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分析
——以山东省莱阳市沐浴店镇为例
2024-03-18彭国坤
彭国坤
(山东省莱阳市沐浴店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以合作社为基础,将分散的资源、人力等进行有机结合,已成为破解农村人多地少、小农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同时,在合作社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对推动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山东省莱阳市自1995年开始探索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一定成效,时称“莱阳试验”。但在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作为等现象比较普遍。沐浴店镇地处莱阳市东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老寨山海拔374.6米。由于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果树栽植。全镇产业以果蔬种植为主,现有苹果园5.7万亩,主要分布在榆科顶和石河头区域,树龄在20年以上的果树有1.4万亩。但由于品种老旧、土壤板结、果树密度大、人力投入不足等原因,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冲击。2019年以来,沐浴店镇紧密结合辖区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以苹果种植为代表的产业改造提升,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一、问题导向
沐浴店镇在村级发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有待提高。胶东是一个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但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有集体收入的村大多靠资源吃饭,简单地租赁承包,增收渠道单一,导致村级集体收入较低,发展后劲欠缺。二是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有待提高。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庄“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在需要村集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值班值守等临时性工作时,村党组织缺少组织动员的抓手,导致党员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意愿降低,“各过各的日子”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后备人才储备量有待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沐浴店镇靠近城区,“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明显,后备人才储备量明显不足。四是农村发展活力有待提高。胶东苹果享誉全国,但是苹果的结果期只有30年。目前,首批栽植的苹果树已逐渐进入树龄老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的时间节点。如果对果园进行改造,则需面对每亩3万元的果园改造费用和改造后头3年不能挂果的现实问题,部分果农“无力改”“不想改”,成为摆在发展面前的严峻问题。
二、推进措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沐浴店镇从实际出发,探索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办法,统筹考虑农村政治和经济、集体和群众,一揽子、系统性解决问题。
(一)全局性谋划推动
一是转变观念思想破冰。沐浴店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汇编成册,组织辖区村党支部书记、骨干企业、能人乡贤针对关键部分开展研讨,从2019年开始,连续3年组织相关人员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观摩学习,确保辖区村的党员、经营骨干首先学深悟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意义、路径和方法,凝聚思想共识。二是组织力量推进实施。集中抽调区片长、包村干部组成调研组,跑遍全镇所有村庄,摸清村庄现状,并将村庄划分为5个类别,由村党支部书记担负起引领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引导形成“带着群众干、跟着支部走”的良好局面。三是从严督导狠抓落实。出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考核和评选制度,设置以村集体经济贡献率、经营规模及利润率等11个指标为核心的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村级运转经费、村干部绩效补贴直接挂钩;逐月制定辖区擂台比武“红黄蓝”榜单,结果在镇公开栏、LED屏幕滚动播放,连续3个月考核为“红榜”的,由镇党委警示谈话。
(二)全领域推进实施
沐浴店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有84个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村情民意各不相同。在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时,因地制宜、因村而宜,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目前,沐浴店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以劳动力入股。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村集体无钱、受自然环境制约因素较大、群众发展困难的村,在党组织带领下成立合作社,采取劳动力入股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比如,山东绿源唯品乳业有限公司是沐浴店镇骨干企业,主要从事乳制品生产。2023年年初,企业1 500亩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即将投产,周边5个村庄成立劳动力合作社,按照员工年龄、学历、工作时长等要求招聘合作社社员,并组织业务技能及岗位安全培训,凡到企业参加劳动的,按天记工资账;作为回馈,企业在村里开展修路、护桥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土地入股。积极扩大土地资源整合覆盖面,由村集体牵头,收取、储备连片土地,科学布局高标准农田、小农水项目7个,有效提升土地类级和单位产出率。在具体实践中,引进种植大户、强村公司等主体,群众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提供管理及服务;创新思路,打破村庄地域限制,整片流转、统一整理,仅此一项就为全镇增加可种植土地850亩。截至2023年年底,全镇已有34个村庄共流转土地4 000余亩,发展烟薯25、秋月梨等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0余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00万元以上。
三是以实物入股。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农业种植基础,但土地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村,鼓励村集体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强链延链等,深度探索土地立体开发模式。比如,钟家院村对166亩老旧果园进行改造,通过招引推介,撬动社会资本2 0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葡萄大棚28个,种植“妮娜皇后”“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打造“海莱栖”(海阳、莱阳、栖霞)交界地最大的高端鲜食葡萄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以上。迟家沟村充分发挥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优势,流转土地960亩,与本地企业龙德农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生产—深加工—销售”的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生产“冰蜜薯”“倒蒸红薯干”等高附加值产品,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
四是以闲置低效设施入股。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办公用房、老校舍、老厂房、老仓库等,采用打包整合、二次开发等方式提升容积率、扩充资产量,进一步丰富村集体的“家底”。2020年,沐浴店镇成立集体资产盘活工作领导小组,逐村清算,找准盘活方向,对外进行精准招商推介,争取闲置资源“应用尽用”。目前全镇30处集体闲置厂房全部对外租赁,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成功变“闲”为“钱”。尤其是在204国道与209省道交会点这一位置优越区域,村集体将30余亩废弃场院改造平整,精准招引到总投资2.6亿元的东浩泰物流园项目,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与企业共同打造“共富物流园”,每年可增收30万元。
五是以村集体“三资”入股。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自身无实力发展的村,由镇里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各村集体“三资”折价入股,统一经营管理,收益按股分配到村。比如,2022年以来,沐浴店镇整合水利移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专项资金等,入股茂芝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高端鲜食葡萄大棚16个,相关的10个村庄年平均增收4万元。
(三)全要素服务保障
一是强化人才引领。围绕合作社的运营及规范管理、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等方面,定期邀请上级农业农村局、商贸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干部登台授课、现场答疑。注重发挥包村部门、第一书记和联户干部的帮扶指导作用,在政策信息、实用技术等方面提供运营服务,直接指导2~3个村完成示范村打造。二是争取政策支持。抢抓政策窗口期,争取到总投资1.85亿元的沐浴店镇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专项债券项目,以迟家沟村为中心、209省道两边村庄为依托,打造以红薯为主题,集体验、采摘、垂钓、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三是构筑资金保障。为推动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探索公积金制度,即市财政惠农项目及部门帮扶资金,凡是与合作社相关的,均以村集体的名义折股后入社,根据经营及收益情况,集体拿7成、乡镇公积金留3成,以此扶持更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放大收益、做大做强。
三、取得成效
(一)农民实现富民增收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要从5个方面保障了农民增收。一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大量闲置土地被盘活利用,农民每年可获得一定土地流转费,老旧废弃的果园平均每亩1 000元。二是相应的支出减少增加收入。合作社有规模效益,买化肥、农具可以按批发价格,比一家一户采购节省很多。三是抱团取暖增加收入。之前农户卖苹果没有定价权,收入不稳定,而合作社统一销售具有品牌效应,可以保证售价基本稳定,精心包装后卖到大超市,增值不少。四是分红增加收入。按合作社规定,每年的生产收入,提取5%的公积金用于发展,提取3%的公益金用于社员培训、公益事业、困难救助等,剩下的92%按股分红。五是就地打工增加收入。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合作社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二)产业实现转型换代
有了合作社的整体带动和合理规划,乡村产业较好地实现了转型换代。对土壤板结、酸化的果园,合作社统一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土杂肥,少施化肥,帮助解决土壤的板结、酸化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对老龄劣质园则分批伐掉,重新种植优系红富士;对树体密植郁闭的果园采取隔行去行、割大枝的方法;对品种较差、果实品质不高的果园,采取高接换头的方式进行更新。在产业体系上,分别在南旺村和东石河头村建成200亩以上集中连片高标准示范园,更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后每亩增收万元以上。
(三)村庄有了发展动力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短时间内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了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了果业生产的产业层次,增加了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伴随着这个过程,一批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深耕农业经济发展,探索新型栽培、管理的技术,成为发展“领头雁”,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二代”,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带来了村庄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促进村庄面貌持续向好。
四、经验启示
一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只有他们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才能扛起发展的大旗。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党支部书记在培训后思想触动很大,主动想办法研究产业项目,开启了“二次创业”,他们铆足劲头谋发展的干事状态感动了村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愿意跟着他们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路子才得以顺利推进。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村的规模大小、发展程度不一样,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鼓励各村根据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出土地入股、“三资”入股、实物入股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形成多种形式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三要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老百姓讲“手里没把米,叫鸡鸡不来”,农民群众最讲实际、最注重现实利益。社会资本下乡参与乡村振兴,一般都是强强联合的“精英社”,不会联合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考虑群众入社率、分红机制、扶危济困、风险防范等因素,将农民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老百姓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谋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全方位调动,为农村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