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绘画构图的形式和原则

2024-03-16龙大鹏谌誉中

东方收藏 2024年1期
关键词:构图形式原则

龙大鹏 谌誉中

摘要:构图可以说是任何绘画形式成败的关键,好的构图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创作者的想象意图、审美指向和思想情感,陶瓷绘画也不例外。纵观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业界对陶瓷绘画构图的论述依然不够充分。陶瓷绘画装饰主要包括绘画类和图案类,对前者大多强调借鉴中国画的构图而忽略了陶瓷绘画构图本身的独特性,对后者却较少从构图布局层面进行讨论,而陶瓷绘画的构图理应包括这两类形式。因此,分析其特有的构图形式和原则有助于总结陶瓷绘画构图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陶瓷绘画;构图;形式;原则;陶瓷图案

一、陶瓷绘画构图简述

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在起源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上已出现人物、动物和几何图形等纹样。进入汉代,中国画发展迅速,但陶瓷绘画因材料和工艺的限制而停滞。直到唐宋之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陶瓷绘画艺术才得以快速发展,呈现出不断流变的特征。现今,在解构主义和后现代艺术的影响下,陶瓷绘画构图更加多元、自由和创新。陶瓷绘画在构图上与中国画联系紧密,虽有所借鉴,但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构图的形式和原则上。

二、陶瓷绘画的构图形式

清代张九钺著作《南窑笔记》将陶瓷的器型分为圆器、琢器、雕削器、镶器和印器五种类型[1],而陶瓷绘画因载体的造型各异,可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对于立体陶瓷绘画,“适器造型”为其创作关键,是必须遵循的构图规则。平面陶瓷绘画则与中国画的构图法一样,画面注重主次、虚实、平衡、节奏和空间等因素。

陶瓷绘画的构图,是画家主观利用想象力,按照形式美法则,结合陶瓷造型因素,使画面物象具有条理性和节奏,从而组织成既变化又协调的艺术性画面。

陶瓷绘画的构图具有不同的形式及其相对应的原则。对于陶瓷绘画的构图表现形式,孔六庆在《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中将其概括为四种类型:“总结一下自古以来陶瓷绘画在器皿上的装饰方法(构图表现形式)的话,大概能得到通体型、开光型、分段型、分面型这四种类型。”[2]通体型,即整体连续图案装饰,构图呈现完整连贯的视觉画面;开光型,通过画框突出描绘对象或丰富装饰;分段型,将器皿表面分成连续带状装饰或独立画框;分面型,如四方、六方的镶器,每面独立描绘内容。这些构图类型在陶瓷绘画中创造了丰富的装饰形式。

三、陶瓷绘画的构图原则

陶瓷制品器型多样,通常陶瓷绘画主要用于装饰圆器、琢器和镶器,而很少装饰雕削器与印器。陶瓷的立体造型和圆转的观看方式决定了陶瓷绘画的局限性,不仅要受陶瓷“器”的观念和工艺性的制约,还要受到器皿上下、左右、内外、曲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陶瓷绘画必须遵循一定原则,要考虑画面形象的大小、留白以及画面整体的协调性。

陶瓷装饰分为图案类和绘画类,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运用。常用图案装饰边角,或通过图案分割形成开窗,窗格内或主体部分再配以繪画。这两类构图规律有所区别,需分别讨论。

(一)图案类

陶瓷图案就是把生活中的自然物象,经过抽象概括、均衡重复等艺术加工,使其在造型、构成等方面适合于陶瓷工艺和审美目的的一种设计形象或装饰纹样,并且是一种受到陶瓷材料、造型特点、烧制工艺等的限制以及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象。[3]

陶瓷图案的表现,其首要原则是遵循“适器造型”,这包含两个关键要点:首先,对陶瓷造型微妙变化的敏锐感知,包括对陶瓷造型的立线和曲面弧度与画面布局的处理关系,这有助于在分段装饰时恰如其分地把握装饰的位置;其次,必须熟知陶瓷图案的设计目的是确定画面边框以突显画面的功用,使陶瓷整体装饰中的各部分生动、和谐且富有趣味。“适器造型”的装饰图案应当充分考虑到构图的均衡、呼应、协调关系,做到器型与纹样相映成辉。

历代的陶瓷图案在“适器造型”的基础上讲求均衡、呼应、重复、对称、抽象和装饰性等原则,表现手法丰富,构图形式各异。其题材种类,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瑞兽等,不同的纹样符号具有各自的审美特点和象征意义。

就陶瓷图案的构图来说,高常清和邓建民在《陶瓷图案的装饰》一文中总结有折枝、缠枝、朵花、宝相花、团花、几何纹等。[4]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认为其主要构图形式包括折枝、缠枝、朵花、团花、宝相花、几何纹、锦地纹等,还有一些典型图案如龙凤、八宝、八吉祥和暗八仙等,都可归类为以上一种或几种形式的组合,姑且称为混合纹。

比如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的缠枝图案,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缠枝纹的构图形式一般有对向式和顺向式两种:对向式是通过两个对称的缠枝向左右方向均匀伸展而形成的一种对称布局;顺向式则以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展,以二方连续作为骨架,在上下呼应的同时,水平单向延伸,围绕着器型卷曲缠绕式描绘。缠枝纹饰通过这般设计能够生动展示出器型轮廓线的转折关系,从而丰富线条的视觉变化。缠枝纹多用于青花瓷,偶尔也用于粉彩瓷等。

而混合纹比较常见,组合自由、形式多样,如凤穿牡丹、缠枝龙等纹样。还有一些典型图案,如龙凤、八宝、八吉祥和暗八仙等,皆可与缠枝纹或几何纹等混合使用。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不同的图案装饰有着不同的构图形式。

(二)绘画类

前文提到,绘画类的陶瓷装饰构图可概括为通体型、开光型、分段型、分面型四种类型。开光型构图可用于多种器型,表现为具有一定弧度、不同形状的平面或类平面,因此与绘画构图规律大体一致。分面型构图大多出现在镶器的平面上,每个面都是一幅画,可独立欣赏。开光型画片和镶器的每个面都是平面或近似平面,表现为独立的画面,因此开光型和分面型的构图和绘画构图规律基本一致,只是基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而分段式构图有横向分段和纵向分段两种:横向分段分成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都可视为通体式构图,具有连续性;纵向分段一般就演变为开窗式,每一段都独立成画。因此,讨论陶瓷绘画构图主要是讨论通体型的构图原则。

相比较而言,通体型和分段型的构图和平面绘画的构图大不一样。根据陶瓷器型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和曲面等因素综合考虑,总结出陶瓷绘画构图具有依型构图、三维立体构思、平面铺陈和开合有致四大原则。

1.依型构图

上文提到,陶瓷造型是影响陶瓷绘画最主要的因素,器皿的不同造型决定了不同的构图方式,并随着器皿的圆转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感。优秀的陶瓷绘画作品是造型与绘画的完美统一,绘画凸显器型之美,而陶瓷造型成就绘画的独特表现。陶瓷上的画面尤其要注意与陶瓷上下边沿的呼应关系、与陶瓷造型立线的关系、与陶瓷横竖弧度的曲面关系。

如清乾隆款青花月影梅雀图瓶(图1),瓶身中间鼓底口收,呈橄榄形。作为画面主体的两棵梅花树前后交叉、相互错落,恰好树的主干也是中间鼓起相向环抱,树梢收紧,树的根部也是环抱式收缩,和整个瓶子的外形呼应贴合。喜鹊的位置安排在瓶身最凸起的部分,不仅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还恰到好处地点出主题。

2.三维立体构思

陶瓷绘画的通体式构图,利用三维立体的围合造型,实现横向排布的连续画面,无起点和终点,物象首尾连接,形成气脉相连的整体。其圆转的观看方式,有别于纸面绘画,观看时只能看到部分画面,有一种令人探寻或期待的感觉。观者通过不断移动目光,使画面朦胧感逐渐清晰,在想象中完成对画面的整合。合格的陶瓷绘画需面面有景,有多个观察角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皆成画面且符合器型。独具匠心的构图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观看,面面协调,连续性强,不觉突兀。

如元青花“昭君出塞图”大罐 (图2),直颈,圆腹,浅圈足,罐体呈横向分段构图。颈部有海水波涛纹,胫部绘缠枝莲纹,底部绘变形宝相莲花瓣。罐腹主体绘“昭君出塞”故事,以通体式构图表现了呼韩邪单于迎娶王昭君出塞北去的故事。画面绘有九位人物,分为三个场景,每场景各三人。第一场景展现了三名女子骑马而行,其中主角王昭君身着汉服,怀抱着琵琶,前后各有穿胡服女子。前面女子回头顾盼,后面女子目光朝前,一前一后的目光夹击突出了主体人物,作为主场景描绘非常精彩,且可一眼看完整;身着胡服骑马执鹰的是呼韩邪单于,他的前面有一骑马而行的匈奴使者,身后是一位赶马步行的随从。这名随从回头遥望的姿势恰到好处地连接起王昭君一行,此为第二个场景;第三个场景是在山谷中穿行的三个士兵,只露出半身,其描绘有藏有露、衔接自然、连续性强,配景错落有致,既连接了人物又丰富了画面,可谓首尾相接、气脉相连。

3.平面铺陈

在绢、纸上表现的中国画,用笔墨晕染和“三远法”表达的绘画空间,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而陶瓷绘画受陶瓷材料的制约,如素坯吸水性弱、白胎光滑不吸水,再加上青花或者釉彩的覆盖力强等特点,导致陶瓷绘画无法像中国画那样适于层层积染和表现深度空间。因此,陶瓷绘画布局注重平面结构,但不重深度空间。平面结构的形式美因素以疏密黑白的节奏关系为关键,知黑守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如清乾隆青花夹洋彩通景“桃花源图”双耳活环瓶,长颈,瓶腹圆润饱满,圈足外撇。瓶颈足均以青花装饰,瓶腹描绘“桃花源”通景图,设色明快,对比强烈。如其展开图(图3)所示,画面各景物以平面铺陈的方式布置,前景的树与桃花设色深浅有别,水中巨石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结合绘制,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并用坡岸、桥梁和河水连接,有虚有实且有连续感。中景在前景的间隔处穿插山石、丛树和亭台楼阁,以溪水通体圆转围合,自始至终川流不息。远景附于远山点树,穿插于前景和中景之间。整个画面勾染皴擦、层次分明,前景、中景和远景几乎不重叠,即使有重叠部分,也是后面的景物避让或虚化处理,不会出现如中国画那般前景遮中景、中景遮远景的层层叠叠的深度空间效果,原因就在于陶瓷绘画不适合表现深度空间,层层描绘显脏显乱。陶瓷绘画常用两个层次,前面的物象遮住后面的,一般不重合交叉,而观看方式也决定了陶瓷绘画主要看疏密节奏的黑白关系。

4.开合有致

陶瓷画面追求于细微处显功夫,画面除追求依形构图、三维立体构思和平面铺陈外,还追求画外之音,即画中物象要有开有合,富有韵律节奏。如明崇祯青花“高唐梦人物故事图”缸,其造型古朴,圆弧腹,平底。看其展开图(图4),缸外壁以青花绘“高唐梦人物故事图”,画面中一男子伏案而眠,头顶飞出云气,其意视为梦境,云气中四个仕女两两相对而立。男子右侧有侍童一名,绘以园林场景,有竹林、蕉叶、山石等,构图巧妙,描绘自然,搭配优雅的青花发色,显得生机勃勃。画面中的山石有顶天立地的、有半开半合的、有整体显露的,极富变化。云气大开大合,画中植物也是藏露并现,整个画面开合有致、节奏鲜明,极富装饰感。

当然,陶瓷绘画的开合关系并不特指此处列举的顶天立地式的开合。整体构图的开合关系,有露天,也有露地,还有既露天又露地的,但局部所描绘的山石树木、人车马船大都是藏露并现、开合有致的。

四、结语

陶瓷绘画和中国画在构图上有异有同,因此,陶瓷绘画构图不能孤立地进行理解,应从材质、画面、器型、工艺等诸多因素进行全盘考虑,采用各种装饰手法,把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审美意识以及绘画的工艺性、装饰性、艺术性结合起来,进而探寻陶瓷绘画独特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孙彦点校整理.古瓷鉴定指南三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84.

[2]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3]董建忠.試论陶瓷图案装饰构成形式[J].景德镇陶瓷,2010,20(01):14-15.

[4]高常清,邓建民.陶瓷图案的装饰[J].中国陶瓷,2007(12):100-101.

作者简介:

龙大鹏(1990—),男,汉族,江西赣州人。2017年硕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泰国孔敬大学视觉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本硕阶段为中国画,博士阶段为视觉艺术理论研究及创作实践,旁涉陶瓷绘画理论和应用。个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香江画廊和国内外私人收藏。

谌誉中(1985—),男,土家族,湖南怀化人。讲师,高级室内设计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泰国孔敬大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建筑及室内外环境设计。现为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怀化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构图形式原则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