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研究

2024-03-16吴海玲

价格月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权益调控价格

吴海玲

(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一、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一)价格调控政策的内涵和作用

价格调控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的干预以达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目标的政策体系,通常包括限价政策、价格监管政策、反垄断政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价格调控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直接作用:一是避免劣性竞争。在互联网时代,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产品同质化又很容易导致价格恶性竞争。为维护品牌形象及保证产品适度利润空间,就需要进行一定的价格管控,避免劣性竞争。二是防止窜货。所谓窜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长期利益于不顾,进行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的行为。为保障渠道的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必须对市场窜货行为进行把控。三是提高企业利润。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盈利才能生存下去,价格调控政策应通过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这三个直接作用还会派生出一系列其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稳定商品价格。价格调控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商品价格稳定。通过限制价格的过度波动,保护消费者免受剧烈通货膨胀或通缩的影响。稳定的商品价格有助于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鼓励消费和投资。

第二,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贬值和生活成本上升,而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市场监管来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实行货币紧缩政策或限制信贷扩张,控制通胀率。

第三,促进竞争。价格调控政策可以通过加强市场竞争,防止垄断或操纵价格的行为。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四,保护弱势群体。价格调控政策可以保护弱势群体免受过高价格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价格补贴或限制价格上涨,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适中,以此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

第五,维护社会稳定。价格调控政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将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竞争,减轻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涵和作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包括价格适中、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信息安全等内容。[2]

保护消费者权益,必须规范金融机构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改善市场环境,推进社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切实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费者权益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权益保障权等,以法律、道德等手段予以切实保护,防止商家进行欺诈行为,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公平、合法、诚信的交易环境。[4]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有助于提升市场消费需求。必须促进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如果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消费者会感到不公平、不满意,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动荡。因此,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可以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感,维护社会稳定。[5]

(三)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各司其职,但相互包容、相互促进。

1.价格调控政策蕴涵着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必须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根本立足点,发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效能。价格调控政策主要包括限价政策、价格监管政策、反垄断政策等,每一项都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功能。

一是限价政策,通过限制价格过度涨跌,让消费者免受价格巨幅波动损害。如当市场供应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价格补贴、限定购买数量和次数、票证限制等方式控制价格上涨幅度,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保护消费者权益;当市场供应过剩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收购保护价、以旧换新、向消费者提供补贴等方式来促进商品销售,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进而让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二是价格监管政策,即通过监管市场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如加大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力度,让消费者获得真实而准确的信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反垄断政策,通过反垄断防止优势企业形成垄断而不断抬高价格,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商品和服务。[6]

此外,价格调控政策在平衡市场供需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如在遭遇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突发事件时,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价格调控政策,有效调整市场供需,降低资源浪费和供需不均衡风险,进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7]

2.消费者权益保护也蕴涵着对价格调控政策的运用。保护消费者权益,没有价格调控政策的支持是不行的,因为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消费者支出的多寡。消费者非常关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价格调控政策必须响应消费者的呼声,出台的价格调控政策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8]

3.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密切关系,为二者之间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良性互动关系如果形成,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使二者的效能都得到放大,进而产生新的效能。

首先,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会放大价格调控政策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效能。价格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近些年来,政府出台的价格调控政策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效能日益显著。2022年,全国市场监督管理反垄断执法案件达到886件。2023 年5 月3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查处了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责令远大医药和武汉汇海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远大医药违法所得1.49 亿元,并处以1.36亿元罚款,罚没款合计2.85 亿元;没收武汉汇海违法所得3092.48 万元,并处以412.68 万元罚款,罚没款合计3505.16 万元。[9]有力遏制了两家企业的垄断行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其次,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会放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价格调控政策的指引效能。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价格调控政策日益注重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稳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通过加大调控力度,中国食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鲜果价格上涨6.0%,猪肉价格下降6.8%,鲜菜价格下降3.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后的核心CPI 同比上涨0.7%,涨幅都不大,有力保护了消费者权益。[9]

再次,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会产生新的效能。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互促共进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还会使二者产生新的效能,如理顺政府各部门间、政企间的关系等。按照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宗旨,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尽职尽责,对市场进行价格调控,让消费者安心消费;落实消费者参与定价的权利,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及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必须建立听证会制度,征求消费者意见。[10]

二、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其良性互动关系的发展现状

(一)价格调控政策发展现状

世界多个国家实施的价格调控政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以下几个国家的价格调控政策比较典型:(1)中国。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价格调控政策,主要致力于维持物价稳定,包括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如粮食价格、油价和电费等。此外,中国还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上涨。(2)美国。美国的价格调控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即通过供需关系来决定价格,但政府也会对一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干预,如能源和食品。(3)欧盟。欧盟的价格调控政策比较多样化。一些成员国对药品价格和电力价格进行监管,一些成员国对一些重要行业如电信和邮政服务的价格进行监管。(4)印度。印度政府主要通过控制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调控市场,如对粮食、肥料和燃料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监管,并通过定量分配来控制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应。(5)日本。日本政府对一系列农产品设定了最高限价,以维持物价稳定。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价格调控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市场供求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价格调控政策有:(1)价格监管政策。对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调控,以确保物价稳定。(2)物价补贴政策。对某些价格高昂消费品进行补贴,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此外,还对农产品、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实施价格补贴,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实施价格补贴,以稳定物价。(3)税收政策。对某些商品和服务降低税收,以维持物价稳定,防止物价大幅波动。(4)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升准增息等措施,以控制物价上涨;或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等措施,以促进消费。(5)财政政策。主要采取了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以治理消费疲软,价格下跌,防止企业破产倒闭。[11]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类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如美国早在20 世纪初就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从20 世纪初开始,随着此后日益高涨的消费者运动的推动,美国形成了成文法与判例法并重,联邦立法与州立法相结合,综合运用民事、刑事、行政法律手段的法律体系。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消费者保护基本法,而是由众多单项的成文法和长期积累的大量判例来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体系。在近100年的时间内,美国先后制定了《纯正食品药品法》《食肉检查法》《联邦商业委员会法》《商业管制规则》等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规定。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实施,对保护消费者权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组织机构保护。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处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如美国主要由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负责保护消费者权益。(3)质量安全监管保护。主要指国家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如欧盟建立了一套严格的CE 认证体系,以确保产品符合欧洲标准,切实保护了消费者权益。(4)投诉机制保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消费者投诉机制,以便消费者投诉。(5)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数字消费者权益保护。如欧盟于2019年出台了数字服务法规,以保护数字平台上的消费者权益。[12]

此外,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服务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迎接智能化、数字化、共享化消费带来的新挑战,在促进“一老一小”消费权益保障、夯实消费质量安全基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2022 年,老年和未成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以加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消费群体的权益保护、打击电信诈骗、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大力维护和促进消费公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7%,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均下降0.2%,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3%,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1%。2023 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见图1)。说明物价稳定,消费者权益保护达到了预期目的。

图1 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

(三)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发展现状

在实施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过程中,高度重视二者之间的衔接和贯通,排斥性基本得到消除,二者之间已经基本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加强对一些行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控,以保障民生必需品的供给和价格稳定。[13]根据2021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情况》,中国重点监管的价格目录包括成品油、天然气、电力、药品等共计25个品种。2021年,全国价格监管部门检查价格违法案件11.7 万起,罚没资金28.4 亿元。2023 年,旅游市场被新冠疫情抑制的需求得到恢复,并日益火爆,各地价格监管部门进行了特别监管。如2023 年“五一”期间,江西对15 起旅游领域价格违法案件进行立案查处。[14]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广泛关注,多部门协调联动,与价格调控政策形成了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2023 年5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显示,中国已经把受理消费投诉、处理消费纠纷作为政府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职能,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色和优势。2022 年,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消费投诉渠道,积极妥善处理消费投诉,极力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100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建立人工客服热线,155 家企业接入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0%以上,有效响应了用户诉求。交通运输部就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监督、投诉举报及咨询服务开通全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热线12328,提供24 小时在线服务;坚持地方为主、联网运行,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显著提升处理投诉举报、提供咨询服务等服务能力,2022 年度共计处理投诉案件185.0 万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乘客诉求。2022 年1 月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上线全国12315 移动工作平台,实现12315办理向移动端延伸,切实提升12315工作效能。通过全国12315平台、电话、传真、窗口等渠道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和咨询2940.8 万件,其中投诉1310.4 万件,举报472.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45.2亿元。[15]

可以看出,中国积极运用价格调控政策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而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动态调整价格调控政策,两者之间的排斥性正得到消除,初步实现了二者之间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

三、价格调控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对二者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调控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价格歧视。价格调控政策可能导致价格差异化,使得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地区或消费者之间价格不一致,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进而引发消费者不满意。如对某些群体提供补贴或优惠政策,而其他群体不享受此待遇,这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当政府对不同产品或服务设定不同的价格限制时,可能会引发市场上的价格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扭曲市场机制,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价格歧视问题在价格调控政策中较为常见,政府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或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限制,导致消费者面临不公平待遇。如对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可能造成一些消费者不能承担的高额价格,而其他消费者则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从而引发不公平现象。[16]

二是可能扭曲市场机制。价格调控政策可能通过干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破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这会阻碍市场发挥效率和创新作用。价格调控政策可能会抑制市场的竞争性,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通过限制价格的干预方式可能会压缩企业盈利空间,降低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价格调控政策会干预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当控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造成商品短缺;当控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会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如此一来,市场不能自发地决定商品价格,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选择。价格调控政策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当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干预市场供求关系时,可能会出现供应量减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还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商品短缺、高价销售等现象,进而损害消费者权益。[17]

三是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价格调控政策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出现,致使企业和消费者难以了解真实的市场价格和商品质量,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一方面,政府的信息远远不如市场主体丰富和及时,因此,政府在进行价格调控时,会根据不完全信息作出错误决策。另一方面,当政府对某个行业或产品实施价格管制时,市场参与者可能不能获取到准确的市场价格信息,从而难以作出准确的决策。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还会导致市场资源的低效配置。[18]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消费者与企业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不了解商品真实信息,而企业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经常面临着商家提供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商家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而消费者往往只能凭借有限的信息作出决策。消费者难以全面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和风险,非常容易受到误导和欺骗。[19]

二是消费者经常面临商家不合理的条款和条件。某些商家在合同中往往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和条件,借以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不明码标价、隐瞒产品质量问题等。部分商品搭配不合理的使用限制、免责声明等条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处于弱势,只能接受这些条款。再比如一些服务提供商可能在合同中设置了不合理的退款政策、捆绑销售条款或免责条款,使得消费者在发生纠纷时不能获得应有的赔偿。[20]

三是消费者的一些维权渠道无效。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可能面临维权渠道不畅通、效果不彰显等问题,这意味着当消费者遇到纠纷时,很难及时进行维权。现有的消费者维权渠道效率低下,维权周期长,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虽然国家和地方都设立了各种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构,但实际上,这些机构的效率较低,处理速度慢,甚至存在贪污腐败问题。这使得消费者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维权支持,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

四是消费者经常面临虚假广告和欺诈行为的误导和侵害。部分商家通过虚假广告和欺诈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接受其服务,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商家有的是夸大宣传商品功能,隐瞒真实信息,有的是收取不合理费用、强制推销商品,还有的是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这些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三)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市场失灵。价格调控的目的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但在价格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失灵,这可能破坏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形成机制,影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而无论是商品短缺还是供过于求,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当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时,可能削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进而增加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二是导致分配的不公平。价格调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或一些地区获得更多的优惠和补贴,其他消费者或地区得到的优惠或补贴较少,导致分配不公平,从而限制竞争和创新。

三是导致消费者购买决策失当。价格调控政策往往伴随着复杂的限制和规定、信息滞后、扭曲市场供求关系等问题。首先,价格调控政策往往伴随着复杂的规定和限制,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价格调控政策的具体规定和影响,难以作出合理的消费决策。其次,出台的价格调控政策存在时滞问题,政府根据不完全信息进行价格调控,难以准确判断价格水平,难以给消费者提供及时准确信息指引。再次,政府干预价格往往会改变市场供需关系,使消费者难以获得准确的商品价格和质量信息。这些都会导致消费者不能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其权益保护。

四、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优化策略

(一)价格调控政策优化策略

第一,动态调整价格调控政策。价格调控政策的效力、效果往往取决于其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价格调控政策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鼓励市场自主进行价格形成。政府在制定价格调控政策时,要加强市场调研,更准确地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结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错误决策;要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鼓励市场供需的自由调节,更好激发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1]

第二,完善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政府应不断完善监管机制。要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止垄断或不正当竞争,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在制定价格调控政策时,应允许市场竞争发挥作用,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建立统一的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加强价格监管部门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确保价格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和惩罚机制,打击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第三,提高出台价格调控政策的信息透明度。一是要加强市场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公开透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市场价格、商品质量信息,并鼓励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提高消费者对市场的了解和选择能力;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及时惩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要提高政府公报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信息对称性,同时鼓励企业主动披露信息,以便政府调控;四是要加强对价格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监测和核查,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22]

第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漏洞;二是要建立快速便捷的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渠道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消费者信心和满意度;三是要加大对价格欺诈和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设,使消费者可以借助组织的力量来摆脱维权的各种阻挠。

第五,推动市场竞争和创新。一是要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和破除市场壁垒,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提高市场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二是要加强政府对价格调控政策的评估和监测,及时修正政策,避免政策的负面效应对市场造成长期的扭曲和不良影响;三是要鼓励企业创新,提高效率,维持公平竞争,为价格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四是要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策略

第一,增强信息透明度。政府和企业虽要各司其职,但也要协调联动。政府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管,督促企业给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准确、易懂的产品信息,包括价格、质量、效果等,使消费者决策有可靠的依据;企业要主动公开真实信息,完善产品和服务信息披露机制,给消费者提供清晰明了的价格、产品质量和性能标识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作出恰当的购买决策,努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任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如果得不到执行,就发挥不了作用。一是要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确保合同公平合理,消除不合理的条款;三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四是要提高处罚力度,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五是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第三,完善维权渠道。要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渠道和机制,确保消费者能够便捷地申诉和解决问题。一是要提供多样化的维权途径,包括在线投诉平台、消费者热线等,提高消费者维权效率;二是要建立快速高效的消费者维权机制,提供方便快捷的投诉处理渠道,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反映问题,简化维权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三是要加强对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法律支持,确保他们的维权行动能够得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第四,加强教育和培训。要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权益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线上讲座等方式向消费者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消费者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五,加强消费者组织和社会监督。一是要支持和鼓励消费者组织发展,鼓励其积极参加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和评价,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力量;二是要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推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23]

(三)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关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完善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对现有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同时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实现无缝衔接、前后一致和彼此协调。

第二,进行持续监管和评估。一是要加强对价格调控政策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实施能够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和评估机制,切实发挥价格监测和评估机制的作用;三是要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三,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首先,政府应加强价格调控政策的信息公开,向消费者提供清晰、准确的政策解读和指南,帮助消费者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变动;其次,企业应公开价格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价格,提高市场透明度,避免价格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发生。

第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一是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建设,堵塞法律漏洞,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二是要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三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建立快速便捷的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维权效率;四是要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法律法规框架;五是要加大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同时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

第五,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鼓励更多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减少单一供应商垄断现象,提高消费者的话语权和选择权。适当放松管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供求关系在自由竞争中调节价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六,增强制度创新和规范引导。通过制度创新和规范引导的方式,平衡价格调控政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如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确保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公正和合理;推动价格决策和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和调控规范体系。政府应加强对价格调控政策的研究和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和消费者遵守价格规范,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权益调控价格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漫话权益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价格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价格
价格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