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让关爱教育真正落地

2024-03-19张竹林宋华张怡菁

教育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奉贤区家教育儿

张竹林 宋华 张怡菁

人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关爱是维系这种社会关系最稳固的纽带。加强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是提升广大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关键,是育人工作永恒的话题,也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为充分发挥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上海市奉贤区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胜任能力为目标,系统推进区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引导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育儿能力、增进亲子关系,为区域关爱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问题导向,在需求中找准课程建设出发点

“能当家长,不一定会当家长”,这是当下不少家庭的真实写照。大量事实表明,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存在有问题的家庭和家长。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育理念陈旧、方式方法不当,以及难以应对焦虑和内卷等,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偏差问题和亲子冲突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肩负着家庭教育指导责任的学校和教育专业部门,需要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学习课程。为此,奉贤区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等为依据,通过多元渠道全面了解当下家庭和家长的现实问题与迫切需求,从而找准课程建设的依据和出发点。

为进一步优化问题导向,区数字家长学校平台设立了“答疑解惑”板块,在及时做好针对性答复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段、阶段和类别,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和专题研究,通过分析提问关键词的频度,准确判断需求的普遍性和个别性。同时,借助区24小时家教心理服务热线、专题调研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家长的育儿需求。

目标导向,建构系统化家教指导课程体系

根据文件指示,奉贤区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即引导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从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实现这一目标,奉贤区遵循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原则,由区家教中心组织专家、教师、家长和社会力量开发家教指导课程。同时,依据《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家庭和关键时段家庭教育指导重点与难点,建立基础课程、专题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课程建设要求,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横向贯通。基础课程、专题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有机组合,兼顾家庭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和差异性问题,满足了家长的多元育儿需求。其中,基础课程着重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涵盖了家庭氛围营造、亲子陪伴、习惯培养、学段衔接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专题课程聚焦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学业焦虑、父亲缺位、青春期沟通、媒介素养、心理疏导和生涯指导等,旨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个性化课程则充分考虑到每个家庭的独特性,涵盖了亲子阅读、自理能力培养、学业背后的非智力因素以及新时代多孩和隔代教育等问题。

课程纵向衔接。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的规定,家庭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年龄段,同一教育内容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以劳动习惯培养为例,在学前阶段,推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小学阶段,开设“学做懒家长 培养勤孩子”课程,重点转向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开展生涯启蒙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公益劳动;初中階段,推出“亲子劳动打卡十个一”课程,重点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要求他们在承担适度家务的同时,做好日常生活劳动,并参与学农学工等服务性劳动;高中阶段,开设“指导孩子职业体验”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并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此外,在课程建设中,奉贤区还根据重要事件、关键节点以及家长需求的动态变化,精准加推课程。如2022年6月底,由于新冠疫情、中高考延期等因素叠加,家长的“考前焦虑”较为严重,为此,奉贤区特邀特级校长、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和家教中心组骨干,为家长们定制了“心理赋能:高/中考助力——送给考生家长的锦囊”“中高考延期莫慌张,心理老师来支招”等考前指导课程,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实践导向,推动家教指导课程专业化

成人学习倾向于自主和灵活,更关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反思和行动。因此,在家教指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专业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

“线上学”和“线下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区数字家长学校平台,将指导课程转化为互联网产品,为家长们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体验。同时,依托区家教中心线下平台,推出了亲子沙画、亲子瑜伽、亲子共读等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促进亲子间的互动交流。

“学中做”和“做中学”相结合。家长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要积极行动、不断反思。为此,奉贤区在数字家长学校平台上特别开辟了“学习型家庭”专栏,并在公众号上开设了“智慧父母”专栏,为家长提供分享育儿故事和学习心得的平台,以此促进家长的实践与思考,助力其不断成长。

“自主学”和“合作学”相结合。家长们既可以通过区数字家长学校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参与“新成长家长沙龙”“医教结合”等各类活动,在互动与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育儿问题,形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发展导向,实施家教指导课程激励性评价

科学评价、内生成长、以评促建,是推进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奉贤区采取了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家长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习反馈、课程点赞、收藏等形式,家长可以对课程进行直接评价,展示自身价值和能力。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对家长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这种评价是全面的,既涵盖了家长的出席率、课程完成度、活动参与积极性等过程性评价,又包括颁发“家长学力证书”、评选“贤城好家长”等结果性评价,进一步增强了家长的获得感。学生的感受同样重要,其对于家庭成长环境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课程学习的成效。为此,奉贤区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连续多年开展七彩成长满意度调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家庭成长环境进行评估。

此外,奉贤区还连续多年开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满意度、教师乐业育人满意度、教师家教指导力建设需求等调研,为课程实施提供了间接评价。同时,将课程建设成果纳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示范校评选和“德育三校”评估标准,推动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随着区域家教指导课程的持续开发与实施,家长的育儿焦虑得到了显著缓解,育儿能力不断提升,家校合作更加紧密,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生态的持续优化。目前,奉贤区已有多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区家教中心和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成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奉贤区也已成功申报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创新实验区”。下一步,奉贤区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坚持协同育人,提升专业服务质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实施路径,为全面提升每个家庭的育儿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奉贤区家教育儿
我能好好照顾你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偷偷摸摸育儿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育儿神器
上海市奉贤区保滩工程建设的研究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