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2024-03-20

市场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效益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王 娜

(曲阳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河北 保定 073100)

0 引言

随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家越来越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此环境下,各级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制度要求积极完善资金管理模式,动态监控和持续优化资金收支流程,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单位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利于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 基于此,讨论研究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单位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1 事业单位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意义

资金管理不但是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单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保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社会影响力。首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转变自身职能,严格控制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根据业务工作实际需求进行资金的调配,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在内部营造良性健康的工作氛围,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浪费问题,为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支撑。 其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 作为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存在紧密的关联,其风险问题与普通企业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管,科学地进行分配,避免出现“利益化倾向”,将所有的资金用于为人民群众服务[1]。 最后,提升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是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根基。 加强资金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全面梳理资金使用轨迹,明确资金使用情况,进而及时发现管理问题,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资金使用,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目标,从而为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为单位职能的发挥提供助力。

2 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影响因素

2.1 资金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加上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主要受财政拨款支持,自身没有经济效益考核要求,因而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只局限在财政资金是否合规使用,对资金利用率的认识不足,资金管理制度大多是直接照搬国家要求,缺乏个性化设计,也没有根据各项工作实际需求对职责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审计监督机制不够规范,无法对单位职工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无法为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

2.2 资金预算控制不到位

科学的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资金风险问题的有效路径。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仅根据往期数据进行增加,缺乏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传统,预算编制数据不够全面,流程不够规范合理,编制出的预算缺乏可行性。 在预算执行时,单位未能制订出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预算目标的实现;在预算考核时,部分单位制订的考核指标过于主观,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关注,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2]。

2.3 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执行时,部分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加上上级主管单位只提供一些功能分类名称,使得管理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无法正确区分普通经费和项目资金,容易出现资金管理问题。 同时,部分单位项目资金申报、审核、下发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跨度,而财务人员只负责资金核算入账管理,造成项目完工付款时资金没有及时下发,资金实际管理常偏离计划规定,容易出现计划外操作。 此外,部分单位未能对项目资金进行预算管理,容易在竣工决算时出现超支问题,会通过其他资金进行缺口的填补,违背了专款专用的原则。

2.4 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

会计核算不但可以帮助单位深入了解资金使用情况,而且能够为资金管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是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支撑。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在会计核算时存在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审核不严格等问题,影响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部分单位缺乏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未能建立单位财务数据库,也未能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5 财务业务流程缺乏合理性

部分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能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需求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使得内部职工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意识,未能对不同资金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同时,部分单位财务人员缺乏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无法对业务活动中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影响了财务管理在决策支持和流程优化方面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单位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

3 事业单位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策略

3.1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持续优化具体内容,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在实际操作时,事业单位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建立详细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不但要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状况进行动态监控,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和规范,还要对经济事项中形成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地对资金进行调配,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在进行大额资金支付或者开展重要经济事项时,要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审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的浪费或者损失[3]。 同时,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内容较多,不但包括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的审批,还包括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事业单位要建立资金预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资金筹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等,对现金预算、资金筹集、会计结算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对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明确自身收支审批权限,安排专业人员对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结合资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单位资金的科学规范调配,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3.2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首先,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全面收集往年预算执行数据,总结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全面收集各个部门业务工作的资金需求,坚持均衡原则,结合单位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指标,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不同层级和各个部门的交流协作,激发所有职工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到预算管理在单位公共职能发挥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为预算方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不同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采用向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预算指标数据的审核,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审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发各个部门执行,假如存在敏感指标,需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其次,在预算执行环节,各个部门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预算方案的落实,结合预算指标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控制,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的方法对预算方案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比较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指标,结合偏差成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从而为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同时,预算方案审核完成以后,原则上不能随意调整,但是如果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现巨大变化使得方案无法执行,执行主体要详细阐述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按照规范化流程提交调整申请,从而在保证预算权威性的基础上,保证预算方案的可行性[4]。 最后,事业单位要将预算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资金预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坚持财务和非财务、长期和短期结合的原则根据预算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保证资金预算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3 严格监管资金使用

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考核机制,遵循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原则,结合资金使用项目的特点和方向制订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对各个部门和不同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奖惩激励机制进行有效对接,使所有职工积极参与资金管理体系的优化当中[5]。 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单独的审计监督部门,选择具有较强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审计人员,负责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根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为单位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系统模块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收集和分析资金收支中形成的数据信息,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避免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

3.4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将所有资金核算到具体的账户当中,并通过责任机制的应用,加强对业务环节资金使用流程的监督,有效控制每一笔资金支出,使会计核算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事业单位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导向机制,结合单位的长远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不同业务环节的工作方案,制订科学完善的资金调配方案,坚持规范性和可靠性的原则,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有效提升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 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资金使用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比较有关数据与前期方案,结合资金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再次,事业单位要对数据审核机制进行优化,安排专人对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进行判断,及时处理存在偏差的数据信息,为资金管理工作向着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最后,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专项资金进行独立核算,并结合有关规定对职工行为进行约束,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进行明确,定期或者不定期通过会计核算结果对专项资金的流向进行检查,保证专项资金使用到规定的环节当中,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有效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3.5 优化财务业务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所有职工的内控意识,将资金管理工作纳入内部控制管理范围,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对单位职工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持续对经济事项的授权审批、执行流程等环节进行优化,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不但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领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其深入了解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熟练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方法,还要对他们进行单位业务工作的培训,便于他们深入业务环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管理决策的制订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长效化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增强所有职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积极搭建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资金管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梳理,列示风险清单,对风险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结合资金管理标准制订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提高单位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响应速度,为单位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4 结论

作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单位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路径,在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要积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严格监管资金使用,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优化财务业务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效益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