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落实“语文要素”
2024-03-17赵仁红
赵仁红
“语文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同时,专家们把“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体现在“单元导引”“课前导语”“课文内容”“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中。其中,“课文内容”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课后习题”也是最能体现编者意图,让“语文要素”扎实落地的重要载体。
我以三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以“课后习题”为抓手确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实施,让语文要素落地的。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课后习题1、2”提醒老师们,这篇课文的能力训练点在“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课后习题3提示我们学习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进行表达训练。了解了编排意图,在做教学设计时,我抓住三个课后习题来确定三个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三个课后习题是:1.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2. 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对应的三个教学目标是:1.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并通过各种办法认识它们,思考这篇介绍学校的课文为什么会写到这些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体会这所特别的民族小学里孩子们的团结、快乐。3. 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要明确的是,三个教学目标既是独立存在,也是相互关联、渗透、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设计上,我们的思路要清晰,要理清教学框架,要以落实语文要素为目标组织教学。
与三个目标对应的教学实施要点是:
1. 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师: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因为学校太特别了,课文里出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陌生、新鲜的词语。
学生特别: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借助课后资料袋认识词语)
环境特别:坪坝、边疆、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借助图片、字形、字体演变认识词语)
活动特别:摔跤、跳孔雀舞(借助表演认识词语)
师:因为这所学校学生特别、环境特别、活动特别,所以课文出现了许多让我们感到新鲜的词语。
2. 找有新鲜感的句子:
师:这篇文章不仅有许多词语让人感到新鲜,还有一些句子也很特别。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根据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
同学们向……向……向……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
师: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发现这所特别的民族小学里,孩子们非常团结快乐。
3. 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可以融入到第
二个目标的教学之中。学生在找到第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时,老师就要加以引导并完成表达训练: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在体会到这个有新鲜感的句子之后,老师引导:这个句子写得太美了,你能不能从课后习题三中选择一个场景,按照这个句式说一说你们都在学校里做点什么?
从课堂反馈来看,孩子们有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意识,也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子才是有新鲜感的,我们要怎样去欣赏、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
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导语,导语中都明确了语文要素。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语文园地强化语文要素,“词句段运用”和“习作”引导学生实践;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勾连。所以,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及实施时要前瞻后顧,要有单元整体意识,重视方法的指导,凸显实践性,语用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