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一体化教材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17刘春燕
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材体现院校的办学特色,并着重加强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文章通过介绍新时期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媒体背景下对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相关要求,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构建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必要性,其中包括相关政策环境、职业院校学生特征、数字教学资源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同时,文章深入阐述了新型一体化教材的优越性,如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直观、快速更新及时掌握行业新知识和新技术、交互式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等。文章还系统性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新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相关目标,包括统筹教材内容和数字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和信息构建平台相互融合、实现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相互融合等。文章最后提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包括重新设计教材以提高易读性、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体结合、全面发展和利用数字媒体平台、精心编制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学材料、丰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等。总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一体化教材建设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媒体;一体化教材;教材建设;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7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引领、校企协同、四步两环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21086
一、新媒体背景下构建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必要性
(一)政策环境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材体现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要加强和完善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使教材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基本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化人才[1]。
(二)学生特征
职业院校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存在学习缺乏热情、没有进步动力、无法做到完全的自主学习等问题。原有的纸质专业教科书的编写比较死板教条,文字、色彩、图像也大多比较单调,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新媒体背景下编写的新型一体化教材则包含了很多知识点的微电影、讲解PPT以及演示动画,还配备了虚拟实验、网上答疑、网上测评、习题库等数字资源,采用了新型的版式、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学习。它打破了时空限制,能够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提问,并进行网上考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
(三)数字资源
在新型一体化教材中,数字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新媒体背景下的一体化教材所涉及的数字资源更新迅速,同时让师生之间表现出很强的交互性,能够紧跟行业先进技术的动态,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全国各地的大、中专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平台也为新型一体化教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3]。
(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就是各个职业院校能够按照自身的专业需求,主动开设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能够与当前的产业需求结合,从而实现与产业相互扶持与共同进步,让职业院校变成集人才培养、科研和产业推动相结合的综合体,最终实现校企一体化,实现兴办实业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众多职业院校联合相关企业成立特色工业课程,开办订单班、名师班和特色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4]。新形式的一体化教材集“产教合一”“专业合一”“课程教学合一”于一体,采用了工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标准,将这些新的要求和其他方面的内容纳入教科书系统中,从而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和综合型的职业技术人才[5]。
(五)教学方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应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当前在各职业院校铺展开来的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就在于个性化,能够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案和进度[6]。
新媒体背景下,一体化教材包含了非常多的数字资源,涉及课前预习、教学设计、PPT演示、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交流讨论等,让学生们自主完成课程学习,把不是很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应该着重进行课堂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以达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7]。
二、新媒体背景下新型一体化教材的优越性
新媒体背景下的一体化教材必然包含了专业电子课件、教学微视频、网上习题、知识点动画演示等全套的内容和形式。它从不同的视角对传统纸质教科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迭代与改变,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服务[8]。
(一)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直观
传统的纸质教科书一般只包含了文字、图片或图表,在整体设计、内容展现、逻辑呈现上了无新意。新媒体背景下的一体化教材能够全面融合传统的纸质教科书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强教学的互动性[9]。
(二)快速更新,及时掌握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原有的纸质教科书从组稿、编辑到最终面世需要很长的时间,其表现出的技术和理论在出版时就已经落后于现实,不能及时掌握工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響。新型的一体化教材可以通过数字平台随时随地将行业动态、典型作业案例、标准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展现和展示资源,学生们在一体化教材上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或者打开相关链接,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最新的产业发展动态,获取最新的技术进展,从而真正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并因此拥有国际化、前沿化的专业视野[10]。
(三)交互式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支撑着新型一体化教材高效地整合教学课件、网上习题和知识点立体演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向、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就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11]。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和沟通,这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时代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与测验,学生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和评估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12]。
三、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
(一)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合
课程以条码和文字解析为基础,以数字资料为载体,教师和学生用手机扫描或下载出版社数字资料APP,便可阅览。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各种多媒体方式的融合,将完整的纸媒教材体系、丰富且生动的数字教学资源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还能与网络时代学生们新的阅读习惯相契合,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体验。
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辅相成,能使职业院校的教材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让教师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另外,新形式的一体化教材既能随时直观地再现课堂内容,又能借助三维资源的支持向校外拓展[13]。
(二)全面发展和利用数字媒体平台
由学校自行研发教学资源网站或网上教学平台,将重点放在院校、教学课题组中的优秀资源上,发展专业网络在线公开课,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优势。在这个平台上,根据教学内容,上传大量的数字资源,包括微电影、视频、AR展示、电子教材、课程标准、试题库、教学设计等。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内容搜索引擎,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智能聚合,从而提升数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平臺上的资源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便于师生进行详细的查找、预览、下载。通过该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块,教师能够创建网上课程,职业院校能够使用新型集成材料开展混合式教学,从而达到“翻转”、“讨论”的目的,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充分发挥数字化媒体平台的载体优势,共建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14]。
(三)编制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学材料
传统纸质教科书灵活性太差,早已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行的教科书在内容上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专业教学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和分类教学,表现形式古板教条。
新媒体背景下的一体化教科书充分表现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缺点,能够让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按照个性化教学需求,灵活组合和搭配课程内容,使专业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新媒体背景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一体化教科书,不仅体现出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教学思想的重大革新与迭代[15]。
(四)丰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目前,职业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教师认为必须讲、必须记住的内容,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不高;一些被教师视为过于娱乐化的内容,却被学生所追捧。这一现象表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思政教学内容不一定都是深奥难懂的理论,也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
同时,新媒体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也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移动互联网平台所传递的多元价值观,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因此,在编排教科书和选择内容时,要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们广泛讨论和认真学习,引导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思政要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新型、开放、互联的一体化教材推动了新媒体与教育的深入结合,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一体化教材建设中,做好顶层设计,在教学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史艳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路径探究[J].经济师,2023(2):163-164.
[2] 邵宇航,余阳.新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及应对[J].传媒论坛,2023,6(2):115-117.
[3] 李怀彬,杜黎丽.新媒体技术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改革探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2(24):107-109.
[4] 张静雯,刘俊锋.新媒体时代下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16):67-69.
[5] 翁秀琴.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22(11):14-16.
[6] 戚桂友.新媒体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78-80.
[7] 井维娜.浅谈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2021(29):267.
[8] 张麟,崔璨.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途径分析: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3(3):116.
[9] 马丽.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23.
[10] 傅莉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论自信培育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
[11] 支钰如.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22.
[12] 张潇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N市A高校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2.
[13] 唐检云,卢瑞琳.课程思政理念下教材建设再思考[J].中国出版,2023(3):55-58.
[14] 陈巧兰.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4):154-156.
[15] 周兴建,蔡丽华,涂晓春.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22,37(3):251-254,279.
作者简介 刘春燕,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