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4-03-19张东辉郭小婧孙卫青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卫生学食品卫生互联网+

张东辉,郭小婧,孙卫青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荆州434025)

“互联网+”的含义在于以互联网为基础,和传统行业相融合。“互联网+”的最大特色在于创新,即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色,创造新的发展机会[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进而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提供保障。传统高等教育和互联网融合后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从而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食品卫生学”课程是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系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预防、食物中毒、食品添加剂卫生、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及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等几个部分。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污染途径及预防措施,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管理措施,食物中毒的表现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具备分析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观念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新的食品卫生热点问题和预防管理措施不断出现。“食品卫生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食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各类食品卫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保持对食品卫生的热爱和关注,进而培养高质量食品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互联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完善教学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1 “食品卫生学”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和食品的生产、销售、贮藏、加工及包装密切相关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食品卫生学”涉及食品污染物预防,食物中毒预防,各类食品卫生问题和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等内容。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多媒体资源,但是更多时间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短短的45 min听课时间内理解并记住大量的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具体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时会感觉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1.2 专业知识教育和育人教育结合不紧密

“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最近社会上发生了一些由于食品卫生导致的热点事件如插旗菜业事件、雅培毒奶粉事件等。分析产生这些食品问题的原因就会发现均和食品企业管理层卫生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食品的一线工作人员社会责任感缺乏等有关。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更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食品系的学生作为未来食品行业主要的参与者,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该树立正确的食品卫生观念和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1.3 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食品卫生学”现有的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其中考勤占平时成绩20%,作业占平时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最终呈现在试卷上面的分数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完“食品卫生学”课程后,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可以对当前的食品卫生热点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够提出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仅仅考虑学生的卷面分数是远未达到“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因此,“食品卫生学”课程评价体系应该进一步完善,不仅仅局限于反映出学生的考试结果,还应该一定程度衡量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食品卫生学”课程改革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改革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质量人才,改革策略包含以下内容:

2.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1.1 以学情为基础,提供丰富线上资源

“食品卫生学”授课对象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在授课之前和学生深度沟通交流,了解到学生已经学过食品系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还有相关食品核心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分析”等课程。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可以为“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开展尤其是重难点的突破奠定坚实基础。如讲到食品污染及其预防这一章节,其中涉及的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就和食品微生物学密切相关。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污染等。学生分析食品生物性污染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对食品微生物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最终提出污染预防措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授课时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将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有机统一地认识食品卫生。与“食品卫生学”紧密联系的部分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与“食品卫生学”紧密联系课程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授课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课时分配:线下课时占总学时的70%,线上课时占总学时的30%。线上课程平台包括和长江大学合作的中国大学MOOC、学银在线、学堂在线等。同时,构建与食品卫生相关的案例库,以动画、视频、专题纪录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2]。每次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一定时间的自学课程,学生在完成线上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要针对章节对应的案例进行观看和分析并做好笔记,记录2~3个问题。

2.1.2 创新线下教学过程

在线下授课时,教师在充分掌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章节内容提出2~3个问题,这些问题首先由学生依据自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教师做最后总结和点评。这样做既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完成授课,同时又能够解决学生在网上自学缺乏有效监管和反馈的问题[3],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充分挖掘学生对“食品卫生学”的学习兴趣。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后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学生认为存在的问题如表2所示。

表2 对学生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食品卫生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解决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贮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受制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食品企业的生产一线中,因此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和解释食品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不能提出实际的解决措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食品生产一线,将食品企业产生的卫生问题和解决措施带入到课堂中,形成企业-教师-学生-企业的闭环结构,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同类型专业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食品卫生学”是和企业生产,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食品卫生问题是关系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安全的大问题。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当前社会食品热点问题为案例,然后与理论知识及思政元素完美融合,不仅能在课堂上实现让学生真实体验食品卫生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过程,还能达到课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目的[4]。“食品卫生学”部分授课内容和思政元素挖掘如表3所示。

表3 “食品卫生学”部分章节思政元素融入

2.3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应尽可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评价方式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比重很大,学生通过突击背诵等方式比较容易获得高分,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食品卫生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学习并思考食品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通过学习能给出较为准确的解决措施[5]。因此,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20%,线上自学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企业评价占10%。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项,学生自学后会记录并提出问题,该项在评价中占比达10%。此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观看资料和视频,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避免学生出现只听不记、只看不思的现象。该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学生针对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食品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将解决措施反馈给企业,让企业评价是否合理。企业评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 结语

“食品卫生学”是长江大学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食品卫生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实际授课中依托“互联网+”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方式完善等一系列研究,目的是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道德修养高、视野开阔的高素质现代化食品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

卫生学食品卫生互联网+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食品卫生档案科学管理方法分析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