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年一体化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4-03-19于吉国刘娜娜

教育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于吉国 刘娜娜

十二年基础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对分门别类的课程开启了真正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中小学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可以根据学生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教学工作更趋实在,更趋合理,使学习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小初高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

研究与价值意蕴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研究,能系统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拓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习品质;能让教师站在育人的高度针对核心素养逆向设计课堂,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能为国家十二年贯通的课改提供经验支持,为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建设性意见和案例。

推进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研究既是国家要求,又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符合党和国家对未来社会、民族复兴以及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基于国家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一体化研究符合认知规律、认知过程。学生整体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知识是学生基于经验的主观建构,学习应该在对话中进行并生成新知。学生通过全面、自主、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二年一体化课程加强了统整,围绕国家设置的核心课程,将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校本化实施落地;并基于学科大概念的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依据一体化课程建设理论,对十二年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实施,形成特色和品牌。

十二年一体化课程指向高阶思维,基于核心价值,指向学科素养,全力、全过程推动学生动脑思考,知识的形成和任务的完成都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

目标与实施路径

研究目标。学科层面:通过对普通中小学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的研究,教师洞悉学科本质、学科整体结构、逻辑和价值体系,能够将三个学段的学科课程按认知规律融合在一起。

学生层面:通过对普通中小学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研究,教师可以从更广泛的层面研究出适合学生各阶段个性化发展的校本化课程,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性学习空间,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层面:通过课程整合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能站在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目标的高度设计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现课程的衔接性、连贯性、整合性,做研究型专业教师。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新教材,整合所学资源,突出学习内容整体性、过程性、挑战性;将知识理解与应用、教育本质与教育价值整合重构;打破原有思维,突破既有知识束缚,按照学生学情创新整合,引领学生结构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实施策略。作为老师,特别是初高中老师,要明確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内容、新评价体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完整准确、系统扎实地掌握其内涵;生活实践能力强,能够在课程中逻辑鲜明地创设情境;手中有方法,永远有落实。

课程的研究成果要经过课堂的实践证明其实践性。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就大单元整体学习助力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研究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初步确定了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课堂模式优势。大单元整体学习从核心价值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大概念,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学科知识、学段知识与逻辑、结构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国家课程的十二年一体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借助大单元学习策略更具实操性。

研究内容

以国家课程为指导,以学校课程研究为依托,坚持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学校建立起符合学情的可持续更新、不断发展的十二年一体化课程体系。

研究各学科新教材与新课标,关注核心素养,系统梳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理清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养体系,并以此为主线,建构更加清晰的各学段学科育人目标,生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

小学阶段:课程设计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运用与实践,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尽最大可能保留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初中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提高学习与理解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深度融合,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握课程在育人中的核心作用。

高中阶段:针对教育公平,学校提出了“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标准。所以,高中课程需要注重“立德树人”,注重实践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需要对十二年一体化课程实现全面的复盘与整合。

研究教材,对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教材进行分析,整合现有的各种版本,从中梳理、提取整合的主线,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梳理构建出符合各学段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校本化课程。研究有关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学生认知规律,为十二年一体化课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学生学情,充分分析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充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以便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与研究。

研究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之间的课程衔接、学段衔接、课程设置,寻找丰富课程内涵的基本路径。打破学科分立、学段分立的现状,实现不同领域的沟通与联系,加强领域与学科的沟通与联系,设置主题融入课程,推行课程统整。

工作标准及达标验收

教师对十二年一体化课程教学研究落到实处的达标条件,主要包含精读三个学段课程标准、精准建立学科教育整体认知规律、从课标中梳理并标注出整体学习要求、形成学科核心概念和课程大概念。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要清晰、准确,条件成熟可以形成一定的校本化研究文本。

具体包括每位教师能精读三个学段的教材,打通三个学段的课程体系,每个人能够理清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结构化;能利用结构化思维做好计划,阶段性完成学科十二年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细化出十二年一体化课程思维导图,实现主题一体化、能力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等系列校本化课程。

通过十二年课程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教师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深度思维,进而完成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只有具有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才可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