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究
2024-03-17余彦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中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的策略。随着新媒体在当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普及,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包括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方法。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样化给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特有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广泛性,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多元和广泛的信息和观点,这些信息和观点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须在思政教育中采取一系列积极策略,以适应新媒体环境。这些策略包括优化新媒体内容以强化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与引导,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本研究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信息筛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9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形势与政策课第一、二课堂系统化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180632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还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可以在社交平台和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能接触到更加多元和广泛的信息和观点,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面对新媒体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应如何更新教育策略、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需求,同样成为必须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1]。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对高校思政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变革的挑战。当前,社交平台和网络论坛已经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和形成观念的主要渠道。这种现象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2]。
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传统的道德教育多基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而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多样化的学习空间。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这种广泛的信息接触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在传统道德框架之外进行思考和探索。新媒体时代,信息快速更新,道德教育内容须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道德教育的对象,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到道德问题的讨论中。这种参与性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3]。然而,这也带来了挑战,即学生在面对众多信息和观点时可能产生价值观的混乱。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筛选信息,培养他们在多元价值观中坚持正确道德观的能力。
(二)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深远且复杂。在新媒体的浪潮下,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如何适应和利用这一媒介来促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多樣性和即时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虽然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但也带来了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学生在接触和吸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时,可能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导致价值观的相对化或混乱[4]。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教会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性和自由度也对价值观教育产生了显著影响。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拥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这种参与感和自由度能够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然而,这种自由也可能带来风险,如错误信息的传播和极端观点的形成,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信息内容的正确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筛选信息,培养其独立判断和负责任的意识[5]。
新媒体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既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也要注意规避其带来的风险,确保学生在健康、理性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一)优化新媒体内容以强化价值观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之一是优化新媒体内容,以强化价值观教育。这要求教育者深入理解新媒体的特性和年轻一代的信息接收习惯,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创作出更加吸引学生、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6]。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内容首先意味着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频繁接触的平台上,如社交网络、视频分享网站、在线论坛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发布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如短视频、互动帖子、在线讨论等,这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更加生动和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7]。例如,可以通过创作短视频来演示具体的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优化内容意味着必须考虑信息的质量和深度。新媒体时代,一些信息浅尝辄止、碎片化特征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深入思考[8]。因此,思政教育内容要设计得既简洁又富有深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要求教育者在内容创作上既要紧跟时代潮流,又要保持教育的严谨性和深度。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内容还应注重互动性和个性化。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与学生互动的机会,教育者可以通过在线问答、评论互动等方式,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和想法,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时,内容的个性化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强化教育效果[9]。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和多样性,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但也带来了信息真伪难辨和价值观混乱的挑战。因此,高校需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确保他们理性地接纳和处理各类信息。不仅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为他们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作出理性判断奠定坚实的基础[10]。
在信息筛选方面,高校应教育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要求学生不仅关注信息的浅层内容,而且要深入分析信息的出处、目的和可能存在的偏见[11]。为此,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方式,教授学生评估信息的来源、检验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区分事实和观点。这不局限于理论学习,更应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互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另一个关键内容。批判性思维不仅涉及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惯。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这种能力,如通过开展辩论赛、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审视问题,质疑常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提出独立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12]。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新媒体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互动平台,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有效利用这一环境,可以提升教育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形成健康、理性的价值观[13]。
在新媒体平台上,师生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交媒体、博客等方式,与学生实时交流和讨论,这样的即时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观点、分享想法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需求,及时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指导和解答。此外,新媒体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元的教育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表、互动软件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参与度[14]。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复杂的思政教育内容。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也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中,学生可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保持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15]。
四、结语
在新媒体浪潮中,高校应积极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育环境。通过构建开放、多元的教育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探索,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同时,学校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以促进知识与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和深入交流。
展望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创新教育内容,开发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和讨论平台。同时,加强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和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 張静茹.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才智,2023(35):41-44.
[2] 张惠艳.新阶段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探析[J].才智,2023(32):45-48.
[3] 闫蕾.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2.
[4] 马光焱,李其源.新媒体语境下开展高校思政德育工作的路径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5(2):69-72.
[5] 邵国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管理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3(10):203-204.
[6] 王艺蓉.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信息化模式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4):183-185.
[7] 王勤霞.舆论治理下高校新媒体的价值导向[J].学理论,2018(7):245-247.
[8] 刘庆玲.新媒体时代思政混合教学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06-208.
[9] 陈双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评《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7):245.
[10] 张美华,郭瑞,郭世超,等.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以新媒体时代价值传播特征为考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6):651-655.
[11] 张家玲.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多维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3(10):128-130.
[12] 陈玲.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5):139-142.
[13] 李雪.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7.
[14] 邱国婷.融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以《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1(12):124-125.
[15] 孙卉.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00-202.
作者简介 余彦,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