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2024-03-17王琪
摘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分析和调研分析的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第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然而,这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模糊、道德观念混乱等问题。因此,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如网络课程、社交媒体等,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产生了影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思政教育资源。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良莠不齐,也给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强化文化育人意识;二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文化育人平台;三是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文化育人质量;四是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文化育人实效。这些对策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立足文化育人视角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经验分享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育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4-017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专职辅导员课题“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优化及评价机制研究——以吕梁学院为例”成果,项目编号:2023zsszsx1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1]。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立足文化育人视角,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征包括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交互性、多元化以及个性化。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受众可以即时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实时互动,信息交流呈现双向性[2]。此外,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信息表现方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得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最后,新媒体技术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定制信息,满足个性化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拓宽他们的视野[3]。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多元化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取向的抉择[4]。
(三)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動,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如网络课程、社交媒体等,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这使得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5]。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思政教育资源。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良莠不齐,也给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带来了挑战。一些不良信息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削弱思政教育的效果[6]。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文化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一)文化育人的理念内涵
文化育人,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对个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培育人才的目标。这里的“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包括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等[7]。文化育人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文化为载体,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文化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育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8]。其次,文化育人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9]。最后,文化育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髓,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文化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文化育人理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文化课程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纳入课程体系中。其次,应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艺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10]。再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最后,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
(四)文化育人理念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效果评估
通过文化育人,学生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文化育人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修养,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文化育人还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髓,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学生在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能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1]。
三、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迅速,文化交流频繁,这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平台。然而,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基于文化育人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教育理念,强化文化育人意识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要创新教育理念,强化文化育人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文化育人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2]。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育人理念纳入教学实践中。
(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文化育人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育人,高校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多元、互动的文化育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比如,在线上平台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课程等渠道,发布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线下平台则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实践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13]。
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完善的文化育人平台,能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文化育人质量
当前,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高校需要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14]。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此外,高校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提高文化育人的质量。
(四)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文化育人实效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在线课程、网络直播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其次,高校需要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5]。最后,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文化育人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应当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教师需要从创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潘桂香.新媒体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新媒体运营”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25(6):92-95.
[2] 王妍熙.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175-177.
[3] 吴娇,胡光颖.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微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3):58-61.
[4] 于师懿.新媒体视域下强化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194-196.
[5] 麻灵.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23):239.
[6] 姚晓媛.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为例[J].今传媒,2023,31(12):149-152.
[7] 孙卉.新媒体环境下基于文化育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00-202.
[8] 曹茜.新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12-214.
[9] 刘庆玲.新媒体时代思政混合教学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206-208.
[10] 魏玮.习近平青年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1):16-18.
[11] 吴灵莉.场景式教育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挑战及突破进路[J].红河学院学报,2023,21(6):108-111.
[12] 林海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路径分析[J].才智,2023(35):25-28.
[13] 种艳敏.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高等教育科研论坛桂林分论坛论文集.青岛: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23:2.
[14] 鄭玲.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困境与解决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190-192.
[15] 王晓娟.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217-219.
作者简介 王琪,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