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探讨

2024-03-20孙立

中国市场 2024年8期
关键词:融资管理建筑企业资金

摘 要:融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资产负债息息相关,影响企业长久生存与发展。建筑企业具有资金占用量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需要更加稳定、健康的现金流。然而,资金周转率低、融资贵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融资管理,通过融资结构、融资模式的优化调整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实现对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控制,对建筑企业至关重要。文章简单阐述了建筑企业融资现状,重点从融资管理体系建设、融资渠道选择、风险管理、人才保障等方面讨论了当前建筑企业融资管理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希望对建筑企业提升融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管理;资金

中图分类号:F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8-008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8.018

1 引言

受供给端建筑原材料价格波动、各要素成本上涨、需求端房地产拿地融资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不少企业资金窘迫,陷入流动性危机,更有甚者走上了破产重组的道路,其中不乏特级、一级建筑企业。尽管随着融资环境的改善,建筑企业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但行业内部分化较为明显,多数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基于对当前融资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准确把握,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调整融资结构及融资模式,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降低资产负债率,有利于建筑企业稳定并健康运行。

2 建筑企业融资现状

2022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以规范建筑行业管理,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从融资方面来看,“金融十六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建筑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而各地政府同样也发布了关于支持地方建筑企业融资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筑企业的融资环境。例如,2022年4月15日,云南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与建筑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多元金融产品,如保函、保险、保理等,鼓励银行适当下调贷款利率,明确指出对生产经营正常但暂时遭遇困境的企业稳贷、续贷;2022年5月19日,四川省住建厅发布《关于支持建筑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征求意见稿)》,推行信用良好的建筑企业以企业自建工程、建筑材料、施工许可证、工程施工合同等作为抵质押物申请银行贷款,鼓励银行在担保方式、利率优惠、授信额度等方面大力支持有市场、有信用的建筑企业,对在绿色建造、新能源与节能等绿色发展领域深耕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22年5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建筑企业发展若干指南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面向风险可控且稳健经营的建筑企业开展免担保、免抵押的贷款业务,要求不得向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的贷款审批要求,规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的贷款利率保持一致。

联合资信以债券市场公开的发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财报对建筑业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从企业性质看,在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因素的影响下,相较于民营企业,中央及地方国有施工企业融资能力及银企关系相对较强,债务负担相对较高,负债水平有所企稳,并在债券发行规模上明显领先。数据表明,2022年二季度,中央国有施工企业共发行债券47期,发行规模598.60亿元,地方国有施工企业共发行债券39期,发行规模309.70亿元,而民营施工企业并未发行债券。

从行业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装配式建筑行业、建筑装饰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以可转债融资、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东南网架、华阳国际、宁波建工、全筑股份、森特股份等采取可转债融资方式,华建集团、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等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方式。时代商学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建筑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有17家实施定增,4家发行可转债。就基建行业而言,在当前政企合作与政府发债多元模式并存的投融资格局下,公募REITs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基建项目融资的关键变量。

3 建筑企业融资管理问题

3.1 融资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融资行为盲目且被动

完善的融资管理体系能够对建筑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落实加以规范和约束,对增强融资决策可行性、加强融资管理合规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多数建筑企业现行融资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从而导致融資行为盲目且被动。

具体表现为:一是融资管理组织建设不到位,并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来承担主要的融资管理职责;二是缺少融资规划,虽然企业高层提出了年度融资目标额度,并设置了相应负责人,但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企业建筑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合理制定融资规划;三是尚未建立健全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事前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事中融资进度动态监控、事后融资资金合理分配与使用等均有所不足[1]。

3.2 受企业发展局限性影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与国有企业相比,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数额有所增加,但其占比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贷款规模及水平上均存在局限性。对比分析民营建筑企业不同融资渠道的融资占比情况,发现银行贷款在民营建筑企业融资中占比较大。例如,某民营建筑企业以房地产项目、市政工程、机电项目等工程项目施工为主营业务,是地方首家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行业设计甲级资质的企业,该企业内源融资渠道较少,外源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项目跟投、租赁收益、风险投资等,其中银行贷款融资占比为54.6%,股票债券占比为0。

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与金融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大,民营建筑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更加困难。而且,民营建筑企业需要预留更多的流动资金以应对市场波动。从银行端来看,为避免融资风险,银行往往会针对民营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设置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而且,这部分企业大多不具有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条件,仍然对贷款融资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2]。

3.3 风险管理不到位,增加企业融资风险

受外部政策、经济、金融、市场等环境变化及内部管理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融资时难免会遭遇风险。加强融资风险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提前预警与有效应对,有利于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3]。然而,就现阶段建筑企业融资管理情况来看,不少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并不到位,导致融资风险增加。比如,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过分依赖主观经验及判断,缺少对企业内外融资风险的全面识别与科学评估;风险控制方面,并未从风险角度对融资项目不同阶段的业务活动进行动态控制;风险应对方面,缺少风险预警环节,往往是在风險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而此时损失已经产生。

3.4 专业管理团队欠缺,难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融资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管理活动,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大局思维与前瞻性眼光,有扎实的法律、建筑与金融专业基础,也要有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动态,便于企业切实落实各项融资管理工作。从组织建设上来看,多数建筑企业缺乏专业的融资管理团队,难以为相关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4]。第3.2节叙述的案例中,某民营建筑企业并没有建立专门的融资管理部门,其融资相关业务主要由企业副总经理及财务部门共同负责。财务总监对此进行统筹分管,而兼任融资专员的两名财务人员并不具有专业的金融知识背景,在融资业务的开展上缺乏积极主动性,也不会对金融市场中多样化的融资产品进行有效判别与选择。

4 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融资管理策略

4.1 持续完善融资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管理基础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企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建筑企业要加强融资管理,通过融资模式与融资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自身资金实力,促进自身稳定、健康运行,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应当持续完善现有融资管理体系,从而奠定坚实的融资管理基础[5]。

融资决策可行性的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规划的有效性。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建筑企业要形成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思维,将目光放长远,充分考虑市场供需变化、行业政策更新、法律修订、宏观经济变动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完善、流程优化等对融资活动的影响,结合企业实际科学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融资目标与方案。为确保融资目标与方案和企业短期经营管理、长期战略发展相一致,建筑企业要做好融资目标与方案的审核、论证工作。

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实施对提升融资管理质量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有必要建立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围绕融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控,切实保障融资项目落地。

事前,从成本、风险等角度入手对融资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及评价,形成相应的评价报告,结合自身财务情况等做出科学的融资决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要求,对于涉及举债融资的工程项目,将融资方案作为可行性研究论证重点,依据融资结构及项目收益来源,对项目资金平衡方案进行科学规划。

事中,实时跟踪与动态监控融资进度,重点监控涉及重要、重大项目建设的融资管理领域,分阶段统计分析企业融资情况,及时如实反映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问题。

事后,按照企业资金需求对融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及使用,并适当储备还款备用金,在融资合约临近到期或是自身生产运营状况不善时,及时与资金供给方取得联系,重新确定债权债务。

信用是建筑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重要物质基础,通常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对信用评级高的建筑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融资意愿。从各地金融支持政策上来看,建筑企业享有政策红利,也有一定的信用条件限制。就目前银企合作情况而言,有不少银行依托“联贷联保”投融资模式与建筑企业共同建设金融服务业务,通过对建筑企业资产的审核与信用等级的评估决定建筑企业的融资金额。现阶段,建筑企业普遍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实施模式,此模式下的企业信用关系更加复杂,除了“业务与总承包单位”外,还有“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与外包单位”等。而且,多数大型工程项目业主为国家政府部门,其扮演“裁判员”与“运动员”角色,给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此,建筑企业有必要深入推进信用评级,加快建设并完善自身信用管理体系。信息化时代,建筑企业信用信息呈现指数型增长态势,企业可建立工程项目智能建造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外的紧密联系,通过构建信用现场评价模型,智能分析企业工程项目建设数据,做到工程监管与施工现场的联动,助力企业信用评级提升。

4.2 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ABS资产证券化融资、公募REITs等新兴融资工具的应用让建筑企业有了更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建筑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与支持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从而使资金周转率较低、融资难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

融资租赁是一种资产资本化的非银融资模式,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形式,适用于闲置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直接租赁简单而言就是“购进租出”,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企业需求向其指定对象购买其所需物质资料,并将其出租给建筑企业。售后回租是企业将自身资产作为标的物进行买卖及所有权的转移,同时扮演出售人与承租人的角色。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的物质资料所有权由融资租赁公司把控,而后者的物质资料所有权由企业把控,只是在租赁期间将其转移至融资租赁公司,在租期满后对其收回。建筑规模大、工作性质复杂等决定了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中占据较大比重,包括建筑物、生产设备、运输工具等。在运营管理中,建筑企业难免会出现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可通过实施融资租赁来获得融资租金。

供应链金融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构成的一个网链式金融模式,其实质在于利用核心企业信用将供应链上对于单个企业而言不可控的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从而满足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核心企业支持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实施供应链金融的重点在于围绕供应链来构建相关金融体系。上下游企业作为融资主体,多数不满足信贷条件,虽然依赖核心企业信用进行融资,但也需要建立反担保机制,以提升融资有效性。

ABS资产证券化融资是将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增信,基于此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从而获得融资资金。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实施ABS资产证券化融资,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可以在企业信用不高且不满足融资条件的情况下,给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路径。

具体实践中,建筑企业可对不同融资工具进行融合运用,以达到融资目的。以某建筑企业为例,该企业构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债权为对象的ABS融资模式,运用此模式,其上下游企业中的A企业获得了约2.5亿元的一年期融资资金,其利率低于3%,取得了显著的融资成效。一来将自身的信用水平转变为资金价值,二来帮助A企业有效地解决了融资难与贵的问题,三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了资金结算流,四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的资金支付压力,并与A企业及供应链其他企业搭建了长期且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6]。

4.3 充分落实风险管理,强化融资风险防范能力

融资风险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在融资活动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与应对,而是需要建筑企业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通过思想、组织、制度、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强化企业对于融资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管控融资风险的目的。

思想上,深化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的融资风险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并明确选择不同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管理不足的危害,加快推进融资风险管理的充分落实。同时,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以减少人为因素所引发的融资风险。

组织上,成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小组,由该小组负责收集融资风险相关资料,结合外部经济、政策、金融、法律、社会等与内部思想、组织、制度、流程等环境变化,灵活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各项融资风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与分析,形成相关报告,以此作为风险控制与应对的重要依据[7]。

制度上,建立健全融资风险管理责任制、信息与沟通制度、信息化系统运行与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等,细化不同管理层级在融资风险管理中的责任,促进企业上下级间的信息沟通,便于企业上级掌握各部门实际的资金需求,并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将融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应对等流程以及内部控制规则固化于该系统中,切实落实内部监督工作,定期制定关于融资风险的监督工作报告,充分反映当前融资风险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

4.4 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纵观各大建筑企业发展,中国铁建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建立了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通过统筹集团金融资源,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切实可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以降低其融资成本。

由此可见,专业的融资管理团队是建筑企业有效实施融资管理的必备条件。结合行业龙头企业实践经验,建筑企业应当加强专业融资管理团队建设,通过加大人才保障促进融资管理水平提升。

团队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从现有财务系统中挖掘在融资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的人才,为其提供专业化、针对性的融资管理培训,夯实其专业基础,提升其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选择有金融专业背景且对建筑行业法律、政策有所了解的高校人才、社会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业务“老带新”、知识技能“新带老”的互助关系,从而通过招培结合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的专业素质水平。

不同人才有不同的激励需要,为使人才的保障作用在融资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建筑企业有必要基于对相关人才激励需要的深入了解,实施差异化激励措施。比如,部分人员对薪酬奖励的提升表现出强烈的需要,建筑企业可将融资管理指标纳入现行薪酬绩效体系当中,根据人员所完成的目标及任务情况实施激励奖惩。

5 结语

从建筑企业融资现状来看,金融十六条的提出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筑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同性质的建筑企业,其融资能力、银企关系、债务负担及债券发行规模等有明显差异,而不同行业的建筑企业中,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可转债、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结合行业发展形势看,公募REITS将成为基建行业中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关键变量。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存在融资管理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风险管理不到位、专业管理团队欠缺等问题。对此,建筑企业应当立足实际,持续完善现行融资管理体系,基于对不同融资工具优劣特点的充分把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并从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入手落实融资风险管理,同时加强专业管理团队建设,逐步提升融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玉青.新时期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成本控制策略[J].商业观察,2022(30):17-20.

[2]罗仁霞.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策略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1(8):27-28.

[3]魏晓良.浅谈建筑企业融资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金融文坛,2022(3):36-39.

[4]廖小龙.建筑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产经,2020(6):181-182.

[5]郑华.中小建筑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7):25-27.

[6]蒋筱江,王奥旋.供应链金融运作机理与风险防范化解芻议——以建筑施工企业ABS为例[J].智慧中国,2020(4):92-94.

[7]王腾飞.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2020(8):101.

[作者简介]孙立(1983—),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融资管理建筑企业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