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索

2024-03-21张月梅臧雪莹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张月梅 臧雪莹

摘   要:中国的乡村地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传统的农村结构被严重破坏。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发展,早已明确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农业乡村优先发展。探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于应对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01-04

一、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提出

(一)美丽乡村的提出与发展

2003年6月,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组织了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项目推进会,为浙江省的农村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2003—2007年间,浙江共整治了10 303个村庄,其中有1 181个建制村被打造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8年,浙江安吉县正式执行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这一方案。2010年12月,浙江省为普及吉安实践经验,制订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将美丽乡村计划升级为2.0版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美好乡村建设工程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2015年,中央政府进一步规划了美丽乡村工作,特别指出要将乡村打造成为人民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政府还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注重和发挥乡村在带动和推动地方发展方面的示范作用。2016年,中央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强调了对美丽宜居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的关注和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发表了重要批示,指出要将正在实施的全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与全国农村发展与振兴规划紧密结合,推广杭州地区优秀农村实践经验到全国各地的乡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过分追求形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致力于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态。

(二)“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坚定不移地追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统筹协调与管理、共建美丽中国的创新模式。报告强调指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以及不同阶段,都应高度重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将其摆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奋斗目标,并以“美丽中国”理念为基础,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用“美丽乡村”建设取代新农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环保和生态建设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是具有光明前景和深远意义的活动,它符合国家整体规划、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乡村实际情况,并且也满足了百姓期待。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目的是通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1]。关于乡村,提出了“五个振兴”,涵盖了乡村产业、能人、文化、生态和组织方面的振兴,并以“五个振兴”为目标,设计了详细的“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书和路线图”。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综合要求,发展农业乡村应该被优先考虑。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体制机制以及政策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速度,勇攀农业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高峰。根据党的十九大决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步走”,并且在202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基本建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迎来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将基本实现。2050年,农村社会经济将全面振兴,农业实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景观变得更加美丽,农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注重美丽乡村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这意味着发展现代化城市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使全国各地实现绿水青山,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美麗中国”主张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推崇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是发展实践中的创新之举。因此,这一理念应被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选择[2]。这个战略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至上思想和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原则,在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同时,与当前时代和国家形势保持一致。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也不意味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持续进步的情况下,美丽中国这一目标才能变成现实。要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必须重视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旨在进一步增强乡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从而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并在此同时,大力推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值。只有达成这一目标,才能尽早将“美丽中国”的愿景化为现实,同时助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美丽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来推进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是“美丽乡村”运动的开端,该行动在浙江省首先实施。中国乡村现在发展遇到了难题,乡村振兴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3]。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乡村环境的提升,给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乡村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最艰巨、最沉重的任务,同时又具备最广泛的基础和最深厚的底蕴。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项任务不仅与农民的生活福祉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的和谐进程有着紧密的关联。

(三)美丽村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国家将推进新乡村建设视为实现城乡村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将美丽乡村建设视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重点[4]。为此,国家加强了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通过加强乡村建設,使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更加和谐,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美不应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应该通过内在的变化来展现。界定美丽乡村需要同时考虑软性美和硬性条件的要素,因此需要有效结合软性和硬性手段。保护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实现生态文明的内涵需要坚持先进的生态思想,并结合经济手段与相关制度的配合。只有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应该综合考虑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现代化的改造需求,如乡村设施的完善、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居住环境等。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必须尊重。我们要依照自然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在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并且不破坏生态平衡,创造生态友好的乡村形态,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关系

(一)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是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描绘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涉及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说就农业农村工作而言,而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期盼更加强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抓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一些地方乡村“垃圾围村”问题十分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必须以改善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任务和突破口,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美丽乡村也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受到历史欠账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强大动力和良好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物质基础;还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可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路径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科学合理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制定适应实际需要的规划方案,并注重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落实生态理念,弘扬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才能最终实现村庄规划的目标。

城镇科学合理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前提,因此,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应该优先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保持一致,同时与交通与水利规划等相互配合。根据三区标准,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符合要求的空间布局方案。要规划城镇的发展边界,同时还要确保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充分规划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空间的布局。规划必须严谨科学,以确保生产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居住空间的舒适宜居,同时实现生态空间的环保和绿色发展。

乡村产业的繁荣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在构思美好乡村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产业支持,发掘本地优势,准确找到产业定位,积极推进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确保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得到充分考虑,以满足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由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均衡所导致的。可能城市的基础设施过度发展,而乡村则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实施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只有注重公共资源配置,才能使农村和农业获得优先发展。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农桥水利、雨污管网等是必不可少的。要在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美丽的条件之一是健康、适宜居住的环境,而打好环境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步驟。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乡村的生活垃圾、废水、农药和化肥等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还不够恰当,因此需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缺什么就要弥补什么,农村治理污染的能力需要尽快提高。二是优化城乡农业产业规划模式。做到创新引领,以提高科技含量来治理环境。利用科技手段,使污染行业中的工业生产过程向无污染生产的方向调整,将产生的污染物降解为无污染物或转化为新能源,从而实现工业生产向无污染行业的转变。

农村地区正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近年不少游客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应以旅游市场消费趋势为指导,加速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在利用当地民族特色和丰富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该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还能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经济的繁荣。除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外,还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生态防虫、推广新型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农家肥、尽可能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三)组织多方合作,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政府是参与框架的制定和维护对象,同时也是实际参与者。政府无法独自完成所有任务,必须与村里的自治组织、外来企业和本地居民通力合作。这些参与主体的行为应与已确定的建设目标相一致,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虽然村级自治组织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机构,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村级自治组织需要有效协调政府、外来企业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并保持内外的协调一致。

美丽乡村建设中,外来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资金和施工力量方面是主要贡献者。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村里的自治组织和居民与外来企业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政府在监管外来企业的同时,也需要与村自治组织和村民合作。政府要指导村自治组织和村民与外来企业合作,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对外来企业的参与建设的情况需要不断调控,必要时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尽管村民与相关机构之间存在合作,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双方可能会产生分歧,从而产生冲突。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是美丽乡村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并与各主体共同配合。政府、村自治组织和外来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工程的目标一致,即建设美丽乡村。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与村民利益相冲突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一些村民的抵抗行为。

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多重作用,不仅为其他主体提供支持和协助,而且还对政府行为进行协调和监督。尽管社会组织鲜少参与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但随着该工程的推进、村庄治理水平提高、村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社会组织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中的作用将会日益突出,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俗话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让各行各业人才大有作为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展示各行各业人才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地方的职业学校和农业学校应依托自己的资源,提升当地人才的各方面能力,结合学历、技能和创业来定制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工程,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吸引懂农业科技、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到农村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吸引有理论支持和实际行动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使其奉献自己的热情和汗水。选择具备一技之长、愿意为人民奉献、怀有家国情怀的干部队伍,注重加强理论和能力修养,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办事空间,发挥执政智慧,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解决人民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发挥乡村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让农户模仿跟班、现场授课、技能辅导和专业指导等方式,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要发挥新的乡贤的带头作用,以此促进乡村精神和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用心留住人才,真诚待人;挖掘乡村文化,用真情留人;让人们有前途可展望,用事业留人;改善就业机制,用完善的体制留人。

(五)发掘乡村底蕴,坚持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建设工程,更应当被视作一个涵盖着文化、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复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有韵味、有颜值、有气质”的“三有”乡村的重要途径,同时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一是培养一支队伍来建设乡村文化。汇集农村中的“乡村艺术家”“田园诗人”等人才,搭建一个能够使其互相交流、发掘、分享、推广的平台,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动力。二是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展开信息收集工作,把历史、传奇故事、民俗风俗、习惯等无形文化和古树古宅、作业器具等有形文化进行分类整理和精心加工,最终形成具有可感可亲可爱性的文化素材,并将其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第三是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以“特色文化”为核心,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将有价值、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保护成果加以巩固。例如,设立传统农业工具实验室,使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先人的智慧,感受传统稻作生产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鹏,王彦林.浅谈乡村振兴战略[J].新农业,2023(6):92-93.

[2]   张霞.“三美”融合视角下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建德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5):254-256.

[3]   王海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制约农业乡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3(5):23-25.

[4]   于洋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8):50-52.

[5]   岳伟,陈俊源,徐洁.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特性及理念[J].中国德育,2022(20):20-24.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