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根本特点与具体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分析

2024-03-20汪喜龙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石台县田间病害

汪喜龙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06

当前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水稻作为池州市石台县农业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储备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优质水稻的根本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优质水稻的具体栽培技术,重点分析了优质水稻的病虫害有效防治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我国优质水稻的种植产量与质量。

一、优质水稻的根本特点

1、具有较高的产量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当前人口增多,而可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变少,石台县矶滩乡科研部门看清了这一趋势,将注意力转移到水稻的高产方面。水稻的优质水平,高产是其中的一项关键特点,水稻的产量比较高,这就说明可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获得更多的水稻产量。如果想要保证水稻达到高产的效果,就需要在种植过程中严格要求,发芽率要整体达到 90%,纯度也要达到 99.9%。这就需要在种植工作开展之前,严格审查水稻的品种,优选合理的水稻品种,可以达到高产效果。

2、有着良好的抗逆性

水稻的品质良好,与性质存在较大的关系,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水稻要具备良好的抗逆性。通过研究优质的水稻品种,从抗逆性层面分析,可以看到对盐碱性、寒性的抵抗性能,假如抗性达不到标准,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就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种植效果,不能达到水稻的优产效果。比如,水稻生长阶段中,需要具备较高抵抗倒伏的性能,在大风环境下,防止被吹倒,引发水稻的其他不良情况出现,诸如感染、腐烂问题等。所以,在水稻的众多特点当中,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3、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水稻在众多粮食作物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如果想要提升产量,需要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有效的举措,防止受到病害的感染。优质的水稻,要具有较好抵抗病虫害的性能,减少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在种植阶段要做好规划,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加的药剂用量,让水稻处于健康的种植环境中,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最大化控制水稻种植阶段中运用的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出现的病虫害。比如,水稻螟、稻飞虱等,如果不能提前进行妥善处理,就会引起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所以,要想提升水稻的优质性,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治病虫害。

二、优质水稻的具体栽培技术

1、妥善做好种子挑选和处理工作

关于水稻这种作物,需要历经优质的栽培过程,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选种工作,执行播种工作之前,需要对市场情况进行研究,考虑石台县矶滩乡本地的条件,择取出优质的品种。依据当地的环境特征,只有选择出合适的种子,再能保证高质量的水稻,本着高产量、高抗性的原则,进行水稻品种选择,完善播种、育苗等环节,展开合理的田间管理工作。种子选择时,要尽量圆润,具有饱满性,利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进行晾晒处理时,注意晾晒的环境,不仅要具备适宜的温度,保证太阳光均匀洒落,避免直接照射,防止暴晒,同时还要保证湿度适中。通过晾晒处理,可以提升种子的性能,保证种子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播种环节,得到良好的发芽率。

当种子晾晒后,需要检查种子,实行播种前的处理工作,确保种子免受病菌的侵害。之后,需要执行消毒工作,取适量的生石灰,保证其浓度稳定,数值为1%,针对种子表层的附着物。比如病菌等,将其全面去除。另外,对于水稻,需要展开催芽处理,在催芽阶段,将稻草均匀地铺设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即可,然后在稻草上进行处理,铺设一层麻袋,需要注意的是,要对麻袋展开浸湿处理,保持湿润的环境状态。将已经处理完成的种子放置在上面,实现均匀铺撒,然后再取一个麻袋,同样也要浸湿处理,将其铺设在上面,保证稻草得到密封的效果。经过1—2天的时间,水稻种子会逐渐发芽,此时表示催芽处理完成,这时会出现破胸露白的现象,需要改变温度值,向其降低处理,温度达到25—28℃处于合适的范围内。在12—15小时之后,种芽的长度也会增加大约0.1厘米,可以将种芽放置在自然环境下实行散热处理,等到种子温度基本与自然的温度符合,即可进行播种。

2、保证播种育苗质量

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播种与育苗阶段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若想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的科学化程度,就要保证播种育苗质量。在优质水稻的播种育苗阶段,要以石台县矶滩乡水稻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为基础,由此来科学地确定水稻的具体种植栽培时间和种植环境,保证水稻种植科学合理。应综合考虑石台县矶滩乡水稻种植区域的整体环境特点,使水稻生长的全过程都可以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而保证水稻品质与产量。开展水稻秧苗播种工作时,要确保相关条件适宜,环境温度保持在25℃左右,土壤温度则不能低于5℃,若实际的种植区域温度条件达不到此要求时,就要相对应地采取增温隔寒措施。当完成水稻的基础播种工作后,在土壤上方均匀地铺设一层稻草,以此提高土壤温度,不会受到低温条件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把控种植土壤的松弛度,要提前对土壤进行翻土处理,使得土壤可以保持疏松状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为水稻种子后续的扎根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水稻种植人员还要对水稻田间的杂草予以全面清除,为水稻的茁壮生长营造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

3、加大田间管理力度

①合理把控种植密度

田间管理是优质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要不断加大对水稻田间的管理力度,首要环节就是合理把控种植密度。若水稻栽培呈现较大的密度状态时,水稻株苗间的距离过近,使得养分供给不充足,造成水稻植株过于矮小,空气流通也不是十分顺畅,不利于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还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要最大程度上确保水稻田间的密度合理化,各项指标合乎水稻生长必要条件,要根据优质水稻的具体品种类型来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②做好灌溉工作

水稻的生长过程离不开水分,做好灌溉工作是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水稻的灌溉工作要秉承灌溉无公害基本准则,优先使用节水灌溉方式,坚决不可以将出现污染情况的水源作为灌溉水源,并且要進一步把控水稻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具体灌溉用水量。水稻插秧工作完成后,此时的水稻根系具有较弱的吸水能力,叶片表现出了较强的蒸腾作用,此时要保证水稻田间的水深位于水稻的1/2处,水稻的水分充足,不会出现失水情况,并且还有助于保证当水稻处于温度较低条件下时,秧苗不会受冻。当水稻进入返青阶段后,就要相对应地减少灌溉水量,水稻田间的水处于浅水状态,适当地提高地表温度,促进秧苗分蘖。水稻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在于分化抽穗时期,此阶段的水稻对于水分条件十分敏感,水量不可过多或过少,不然会造成水稻出现徒长情况,其秸秆的具体强度有所下降,无法更好地支撑水稻自身的重量,引发倒伏问题,所以此时的田间水位应保持在5cm左右。当水稻生长的抽穗期处于较低的温度条件时,则要添加一倍以上的水量,促使水稻可以顺利度过低温期。当水稻生长至灌浆期后,会产出众多的稻谷,此时应当选择间歇灌溉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保证水稻获得充足的水分,又可以实现土壤透气性得当,增强水稻的根系活力。

③做好肥力管理

水稻生长过程中,除了水分之外,肥力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基肥的施撒时间主要集中在水稻移栽至田间之前,水稻生长对于氮素、钾、磷有着较大的需求,保证基肥施撒质量,可以使得土壤肥力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必要的支持,此时使用的基肥种类为有机肥。当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对肥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在此时合理进行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施肥时间应当集中在插秧之后的5—10天之内,这是因为此时水稻对田间环境已完全适应,根系表现出了较强的活力状态,应适当地追施一定量的尿素。对于水稻生长的抽穗期,此时应进行氮肥与钾肥的追施,坚持重钾轻氮的基本施肥原则。当水稻进入齐穗期后,还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来施加粒肥。

④水稻收获时期的田间管理

水稻收获时期是水稻栽培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组成部分。此时要着重关注水稻的成熟状态,采取分批次收割的方式,保证可以及时全面的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为尚未成熟的水稻腾出生长空间。需注意的是,对水稻的收割工作不能在阴雨天气下进行,不然会导致收割完成的稻谷潮湿,后期还要对其进行晾晒。

三、优质水稻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方法

①药物防治技术

石台县矶滩乡对于水稻的病害防治优先选择使用药物防治技术,以便及时解决好水稻的病害问题,使其恢复正常的生长状态。水稻较为常见的病害问题为:稻瘟病。对该病害防治策略应当秉承着先预防后治理的策略。水稻种植人员应在水稻的正式种植之前,应在田间播撒一定含量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消毒拌种,以此起到前期预防病害的效果。采取药物防治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要严格把控各种化学药物的具体使用量。不可过量使用,导致水稻种子、土壤环境遭受污染破坏。白叶枯病。该病是水稻的另外一种常见病害问题,当水稻患有白叶枯病时,叶鞘与叶片位置会在初期产生半透明的黄色小斑,进入发病后期会沿着水稻的叶片脉络出现黄绿色大斑点。对于白叶枯病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化学药物在其发病位置表面进行喷洒,使用较为广泛的化学药剂叶枯唑溶剂喷雾。

2、物理防治技术

石台县矶滩乡应用物理防治技术来妥善处理水稻的病害问题,是通过使用相关的物理设备或手段来调节水稻生长的小环境,促使其发生病害问题的概率降低。在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中,把控其环境温度在20℃左右,因为一旦水稻的生长温度过高,出现病害问题的概率就会加大。当处于夏季高温条件时,水稻种植人员要向水稻田间进行灌水,以此来调整田间的气候环境,避免高温环境为病菌的肆意生长提供条件。种植人员应遵循早晨灌水,夜间排水的治理准则,必要时,也可以对水稻的茎叶表面位置喷洒一定的凉水,以此实现降温目标。一旦在水稻田间发现有病害问题的植株时,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避免病菌蔓延,使得病害问题进一步扩大,对健康的水稻造成感染。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注意患病植株周围环境中的病菌是否存在残留情况,要采取必要的清理挖除措施,防止出现二次患病情况。此外,石台县矶滩乡对于水稻病害治理问题也使用了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妥善处理好水稻的患病情况。

3、虫害防治方法

①药物防治技术

水稻的害虫类型十分多样,通过应用药物防治技术是现阶段水稻虫害防治成效最为显著的手段之一。水稻最为常见的虫害问题为稻飞虱,对水稻的植株产生较强的危害,吸食水稻的汁液,使得水稻的营养成分无法更好地输送给各位置,导致水稻生长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稻飞虱还会在水稻的叶片位置上排出排泄物,引发感染问题,不利于水稻的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造成水稻呈现出黄矮态势,营养不良。一只稻飞虱一次可以产下几十只幼卵, 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如果在种植水稻时防治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大规模发展蔓延,造成严重的虫害。对于稻飞虱应用药物防治技术,使用呲蚜酮来对水稻田间的植株进行喷洒,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防治其他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也有着一定的防治作用。

②生物防治技术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来处理水稻的虫害问题,可以起到较佳的治理效果,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为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在水稻的田间有针对性地投放或引入害虫的天敌,以此来消灭害虫,不会对水稻田间造成破坏。例如,可以在石台县矶滩乡水稻田进行鸭子等家禽养殖,鸭子以水稻害虫的稻飞虱和稻叶蝉等作为食物来源,以此来全面地消除害虫。应强调的是,采取这种生物防治手段,要以水稻的具体生长情况为基础,采取分批次分阶段的养殖策略,合理把控鸭子等家禽的投放数量,杜绝出现投放量过大,对水稻田造成破坏的情况。

③农业防治技术

对于水稻的虫害问题应用农业防治技术要贯穿于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为水稻营造出一个没有害虫生存的生长环境,推动水稻的正常生长。在挑选水稻种植品种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抗虫害能力更为良好的品种,从源头上对虫害问题加以防控。水稻种植人员要定期清除水稻田間的杂草,摒除害虫生长的温床条件,以此实现有效防治。确保水稻种植密度合理也是降低虫害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当种植密度处于合理条件下时,水稻出现无效分蘖的情况较低,整体的生长状态良好,抗虫性也就随之增强。当种植密度过于密集,使得水稻植株无法完全获取到生长所需的养分,植株表现出弱小状态,就会给害虫一定的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要正确看待优质水稻的根本特征,对于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运用要通过妥善做好种子挑选和处理工作,保证播种育苗质量,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几方面来实现。同时,对于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要分别从病害与虫害两方面来入手,合理应用药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等,以此提升优质水稻的产量。

(作者单位:245104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猜你喜欢

石台县田间病害
春日田间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田间地头“惠”果农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全域旅游对安徽省石台县脱贫的作用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