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们的年度健康记忆
2024-03-19傅昭仪
■傅昭仪
转眼间,2024 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回望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望未来。2023 年,与健康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各热搜榜,引发全民热切关注。本刊整理了关注度较高的几个热点,对这一年来的健康大事作简要回顾。
“乙类乙管”
2023 年1 月8 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地做好疫情防控,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为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同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等技术性文件,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预制菜
预制菜是预先经标准化流水作业加工、预烹调制作,方便后续食用的多种类型食品的统称。过去一年,关于预制菜是否健康营养、是否能够长期食用、是否应进校园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争议不断。预制菜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需求下的产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餐饮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效率和边界,预制菜凭借快速烹饪、快速出餐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相关分析显示,2026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 亿元。2023 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事实上,预制菜被寄予厚望,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它代表着未来食品生产工业化的趋势之一。中国餐饮品牌想要打通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标准化是基础。
近期,预制菜陷入舆论风波,凸显了行业与消费端的沟通有待加强。专家指出,当前亟须凝聚共识,明确边界,梳理不同类别预制菜产品的管理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增强预制菜行业发展动能;挖掘地方特色菜肴并形成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的各具优势的发展格局;并加强消费者沟通,助力消费信心重建。
医药反腐
2023 年5 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税务总局等14 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3 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的腐败问题。7 月21 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强调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处腐败,针对医药领域的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8 月,国家卫健委又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等9 部门共同启动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医药领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主阵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权益。医疗反腐一直在路上,此次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旨在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医疗行业的“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坚决整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最常见人工甜味剂之一,因其甜味强烈、热量几乎为零,被食品工业界用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之一。2023 年7 月,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2B 类)”,引起公众广泛关注。随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表示,按照目前的剂量和范围使用,阿斯巴甜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针对我国居民的评估同样认为,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是安全的。我国居民阿斯巴甜摄入量远低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健康风险很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中,如果不计算其他食物摄入,以一罐含有200—300 毫克阿斯巴甜的饮料为例,一名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要饮用9—14 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容许摄入量。因此,消费者需理性看待阿斯巴甜,不必过于恐慌。
数字标签试点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需求的提升,近年来,消费者比以往更加注重阅读食品标签。然而囿于商品包装上的空间限制,很多食品的标签信息印刷又小又密,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获取信息带来不便。2023 年年底,市场上不少预制食品的外包装上多了一个拇指大小的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该食品的配料表、生产日期等更全面的信息。这个二维码就是我国目前正在试点的数字标签。数字标签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阅读体验与便利性,也为食品企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标签展示方式提供了空间。
食品数字标签试点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 年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目前部分试点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其他产品预计也将在年底前陆续进入市场。专家建议,行业应合力加速标签数字化的进程,迎着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浪潮,让消费者接收到更清晰、全面的食品标签信息,最终将数字标签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标签载体,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防猝死套餐”
2023 年9 月,从国外流行过来的“防猝死套餐”在网络上走红,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套“防猝死套餐”其实是由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组成的,网友声称这种套餐能起到防猝死的效果。“防猝死套餐”中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效应,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预防猝死的作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防猝死套餐”的出现侧面反映了打工人职场压力大、各行各业内卷的现状,但面对广泛的“猝死焦虑”,营养补剂和保健品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专家指出,真正的“防猝死套餐”,应该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预防猝死,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减少外源因素对心脏造成的损伤,尽量避免长期熬夜。这比吃任何套餐都管用。
酱香拿铁
2023 年9 月,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联合推出“酱香拿铁”,引发了一场营销狂欢,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同时也有人从健康视角对“美酒+咖啡”的搭配提出了担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教授范志红认为,酒精和咖啡因搭配的关键在于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含量低于0.5%,则无需过度担心,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盛军教授表示,酱香拿铁是一次品牌、文化与行业的跨界融合,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又创新“食尚”和潮流。一个被消费者喜欢和认可的产品,一定是风味品质的认同、创新创意的认同以及文化习惯的认同。跨界融合是创新创造的尝试,但创新跨界要坚持守正创新不能“越界”,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维护好消费者权益。
中式养生
2023 年年初,号称北宋时期国民健身操的八段锦火了。这是一种传统养生功法,具有养心柔筋练气效果,也是中医治未病方法之一。某视频平台的八段锦演示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次,在年轻人中风靡一时。2023 年夏天,凭借便宜、健康等天然优势,中药店的酸梅汤配方也火了,一些地方还借此机会摆起了中医夜市,市民在中药养生茶饮摊位前寻找保健良方,体验中医文化。这些以中医知识为依托的养生行为,被网友趣称为“中式养生”。中式养生走红折射出年轻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可和重视。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中式养生正在成为更多年轻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夜间门诊
为解决上班族、学生族等群体“8 小时内”没时间看病、不方便看病的难题,2023 年多地医院推出了夜间门诊、午间门诊、周末专家门诊,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以夜间门诊为代表的便民门诊,是医疗机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有益尝试。还有一些地方推行了一次挂号管3 天、先诊疗后付费、床边结算、医保刷脸结算等措施,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满意度。民生无小事,细微见服务。去年国家卫健委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 年)》,随后各地根据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改善就医体验计划。据介绍,下一步,国家卫健委还将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力争用3 年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多巴胺穿搭
亮黄色裙子、粉红色衬衫、翠绿色西装裤……2023 年夏天,这种被称为多巴胺穿搭的高饱和度色彩穿衣风格刷屏全网。在某短视频平台,相关视频播放量超百亿次,多巴胺穿搭一词也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3 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多巴胺穿搭是指通过搭配服装颜色,营造轻松愉悦的感觉。多巴胺穿搭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年轻人通过衣服色彩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调节压力,完成自我情绪疗愈。
“脆皮”年轻人
2023 年10 月,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离谱的受伤经历,如“伸个懒腰脖子断了”“打喷嚏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跳个舞左脚两处骨折”“换裤子导致腿抽筋”等等,缘由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他们因此自嘲为“脆皮”年轻人。“脆皮”的背后暴露了年轻人的健康问题: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年轻人的健康观念缺失,在办公室长期久坐导致肩颈僵硬,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充足,内心焦虑……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面对“脆皮”年轻人,专家建议,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年轻人的健康状况。一是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重视健康、关爱生命的环境,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二是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保证充足睡眠和规律饮食,给予身体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三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水平,科学预防各种疾病。
儿童呼吸道疾病
进入冬季后,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发。随着一些地方的儿童呼吸道疾病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儿科医院、儿科门诊一度出现就诊高峰。为缓解就诊高峰,一些医疗机构积极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根据患者数量增开午间、夜间和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扩充住院床位,不断优化挂号、检查、缴费等就诊流程,最大限度满足患儿就医需求。国家卫健委也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普及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示患儿居家护理要点等。
“大食物观”
2023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湛江市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 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相比以前单一的“粮食观”,“大食物观”不只强调水稻、小麦等主粮,还包括蔬菜、水果等副食产品,还有肉、蛋、奶、鱼等动物性食品,以及微生物、合成物质等可食物品。“大食物观”是对粮食安全概念的升级,要求在保障主粮安全的基础上,应坚持市场导向,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推动国家食物安全保障由粮食安全逐步走向食物安全、营养安全,以满足国民对丰富多样、美味营养、健康品位食物消费的新需求,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