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价格贸易条件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4-03-16刘炳茹刘艳华

价格月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进出口进口

刘炳茹 刘艳华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一、引言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学者在经济统计研究中证实了“贸易条件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存在相关性”。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贸易条件的波动越大,相应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就存在越多的不利影响。反之,贸易条件波动很小甚至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中国经济增长几乎不存在负面影响。贸易条件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如收入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效用贸易条件、国民价值增值贸易条件等,但从目前的研究看,经济贸易质量测算主要还是以前三个定义指标为主。其中,对中国国内而言,以价格贸易条件应用的研究和分析最多。价格贸易条件是贸易条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受到了更大的国际贸易冲击。所以当中国长期处于高质量、健康持续、平稳递进的对外贸易环境时,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越小,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越好。

以某一时期、某一阶段作为基期,可以更加深入客观地探究分析出价格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规模、增长质量的相关影响关系。以2012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后10年里的对外贸易为例,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相对平稳且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线,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十年整体质量较好,国内市场竞争力、定价话语权明显增强。这一时期中国本土企业对外贸易的环境在不断地改善,使得对外贸易中价格贸易条件数值不断增加。如果没有达到这一预期的水平和能力,中国的对外贸易条件极有可能会持续恶化。即使处于“十三五”“十四五”,频繁遭遇美国、加拿大、欧盟等部分西方国家的贸易制裁、产业打压,也未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走向,中国对外贸易中单位价格内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回的进口商品持续增加。尽管目前中国在很多贸易领域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局面,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对外贸易整体发展水平依旧保持着强劲的活力,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进行转变,在众多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如一系列科技附加值、产品单位价格、绿色产业贸易、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外贸法规与国家政策规则体系等一直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基础理论

1.价格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每出口一个单位的商品能够交换多少个单位从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通过贸易条件数值可以宏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优劣。价格贸易条件作为贸易条件的一种表达形式,由于其容易根据一些现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常被研究应用在对外贸易领域。价格贸易条件也可认为是“净贸易条件”,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为“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即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交换比值。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其贸易需求看,当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越大时,意味着中国对外出口的货物价格指数相对来说就越高,即出口的货物所换取的价值金额可以换取更多的进口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非常有利的局面。反之,如果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比较小,那么国家对外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处于相对弱势的局面。

具体而言,价格贸易条件作为贸易条件的重要形式有着具体的内涵,当“价格”的优势及其利润发挥出来之后,“条件”的资本以及“条件”的自主性,才能进一步发挥效应。国际货物买卖中确定了货物的单位价格,但受到资本主义国家国际运输和保险事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对外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的交付、风险转移、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无法同时实现,最终也就导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或企业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甚至受到更严重的经济影响。因此,在贸易过程中,必须先确定双方的关系,约束并制定一些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仅是整个商品货物国际买卖交易过程中的计价标准,同时也是贸易国双方各自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标准(侯慧芳,2022)。[1]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双方的权益,避免利益受损。但这个“条件”并不是统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贸易双方针对交货、付款的需要,专门制定的计价标准,那么在不同“条件”下的商品货物买卖交易,相应的双方权利义务也不尽相同。

2.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日本学者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后又由赫尔普曼等人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补充。该理论是以内生增长理论作为基础框架,结合同时期国际贸易分工化、国际贸易双方买卖关系等基本情形,从贸易的差异性、贸易的强弱对比层面,对贸易理论体系进行了衍生与延伸。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贸易分工、地位,是由内生性的比较优势决定的。所以众多学者普遍建议“后起国”在国际贸易中,其自身应懂得如何趋强避弱、如何避免他国的锋芒、如何取长补短弥补劣势。对此该国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针对性、层次性地发展本国产业与对外贸易结构,从而充分发挥本国潜在的比较优势。

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实际看,相对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地区而言,中国在很多产业市场领域均具有强势的比较优势。在双方甚至多方的经济贸易中,要发挥取长补短的优势,在实际的表现中,与某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劣势产业反而是优势;与某些国家相比,中国的优势产业反而不具备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不能只看到短期的贸易红利(金缀桥等,2022)[2],若只关注静态比较而固守旧的贸易格局,贸易结构将得不到调整优化,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一直都在立足国内市场、国内经济优化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创新。比如,前期中国更注重比较成本,以此来通过压缩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后期中国不仅要兼顾比较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短期投入的成本,即不再着眼于短期的蝇头小利,而是重视长期的贸易结构调整,真正体现出价格贸易条件优势。

3.贸易高质量发展理论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直接传达出了中央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对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决心与态度,也是当前“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内贸易的发展方向。《意见》中也明确提到了“高质量贸易要兼顾进口和出口”,对外出口贸易中,应加快由价格为主转向质量为主;进口贸易方面,强调要加快扩大高质量中间产品进口(王宁,2022)。[3]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出口多元化、附加值高的商品货物,在兼顾商品质量和出口规模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兼顾贸易自身内部的效率问题。换言之,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并不是单一的“商品交易”,而是涵盖了与贸易经济发展相关的多元化领域,如国家政治、科技、竞争力、贸易生态、配套制度、国际贸易法律、全球贸易规则等。戴翔等(2018)在研究中,进一步肯定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中国国内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4]正因如此,加快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对国内经济的高效率转型过渡与产业升级而言,将会更具促进作用。李鸿阶等(2019)的研究中,认为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保证出口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由“贸易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转为“贸易强国”“制造强国”“出口强国”的关键节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国家政府需要加大对外贸的扶持和调控,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一切以提升本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质量水平为准,适时优化和调整控制贸易政策。[5]在必要的条件下,集中主要贸易资源来“办大事”,将有限的资源力量优化配置,从而完成对贸易高质量实现基础积累。对此,马林静(2020)在研究中进一步就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列政策方案和建议,进一步肯定了对外贸易的高水平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6]

(二)研究现状

1.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结构的升级及其运行效率。中国自加入WTO 以来,对外贸易结构、进出口结构、产业研发与创新等一直在不断进步。目前在很多贸易出口领域,中国依然是出口大国、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受限于中国国情、国内外市场形势、产业资源配置的相对特殊性,尽管中国常年依赖价格优势、人力优势、时间效率优势来抢夺国际贸易市场,但同样一直具备着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贸易顺差一直逐年增大。

关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结构优化方面,结合业内研究动态看,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在贸易结构的转换升级上,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也体现在出口贸易的规模、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占比等方面(Baxter et al.,2003)。[7]此外,为弥补技术差距,Kuo et al.(2018)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且无论是农业贸易还是工业贸易、服务贸易,要想取得创新发展,就要在技术层面上取得进步。[8]因此,就目前看,贸易结构的升级是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Li et al.(2021)在研究中指出,尽管中国在很多出口领域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产品附加值整体偏低的问题,但依然无法阻碍中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进步、国际贸易影响力提升的既定现实。[9]邢斐等(2016)在研究中明确指出了“十三五”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主要趋向,必须加大实施和鼓励出口的力度,为起到激励效果,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水平,国家对外贸企业加大出口补贴,不仅有助于出口中间产品贸易,还有助于进口中间产品贸易。[10]刘林青(2016)指出,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绩效呈U 型分布。[11]Henn et al.(2020)以贸易双边数据为基础,研究了1962—2014 年166个国家的800 多种产品,通过研究发现,166 个国家市场的出口产品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投资、贸易政策、人力资本等都会影响出口贸易结构的转换升级。[12]从进口贸易角度看,裴长洪(2013)对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共计266 个子类展开研究,其结果充分表明了中国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同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呈现为正相关,其中适当扩大一些资本的进入,可以增加资本品进口,缩小初级品,优化中间产品进口。[13]曹伟等(2019)指出,中国对外贸易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降低对欧美国家产品的进口依赖。[14]Staiger et al.(2021)研究发现,在“十三五”中国加大了对部分大宗商品货物的进口,这主要是因为一般进口贸易结构需要最大限度依附市场,需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如中国进口大豆和棉花,此时国际大豆、棉花的价格不断持续上涨,而其他部分国际商品的价格反而偏低,国内进口则比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很多国家对某类产品的需求量增大,为最大限度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使得进口国对贸易结构的控制力变得很有限。[15]裴长洪和刘洪愧(2020)指出,稳定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增加服务出口的全球占有率,抢占数字贸易,有利于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16]

鉴于此,笔者认为以价格贸易条件来作为贸易条件评价测算的指标,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目前学界针对对外贸易及其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认为市场集中度越高,相应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最终导致中国整个贸易结构的稳定性不高。如杨珍增和杨宏(2020)针对美国301调查的研究中证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无论是出口贸易还是进口贸易,或者是不同贸易服务对象,如果彼此间形成不了合力,会经常被单位部门将产品从清单中剔除,以起到压缩控制成本的效果。[17]在出口贸易中,自身商品成本越高,相应地贸易量的增长与贸易结构受到的影响变得更为积极一些,否则优势会很薄弱(Gries et al.,2014)。[18]汤婧和夏杰长(2020)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建设、外贸企业贸易创新驱动等多层面,系统评价和总结了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下的进出口贸易基本结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影响。[19]

2.价格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

关于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目前学界关注较多的是国际贸易与本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而专门针对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与本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较少。结合过往的诸多实践看,可以借助大量的数据,分析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Kwan & Cotsomitis(1991)以及Kwan & Kwok(1995)在早期的一系列研究中,用大量数据与结果论据证实了贸易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是非双向的直接影响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彼此动力因素之一。[17]Groizard(2015)进一步探究了“动力因素”关系,认为一个国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提升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与规模,随着相关产业结构越来越成型,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一定会影响和促进着国内的产业升级,如此一来,通过改变产业的发展基础,成为影响国内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22]陈昌兵(2021)指出,对外贸易和GDP 的关系呈“倒U 型”,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对GDP 的贡献率有所下降。[23]李正梅等(2015)研究指出贸易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影响,可以通过细分进出口贸易市场,来分别探究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增长所扮演的角色作用。[24]涂熙玲(2020)集中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别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每一次大宗商品货物进出口交易,均能显著提升本国的宏观经济增长。[25]杨曦和徐扬(2021)指出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降低了贸易不利因素对GDP 的影响,有助于中国GDP 的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如前文中提到的价格贸易条件,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中国与贸易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契合问题,规避双方在商品货物买卖中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如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26]

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一)中国国际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1.进出口贸易规模

如表1所示,2008年至今,中国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平稳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贸易顺差逐年增大,基本符合中国价格贸易条件下的贸易预期,而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

表1 2008—2022年进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2.经济增长规模

如表2 所示,尽管2020 年、2022 年主要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仅为2.3%和3%,为进入21世纪历史最低水平,但2021年伴随着政策的加持以及对外贸易强势的表现,依然创造了近十年的历史新高,为8.4%的增速。可以进一步看出,从2021年开始,尽管是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中国在近两年国内社会消费拉动不足的基本形势下,出口规模依旧持续大幅攀升,极大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确保了国内外市场始终处在一个健康、协同、平稳的阶段。

表2 近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二)贸易高质量需求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通过表1 和表2 相关统计数据,进一步观察到关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顺差)现状与国民经济增长现状的关系。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整体关系愈发显著。加上政府对国内经济市场、国际贸易市场形势现状的及时审视和政策调控,使得国内经济与国际贸易长期以来呈正相关性。当国际贸易滞后时,会通过国内经济的调控来改善;当国内市场消费不足时,或者某领域市场产能过剩、某领域市场资源不足时,会通过调整国际贸易市场和进出口价格来寻求完善。要最大限度保障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保证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壮大,同时兼顾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贸易质量。因此,结合上述价格贸易条件与中国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关系描述、进出口规模及其相关数据现状,将进一步围绕着2023 年中国大部分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部分农产品、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价格波动的彼此影响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023 年1 月—6 月,大米的国际价格呈继续上涨的态势,所以中国减少了对大米的进口。与2022年上半年同期相比,中国大米进口规模下降了49.6%。同时,小麦的国际价格开始止跌回升,但回升速度较缓,且整体价格还是处于比较稳定的区间,2023 年1 月—6 月中国进口小麦的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62.1%。

此外,玉米的国际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波动幅度也比较大,2023 上半年中国对玉米的进口规模,较2022 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1.5%,这与2022 年和2023 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市场的情况基本相符。据统计,继2022 年国内市场小麦价格增长之后,2022年下半年一直到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国内玉米价格、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等加工行业,单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也使得国内鸡鸭、禽蛋市场的养殖成本增加,消费市场价格也有小幅度上涨。由此可见,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玉米进出口规模,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复杂。以大米为例,大米价格继续上涨,表明国际范围内对大米的需求明显增强。同时期中国大米种植产量继续稳步提升,能够确保国内市场供需,所以国内大米进口下降,出口增长。从大豆的进出口贸易看,国际价格持续上涨,表明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地区)对大豆的需求比较强烈。同时也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工农业产业、加工企业,均离不开大豆,这也是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2023 年1月—6月中国进口大豆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了13.6%。

2023 年1 月—6 月,国际棉花价格继续延续下跌态势,中国进口棉花的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滑49.5%;食用植物油方面,国际价格较2022 年大幅上涨,进口食用植物油的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4 倍;食糖价格小幅度回升,进口同比减少了37.8%;猪肉国际价格继续攀升,猪肉进口规模较2022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16.5%。此外,牛羊肉国际价格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和下跌,但中国牛羊肉进口规模均同比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牛肉价格上涨,进口增幅6.8%,而羊肉价格下跌,进口成本偏低一些,所以增幅23.7%。

从中可以发现价格波动对中国农产品大宗商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其中刚需类的农副产品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均不影响中国以进口为主的基本态势,但影响着进口的规模、交易的增长幅度;普通农作物国际交易买卖中,价格上涨类农产品和价格止跌回升类农产品,中国都是以进口为主。原因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大量进口某类农产品,所以一定程度上才影响该类农产品国际价格持续上涨。反之,价格下跌类的大多数农产品或农副产品中,中国进口规模均有明显下滑。同理,这也基本表明了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的基本秩序,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减少了对某类农产品农副产品的进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价格下滑的态势。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1.价格贸易条件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现状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波动,总体是以价格贸易条件(标准)不断变化而发生的正常波动。因为贸易条件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指标,其并不是实质性的变量,变量是“价格”贸易条件或“其他”贸易条件。如价格波动后,直接导致的贸易利益的变动。贸易利益的变动,包括对中国贸易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形。从近十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总的经济增长波动并不显著,而引发的最直接变动及贸易利益的变动,则是一直朝着对中国贸易比较有利的方向发展,即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一直处在平稳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综合表1、表2 和图1 看,可以进一步印证以上讨论与分析,这与国内外的文献学术观点也高度一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加入WTO 之后,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壮大。为谋求更好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地方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不断推进和配合进出口贸易深化改革。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到2012年,相较于全球大多数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中国经济实现了全方位变革。无论是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还是国际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无论是在过去的十年里(2012—2022 年)不断遭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连续经济制裁、科技制裁,还是疫情数年的影响,均无法阻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出口贸易历史顺差持续扩大的现实。总之,虽然相关贸易数据会有所波动,但总体是向好的。正因如此,国家在“十四五”趁势加快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改革,尤其是在2020—2022年面临油价持续上涨、新冠疫情暴发等因素,全球经济总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3%左右,其中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图1 近十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单位:亿元)

2.价格贸易条件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具体表现

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等,一直作为衡量和测算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质量的主要标准与方法,符合中国宏观经济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评价。无论是21 世纪初期,还是“十四五”,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壮大,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显著,在国内生产总值、拉动国内消费、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促进就业层面,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

具体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贸企业总数接近60 万,较2021 年12 月同比增长了5.6%。其中,民营企业占到了51万家,同比增幅7%,贸易总额为21.4 万亿元,增幅保持在12%以上。2022 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占到了贸易总值的50.9%,国企占比49.1%。民营经济较2021 年增加了2.3 个百分点,充分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整体形势良好,贸易结构体系、贸易企业分布、总体质量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较好、稳步提升的态势。换言之,这一现实表现与“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国家不断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等政策目标基本吻合。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充分表明了“进出口贸易良好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结合大量前沿数据以及理论分析论述,基本能够对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水平质量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即“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良好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兼顾商品质量和出口规模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兼顾贸易结构效率的问题。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并不是单一的“商品交易”,而是涵盖了多元发展领域,包括国家政治、科技、竞争力、贸易生态、配套制度、国际贸易法律、全球贸易规则等。因此,无论是从国内外学者文献归纳梳理的结论看,还是从大量前沿数据现状对比分析看,均可以从中发现进一步重视和加大对外高质量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对外出口贸易,对中国国内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加快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对国内经济的高效率转型过渡与产业升级而言,将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针对价格贸易条件下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需求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首先,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既定战略。无论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是2020 年暴发的新冠疫情,每一次全球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几乎都会对中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市场形势带来错综复杂的变革。面对这种局面,唯有始终把握好创新趋势,努力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高点,才能有效应对风险。要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建立以外贸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出口贸易的附加值、多元化发展、增加和壮大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对中国进口贸易而言,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扩大对外贸易的认识,扩大中国对外贸易总规模;另一方面,借此可以培养一批新型的、有创新意识的民营企业。

其次,继续扩大内需,持续改善国内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加大出口贸易规模,分担国内市场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进出口贸易规模已经超过50%的广大民营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享受国家税费补贴待遇的同时,以开发更具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品为目标,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责任。

最后,持续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关于价格贸易条件波动影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即要达到长久稳定贸易的目的,稳定好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尽量避免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做到满足内需、适度储备(如石油、锰、铁等一些矿产资源),顺势推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效增长。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因国际价格大幅变动所造成的资源紧缺问题,中国可以积极主动出击,适当给予合作国家(地区)一些额外的贸易优惠。如适当加大进口增值税优惠等,解决零关税激励政策早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问题。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进出口进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
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