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完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024-03-20

市场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工作企业

刘 娜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1)

0 引言

在内部管理中,制造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予以管控,全面规避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 在内部控制中,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前置化的,是以减少企业损失为目标,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企业需明确现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促使人员认知转变、搭建科学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促使各项工作落实更加具备秩序。 由于当前制造企业处在内部控制探索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内部控制问题加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是为了实现经营发展目标,确保资产完整、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有效贯彻执行经营方针,提升各项经营活动效率,且能够保障企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做好自我约束、制订详细的工作开展规划,并重视开展自我评价。 制造企业加快内部控制工作落实,通过把握内部控制工作重点,依据实际工作需求,制订合理的管理方案,为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2 完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首先,企业落实内部控制,能够帮助其实现自身经营目标。 制造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先进制造企业。 未来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先进制造企业在国家战略发展中至关重要。 但制造企业在新时期,其发展中因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各项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因此,在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手段,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文化,并有效利用内部资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助力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目标,对企业未来阶段的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制造企业落实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全面提高内部资产利用效率。 随着制造企业规模扩张,需要投入的原材料、固定资产也会相应增加,因此,企业会出现资产闲置与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与自身运营需求匹配,运用预算、考核等多样化的手段,促使资源配置合理化,充分匹配企业的发展速度,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实力[2]。

最后,制造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实现降本增效。 制造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如何降低成本投入,增加发展效益,这是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的问题。 但片面地以牺牲质量为前提,对成本加以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制造企业在新时期,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对各个环节的投入、产出加以合理的规划,减少无效的成本投入,从而助力企业控制成本,增加效能,对推动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各大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风险仍是影响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坚持两条腿走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尤其是制造企业,新时期既要把握自身拥有的机遇,也要认清自身面临的挑战。在供应链上游,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才能在上游原料采购环节具备相应的话语权,提升自身议价能力,以最低的成本采购优质的原材料。 在下游销售环节,客户面临的选择众多,通过在采购生产环节加强控制,减少非必要的成本浪费,才能在客户议价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盈利空间,使得企业在采购、销售的双重压力下,实现稳定、有序地发展。 而目前,制造企业需要针对内部控制问题及时加以总结,以识别问题、风险为基础,为后续优化、改善建立良好的基础。 当前,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中,意识欠缺、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机制缺失、风险管理不足是常见的问题。

3.1 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升

在制造企业中,管理层常因内控意识不足,企业中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各项工作难以高效开展,需要企业管理层加以重视。 一方面,制造企业不重视对管理层宣导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工作在企业中如何推进落实,导致管理人员长期以来重视生产制造、开发市场,但对内部控制较为忽视,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利益、自身利益影响不大,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安全隐患。 同时,因氛围缺失,员工也不够重视,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对管理层以及各部门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予以调动,以至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易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各项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3.2 缺乏有效内部控制体系

制造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但分析制造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发现,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不够完善,未能有效评估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风险。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归口以及闭环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隐患。此外,由于部分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分权制衡,对管理者、员工行为加以约束。 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因管理者眼光局限性,往往只关注经济效益,忽视内控执行,影响内部控制实际效果。 部分企业制订内部控制制度,甚至简单借鉴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自身实际需求不符,随着环境变化,增加了企业内控管理的难度[3]。

3.3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缺失

当前,缺失内部监督机制是影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内控监督机制缺失。 制造企业内部审计承担着相应的监督职责,但也因部分企业审计部门不够独立,难以有效发挥对各项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此外,制造企业管理层、董事会不重视审计部门,导致审计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其他部门不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这也是阻碍审计部门效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尚未对内部控制效果建立有效性评价机制,针对监督人员,相应的考核标准不足,同时也缺乏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难以有效激发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工作中缺乏目标感、责任感,内控工作问题逐步显现。

3.4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足

部分制造企业并不重视风险评估,对风险掌握不足,其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脱节,难以有效规范各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员工工作违规现象频发,不利于企业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

首先,因制造企业中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经营管理环节中较为随意,未能依据相应的内控流程、岗位规范开展各项工作,若企业出现违法、违规,造成的重要经济损失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例如,合同违约金、税收滞纳金、各项罚款等。

其次,企业缺乏长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制造企业存在较多的生产环节,且生产周期普遍较长,企业规模大、人员数量众多,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专业能力与岗位责任不够匹配,影响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且部分企业风险评估系统建设不够完善,难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4]。

再次,制造企业并未事前制订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未能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管理策略加以完善,当风险发生时,企业应对风险较为被动,制订风险管控措施较为仓促,对企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最后,企业内部控制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内控难以有效规范并指导员工行为,使得员工工作开展较为随意,标准不足,增加了内部风险管理难度,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安全隐患。

4 完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制造企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国家不断加大对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而制造企业也不负众望,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创新、优质、精品逐渐成为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广泛认可。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众多,但在国内、国际市场中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为有效应对各项挑战,制造企业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升企业运行的稳定性。 而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企业也要立足内部控制建设的各项问题,及时加以改进,精准把握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突破口。文章针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常出现的几点问题,制订以下解决方案。

4.1 增强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只有企业管理层具备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才能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 第一,重视转变企业决策管理层内控意识,通过宣传政策,邀请权威专家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进行讲解,促使管理层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专家也可以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规划。 管理层在思想层面认可内部控制,会潜移默化影响其行为,认真履行好组织内部控制工作的职责,同时也能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影响,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第二,为有效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也可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为在内部控制中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部门员工进行奖励,以全面调动内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2 逐步健全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制造企业需明确内控体系不完善的弊端,切实落实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一方面,企业要依据自身战略目标、经营环境以及实际工作开展需求,建立匹配的组织架构,对组织的权利、职责加以明确,落实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制订详细的内部控制方案。 内部控制部门也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动态化变化的过程。 因此,要立足企业业务实际,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对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及时梳理,促使其与企业发展匹配。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做好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反馈,各项工作开展以法律为基础,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实现对企业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5]。

4.3 完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当前,制造企业应重视内控监督机制建设,以指导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通过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显著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方面,企业需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内部应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受监事会的独立领导,避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受到其他部门干涉,必要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审计制造企业年度报表,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公平性、科学性。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评价制度,对监督效果予以评价,在制度中要对监督评价的对象、内容、标准、具体流程加以明确,并利用好相应的评价结果,及时掌握内控工作问题,制订完善的改革方案,优化企业内控工作,以全面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4.4 构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当前,制造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要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内部风险加以有效管控,全面减少因风险带来的危害,为企业提供长远发展的动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首先,制造企业要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流程加以约束,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内部风险。 其次,制造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机制要与企业经营规模、生产管理内容、员工数量、专业领域充分适应,对内部、外部风险加以有效评估、科学防范。 再次,企业要全面收集信息,做好风险识别,并在事前制订科学的风险防范策略,通过分析自身业务特点,以自身所处生命周期为基础,持续对风险信息加以收集,做好风险识别、判断工作,及时对内部风险予以调整。 最后,制造企业要在自身业务情况的基础上,对风险评估系统加以有效调整,利用系统高效管理风险,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6]。

5 结论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在新时期加强内部控制是必然选择,由于其规模壮大、生产环节众多、业务流程较长,会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使得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因此,企业需充分考量多方因素,确保内控工作顺利开展。 企业也需积极转变内控认知,在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促使各层级依据内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工作。 制造企业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完善,使得各项工作具备依据的同时,严格依据制度执行。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制订完善的改善措施,以规避企业风险。 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是威胁企业安全经营的隐患,需要引起企业重视,通过在意识层面、制度层面、风险识别层面、系统建设层面加强完善,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制造企业制订多样化的措施,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工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