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融合探析
2024-03-18李绍伟
摘要: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高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因此,要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优化高校音乐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访谈等了解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现状,探讨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意义,探索二者融合的路径。结果:加强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能为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深化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结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对生态环境相关概念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为生态环境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生态环境教育;思想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4;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3
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然而,在当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将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结合,提升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开阔审美视野,提高音乐素养。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演奏技巧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想象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1]。
另外,一些高校缺乏将音乐教学与现实社会、环境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侧重表演和欣赏音乐本身,忽视了音乐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联系。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音乐教学应与生态环境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突出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
随着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广泛宣传,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的生态环境教学仍存在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较为单一,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无法深入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组织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少之又少,以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学科知识为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2]。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往往只掌握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高校生态环境教育推进缓慢。
此外,随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渐受到重视,大学生已初步建立生态环保意识,在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越来越少,养成了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等。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不足,除环境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流于表面。由此可见,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亟须增强,而生态环境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从表面上看,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这两个专业毫不相关,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二者的交集、互补点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极具参考价值,因此融合成为可能。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1 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高校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生态环境教育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效果[3]。
2.2 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音乐教学可以通过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而生态环境教育则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的目的。
2.3 产生教育协同效应
根据教育学协同效应理论,促进不同教育领域融合,可以强化教育效果。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也能产生协同效应。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大学生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将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平台。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所营造的意境之美;在生态环境教育中融入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水平。这种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思路,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3 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的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从音乐教育理论层面来看,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二者的教育教学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达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生态环境教育理论层面来看,生态环境教育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倡导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与自然生态相关的内容,如描绘自然环境之美的音乐作品、录制自然环境中产生的音乐素材等,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生物多样性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从实践角度来讲,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在生态环境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此外,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达到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创作活动、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音乐会等。
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传统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枯燥,趣味性不强,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然而,应用这种创新融合的教学理念,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将得到充分体现,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这种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这种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改革。
4 高校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将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也能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4.1 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要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将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环境相关的音乐素材,通过创作改编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以往的高校音乐教学注重解析课本上的音乐作品,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作品较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音乐,细致讲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聆听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4.2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高校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能让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更好地融合。例如,高校可以组织一些户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和欣赏音乐,同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问题[4]。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音乐中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新颖有趣的教学氛围,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知水平。
4.3 建立教学资源库
高校建立含有音乐和生态环境等教育教学内容的资源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资源库可以纳入环保主题的音乐作品、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教学视频、相关教学案例、生态环保的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个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这两个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的必要性,进而更好地将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
4.4 加强师资培训,将生态环境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要想将二者更好地融合起来,高校音乐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教师能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积极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径,并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将生态教育全面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拓宽生态环境教育理念的传播途径[5]。加强师资培训可以改进音乐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他们意识到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将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融合,需要探尋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便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而是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使音乐成为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
这种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首先,音乐教师要深入理解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以便促进二者更好地融合。其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音乐教材、生态环境教育材料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最后,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将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并通过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促进高校生态环境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践行和落实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音乐教学和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这一创新理念,给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将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二者共同发展,不仅能够提升高校音乐教师对生态环境教育的认知水平,还能创新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提升高校音乐教学队伍建设水平。另外,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波.初中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思考[J].理论论坛,2019(33):128.
[2] 张彦君.生态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1998(4):108-109.
[3] 宋瑞涛.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途径分析研究[J].环境工程,2022,40(3):I0008-I0009.
[4] 邢予奚.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9:37-38.
[5] 刘丽云.初中音乐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途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7):114.
作者简介:李绍伟(1993—),男,山东济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竹笛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