性。借鉴胡海峰等[7]的做法,通过企业的损失程度和恢复程度来衡量组织韧性Res。计算过程如下:(1)损失程度。从时空两个维度,通过下跌幅度(Decline)和持续时间(Decline_time)来衡量企业遭受新冠疫情危机的损失程度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抵抗力强弱。下跌幅度(Decline)表示企业股价相较于在危机前一年内的最高点,在危机后的最大下跌幅度。下跌持续时间(Decline_time)表示企业股价在疫情发生前一年内( 2019 年1月16日至2020年1月20日)最高点和疫情后最低点的时间间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股价下跌持续时间越短,下跌幅度越小,表明企业的损失程度越小,意味着企业的抵抗力越强,组织韧性越强。(2)恢复程度(Rec_dum)。恢复程度是个哑变量,若企业股价能够恢复到疫情前一年内的最高水平,则取值为1,表明企业面对疫情冲击的恢复程度较好,组织韧性较强,反之则取0。

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董事会规模、公司成长性、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凈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经营现金流、货币资金存量等。

(三)回归模型的设计

为了验证假设1、2,本文构建模型(3.1)-(3.3):

FCi=β0+β1SCF+β2Controlsi+∑Industry+εi(3.1)

RESi=β0+β1SCF+β2Controlsi+∑Industry+εi(3.2)

FCi=β0+β1RESi+β2Controlsi+∑Industry+εi(3.3)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显示,变量总体分布较为均衡,与现有研究一致,可以进行进一步回归检验。

(二)全样本回归分析

下页表1列示了回归检验结果,列(1)中供应链金融SCF的系数为-0.139,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信贷风险等渠道,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假设1得到基本验证。

(三)中介效应分析

列(2)中供应链金融SCF的系数为0.059,在10%水平上显著,列(3)中供应链金融SCF的系数为-128.891,在5%水平上显著,列(4)中供应链金融SCF的系数为0.334,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于组织韧性的衡量指标中,下跌幅度Decline和恢复程度Rec_dum为正向指标,下跌持续时间Decline_time为逆向指标,因此回归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

列(5)中下跌幅度Decline的系数为-0.038,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供应链金融SCF的系数为-0.137,在1%水平上显著,与未加入Decline时相比,供应链金融的系数降低。列(6)中下跌持续时间Decline_time的系数为0.000,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与未加入Decline_time时相比,供应链金融的系数降低。列(7)中恢复程度Rec_dum的系数为-0.008,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同样地,与未加入Rec_dum时相比,供应链金融的系数同样降低。由此表明,组织韧性反向作用于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机制,上述结果验证了假设2。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企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银企之间的信贷风险等渠道,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第二,组织韧性在供应链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二)对策建议

第一,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而且可以通过补偿风险、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中来,提升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市场活力。第二,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应当扩大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围。我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致力于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关注经济落后地区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体系化、规范化建设,充分扩大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围。第三,对于企业而言,应当提高自身的组织韧性。抓住供应链金融模式赋予的竞争优势、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应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和超越能力,更好应对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李兰,仲为国,彭泗清,等.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的企业韧性与企业家精神:2021·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1):50-64.

[2]   胡媛媛,陈守明,仇方君.企业数字化战略导向、市场竞争力与组织韧性[J].中国软科学,2021(S1):214-225.

[3]   张吉昌,龙静,王泽民.中国民营上市企业的组织韧性驱动机制:基于“资源-能力-关系”框架的组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43(2):114-129.

[4]   王馨博,高良谋.互联网嵌入下的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21(8):121-128.

[5]   顾雷雷,郭建鸾,王鸿宇.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J].金融研究,2020(2):19.

[6]   姚王信,夏娟,孙婷婷.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4):105-110.

[7]   胡海峰,宋肖肖,郭兴方.投资者保护制度与企业韧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经济管理,2020,42(11):23-39.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融资约束供应链金融
PPP模式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研究
农户融资约束的后果分析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文化传媒企业并购对价与融资方式选择:融资约束、控制权转移与风险分担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盈余质量对投资效率影响路径的理论分析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