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
2017-02-21刘洋
刘洋
摘 要: 随着近些年社会环境与人类精神需求的不断转变,音乐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面临新的生机与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当下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以期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 教学改革 学科发展
音乐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要求很高,而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由于管理机制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致使教学质量及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只有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注重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1.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对于未来高校音乐学科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1]。首先,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音乐起源较早,但是具体的教育历程与教育规划起步却较晚。在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高校音乐教学的管理机制在很多方面并不完善,例如现下我国很多高校,其内部的音乐教育管理人才很多并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人员,显示出我国音乐教育管理人才比较稀缺。此外,还有一部分高校,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并没有对音乐学科进行具体的划分,致使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和缺失。其次,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现下高校音乐教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沿袭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与此同时,有一些高校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完全模仿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少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去设置课程,长期在这种不合理的课程下学习,无论是对于学生音乐潜力的发掘,还是未来的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2.1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若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全面改革,首先就应该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机制,若实现对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就要从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入手。虽然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针对音乐教学已经颁布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文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专业类音乐院校之外,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对音乐教育缺乏重视,而这也是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来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音乐教育观念,注重音乐改革与发展的并存关系,加强对音乐教学管理机制的完善。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第一,加大对音乐学科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第二,注重对音乐学科之间的实际联系,加强对学科管理的探索;第三,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好以上三点工作,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人员配置与管理制度的统一。
2.2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当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最主要的一个弊端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从我国的音乐教育国情出发,导致课程设置我国国情违背。为改变这一教育现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音乐课程模式,首先,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重新对音乐课程进行设置。在设置过程中,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确保音乐课程设置的合理性[2]。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过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音乐爱好,进而通过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拓展一个更宽广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达到现代音乐教学改革实施的主要目的。最后,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设置与因材施教,通过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设置更多可选择且多样性的选修课程。如:音乐鉴赏、现代流行音乐、音乐填词创作、舞台音乐剧表演等,实现学生音乐感受与参与程度的统一,进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与表现,提高学生音乐的创作能力与评价能力。通过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激活高校音乐教学工作,并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渗透理论知识教学模块,进而促进学生音乐情感的升华,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3.当代高校音乐学科发展方向
3.1注重高校音乐教学的思想文化建设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体现出的应该是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而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的品牌与形象主要是通过其社会人文性进行体现,因此在未来的高校音乐建设中,应注重从人文环境入手,加强音乐教学的思想文化建设,才能说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实现了全方位的渗透[3]。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为社会输送音乐技能型人才。而是具有全方位的音乐素养且具有高尚情操的音乐人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从音乐的角度进行实践音乐教学,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或者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时,教师应引发学生向往大自然及生命的美好,而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等激昂的音乐歌曲时要激励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4]。
3.2将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音乐文化的輻射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高校对大批音乐人才的输送,无疑为我国的音乐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革,高校音乐教育方向渐渐地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某些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只有将高校音乐教育从专业化教育向基础性教育过渡,才能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更大的推动力量[5]。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音乐文化的辐射源。高校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若想达到这一要求,仅凭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专业文化与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只有让学生不断吸收新音乐文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音乐文化的传播作用。
例如在学习现代流行音乐时,可以引入更多的古典元素,包括戏曲唱腔、古典诗词、传统乐器等,通过多角度的融合,使现代流行音乐更具中国古典特色,既陶冶学生的身心,又推动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弘扬我国的音乐文化。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仍处于发展的时期,且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只有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对高校音乐学科的改革,才能促进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飞.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15,(22).
[2]赵娴科.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的若干思考[J].北方音乐,2016,(14).
[3]康晓丹.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论述[J].北方音乐,2016,(14).
[4]王海玲.论当代国外音乐教学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5]张景艳.音乐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