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和我“拼命”的孩子
2024-03-19周国栋
周国栋
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的自习课,我照常走进教室,等学生安静下来后,开始给他们做班级日常总结:“今天说三件事,第一件是提醒大家注意校园安全,第二件……”话刚说到一半,就见一个学生跑到另一个学生面前说自己的事去了。我有点生气,对下座位的学生说:“小森,你回去!我话还没说完,你离开座位干什么?上星期我刚刚强调了上课、自习期间不准随意离开座位,这里不是菜市场!”本想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班级纪律,结果小森情绪一下子上来了,眼泪啪啪地掉,愤怒地瞪着我。“你这样子干什么?”正当我要继续批评他这个“典型”时,他一把推掉桌子上的书,吼道:“我要和你拼命!”还骂了一句脏话。
我又震惊又生气,心想:工作以来还没有学生敢跟我这样呢。师生二人剑拔弩张,可一想到其他学生还看着,我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没有说话。再看小森,已经泣不成声。我走到他面前,想安抚他的情绪,但他很抵触我,我便示意旁边的学生安慰他。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小森回座位坐下了。我也平复了情绪,问他:“下课后我们谈谈,行吗?”他点头。
平日里,小森是一个聪明但不善于表达自我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更加敏感。下课后,他跟我来到办公室,一言不发。我先开口道:“今天这事,我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没有注意方式方法。不过老师也要给你提个醒,当我们有愤怒情绪的时候,要学会控制,以免在生气的时候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小森点了点头,也向我道了歉。
事后,我总觉得小森冲动发火的背后藏着其他问题,便决定找他的家长聊聊。小森的妈妈到校后,还没等我说话,就滔滔不绝地控诉起来,说小森在家也很叛逆,回到家谁也不理,又言自己离婚后带着小森改嫁、生活很不容易云云。家长痛哭倾诉,让我这个大小伙子有些尴尬,我只能认真聆听,时不时安慰一下,至于怎么帮助小森、帮助这个家庭,一时间我也想不出好办法。
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忽而想起一本关于班主任管理的书中提到过冰心先生的“爱的哲学”,于是起身,给小森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他看到后能有所触动。过了几天,我问小森看了吗,结果他摇了摇头。无奈之下,我给家长留言,希望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信。小森的母亲很激动,看完信后还给我写了回信。然而,单凭一次书信往来,没能让小森有太大改变。一次,我遇到了区里的一位名班主任,向他请教怎么解决学生问题,他答道:“走近他,成为朋友。”我把这七个字写在工作笔记本上,看了很久,也想了很久。看来,心与心的交流还要继续,我把书信往来改成了能常态化执行的“家长日记”,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和学生、家长成为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渐渐地,“家长日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小森的心声、家长的苦恼,还有生活趣事以及我对小森和家長的鼓励与建议等。这样的沟通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小森明显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对家长也不那么抵触了。
某天,我从“家长日记”中得知小森生日将近,准备给他一个惊喜。小森生日当天,我给他做了一个“我与名人同月同日生”的庆祝活动,和学生们一起为他唱生日歌,祝福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别样的生日会让小森感动不已,自此之后,他对我愈发亲近,经常主动帮我管纪律、收作业。就在上个月,在我准备公开课时,小森还主动包揽了汇报展示的任务,和我一起认真备课。我想,我们大概算得上是能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了。
如今,“家长日记”已经从小森一家推广到全班几十家,一封封“家书”加起来有近32万字,记录着每个家庭的爱和成长。我准备将它们打印成册,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和家长。我还另外和学生们一起推出了“吾班志”,专门记录班级的趣事和学生的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小森作为我的“小助手”,承担了大量整理工作。
如今的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面对要“拼命”的小森束手无策的老师,因为我坚信爱可以改变一切。未来,我也会努力践行我的教育理念:用爱和尊重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