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中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临床意义
2024-03-20黎娜黎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超声科江西抚州344600
黎娜 黎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超声科 (江西 抚州 3446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实施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及其胎儿为观察对象,共686例,检出胎儿心室内强回声86例,将检出者列为观察组,未检出者列为对照组,统计胎儿心室内强回声检出率,分布情况,切面位置,对照胎儿及孕妇的检查资料,对照不同分布下强回声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参考价值。结果:存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观察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孕前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暴露、TORCH感染以及胎儿NT值与未见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当下体重、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产妇的妊娠期贫血、超重、孕期暴露、TORCH感染发生率,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心室强回声点属于产前超声检查的常见超声表现,主要为单发强回声点,多见于心脏四腔心切面,可在胎儿心脏疾病的筛查中提供参考。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是产前超声检查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其具体代指胎儿心室腱索或乳头肌局部灶性回声增强表达,呈光点状,强度与骨骼回声相近或略强,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发生,据相关数据显示该情况的发生率约为0.13%~20%[1,2]。超声强回声作为超声中最为常见的软指标之一,胎儿心室内出现该表达,一直在临床上备受关注,临床上针对该表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目前临床上主流观点分为两种,一类观点认为心室内强回声可能代表胎儿存在心脏异常或其他疾病,应当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超声心动图、羊膜腔穿刺,另外一类观点则认为心室内强回声点属于正常情况,无需进行进一步诊断[4]。其的分歧重点在于,进一步的诊断检查可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而不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则可能出现漏诊情况,不利于胎儿危险情况的发现与治疗[5,6]。本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分析与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存在关联的因素,为临床产前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实施产前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及其胎儿为观察对象,共686例,检出胎儿心室内强回声86例,将检出者列为观察组,未检出者列为对照组。入组患者均已对本研究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包含年龄、孕周、身高、腹围、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当下)、腹部皮下脂肪厚度(超声)、血清筛查结果、血红蛋白浓度、疾病史、暴露史。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将临床诊断信息纳入研究分析中;②患者为本辖区居民,愿意接受随访;③患者年龄≥18周岁,已成年。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认知功能损伤、精神障碍类疾病;②妊娠妇女存在严重的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异常、HIV、先天性心脏病等;③多胎妊娠;④高龄妊娠。
1.2 方法
超声心动图:均由本院资深超声医师操作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责任制公司;型号:ACUSON X300)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3.5~8.0MHz。每个指标均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叮嘱产妇取平位、舒适卧位,将探头置于腹部,依据超声指导,挪动探头使其可以清晰显示胎儿心室结构,在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后,检查胎儿的心脏及大血管,共7个标准切面,分别为上腹部横切面、三血管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基底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心动图包含心脏位置、结构、心律、心率、静脉与心房连接、大血管及动脉导管、瓣膜形态、卵圆孔、间隔连续性。然后行多普勒扫描,观察有无穿隔血流信号、卵圆孔血流、动脉导管血流、瓣膜反流信号,对于存在强回声管凝固点并例行组织多普勒扫描,扫描角度90°~120°,帧频大于每秒60幅,获取图像时启动组织速度图,图像的获取和存储: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长轴切面3个标准长轴图像,在获取图像时,尽量使二尖瓣口与声束保持平行。记录光点强度、大小、数目、位置。所得的图像由本院经验丰富的超声诊断医师进行评估,由两位医师共同出具诊断报告,若存在意见不同,引入第三位诊断医师,以多数为准。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分布情况;②对照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全部基础资料,归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分布情况
686例产前超声诊断的单胎妊娠产妇中存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有86例,占比12.54%,其中左心室分布占比86.25%,右心室分布占比7.5%,双侧分布占比12.79%,多见单个光点,见表1。
表1.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分布情况
2.2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存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观察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孕前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胎儿NT值与未见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当下体重、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产妇的妊娠期贫血、超重、孕期暴露、TORCH感染发生率,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手术信息比较(±s)
表2.两组临床手术信息比较(±s)
观察指标观察组对照组χ2/t P年龄(岁)28.33±4.17 28.35±5.06 0.035 0.972孕次(次)1.85±0.85 1.88±0.73 0.348 0.727孕周(周)23.33±5.63 23.35±5.71 0.030 0.976孕前体重(kg)52.68±9.56 53.77±8.14 1.135 0.257当下体重(kg)61.95±7.75 60.87±5.36 1.640 0.102体质量指数(kg/m2)22.85±3.27 23.25±2.14 1.501 0.134空腹血糖(mmol/L)5.48±1.27 5.21±1.36 1.736 0.083餐后2h血糖(mmol/L)6.46±2.13 5.98±2.46 1.719 0.086血红蛋白浓度(g/L)115.78±16.37 122.63±18.96 3.184 0.002腹部皮下脂肪厚度(cm)1.77±0.21 1.88±0.31 3.186 0.002孕期疾病/不良情况妊娠糖尿病2 7 0.780 0.377妊娠期高血压2 5 1.658 0.198妊娠期贫血4 5 8.468 0.004孕期暴露6 12 7.292 0.007 TORCH感染5 11 5.232 0.022超重7 13 9.481 0.002 NT值1.92±0.51 1.81±0.55 1.750 0.081胎儿心脏结构异常7 8 16.292 0.000
3.讨论
胎儿心室强回声光点属于临床上常见产前超声检查中的心脏病怀疑表达,多位于左侧心室,多为单发。对于该表达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猜测可能与心室内腱索增厚、乳头肌中央矿物质沉积钙化、乳头肌冠状动脉末梢分支缺血早期表达存在关联,此类猜测主要是依据该类情况引发的心脏组织超声表达改变产生,实际观察中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持续分析探索胎儿心室强回声光点的表达与意义具有价值[7]。
本研究中的分布结果显示686例产前超声诊断的单胎妊娠产妇中存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的有86 例,占比12.54%,其中左心室分布占比86.25%,右心室分布占比7.5%,双侧分布占比12.79%,多见单个光点,该结果与既往临床研究相符合[8]。而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光点观察中,四心腔切面可以观察到全部光点,其他部位未观察到或少量观测到。分析认为心脏四腔心切面观察可清晰显示左心室与右心室的主要组织结构,可观察二三尖瓣、乳突肌、心肌及腱索组织,而几乎所有的胎儿心室强回声光点均表达在此类组织上,因此通过该切面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异常表达,另外该切面的取得相对简单,而且清晰度也较高。在资料对照中发现观察组的当下体重、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产妇的妊娠期贫血、超重、孕期暴露、TORCH感染发生率,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先孕期暴露、TORCH感染是常见的胎儿宫内感染、心肌缺血诱发因素,既往也证实此类情况可造成患儿的心脏组织损伤,出现超声表达异常属于正常表达。而妊娠期贫血则会造成宫内胎儿心肌贫血,出现心肌损伤,因此出现心室强回声光点,符合临床实际。体质量指数较低与自身营养状态、疾病存在关联,营养状态较差或者疾病均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宫内胎儿的心肌组织表达异常,出现心室强回声光点[9]。超声诊断胎儿心室强光点一定程度上还与检验医师的技术有关,虽然在诊断过程中对于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诊断有标准可提供参考,但是在实际诊断中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性,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超声仪器的分辨率、仪器的型号,超声医师的临床诊断、鉴别能力,母体腹壁的脂肪薄厚、胎儿实施超声诊断过程中的实时体位等;为了进一步降低超声诊断漏诊、误诊率。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诊断位置进行有效辨别,当于胎儿心室内观察到强光点时,应判断其为乳头肌位置,此时需对伪影和室间隔边缘强回声光点区分;多角度鉴别,部分心室强光点是由漫反射点所导致的,此时,应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鉴别观察;还需将强光点是否为声波操作下所出现的镜面反射,当在此反射区发现强光点,需进行鉴别诊断;在心室的两侧经过超声检查可由镜面发射出伪影,且伪影多呈现出“入口-出口”反应。另外,经过大量学者研究[10]发现,胎儿心室强光点可能与遗传学因素有关,同时,与母体关系极为密切;其中,母体低体重指数关系最为密切,母体体重越低发生胎儿心室强光点及肠道强光点发生的概率越低。
综上所述,胎儿心室强回声光点属于产前超声检查的常见超声表现,主要为单发强回声点,多见于心脏四腔心切面,其可能与孕妇的血红蛋白浓度、体质量指数、体重与脂肪积蓄相关,其对于妊娠风险并无参考意义,不建议在观察到该超声表现后直接进行羊膜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