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中市小麦品种对比生产试验小结

2024-03-15郭凤梅

农业装备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扬中市成穗率扬麦

郭凤梅,严 伟

(1.扬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扬中 212200;2.扬中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江苏 扬中 212200)

1 试验目的

为了提高扬中市小麦生产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及抗逆能力,选择10 个适合在扬中市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或有推广潜力的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为全市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保障。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试验田块位于扬中市八桥镇永福家庭农场,试验点田块交通便捷、排灌方便、地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机收割统一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确保秸秆粉碎质量,秸秆全量还田,耕深14~16 cm,旋耕2 次[1]。

2.2 试验材料

选用镇江市本地种植、推广潜力大、抗逆性强的10 个高产小麦品种,分别为镇麦18、镇麦21、镇麦25、镇麦16、镇麦12、镇16148、扬麦33、扬麦34、扬辐麦15、徽麦5 号。

2.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置10 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0.1 hm2,小区间留60 cm 走道。

2.4 田间管理

播种:10 个小麦品种均于2022 年11 月3 日机械播种,每667 m2播量均为12 kg。

肥料运筹:2022 年11 月7 日每667 m2施45%复合肥(15∶15∶15)40 kg,2022 年12 月6 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2023 年3 月6 日每667 m2施氮钾肥(30∶8)22.5 kg。

病虫草害防治:2023 年3 月1 日返青期每667 m2施50%异丙隆200 g+30%甲基二磺隆20 mL+20%优麦达50 g+50%双氟磺草胺15 g 防治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2023 年4 月12 日每667 m2喷施氰烯戊唑醇50 mL+10%噻虫高氯氟20 g+叶面肥。2023 年4 月19 日孕穗至扬花期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40 mL+10%噻虫高氯氟20 g[2]。

3 试验结果

3.1 生育期及茎蘖动态

调查10 个小麦品种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苗情。由表1 可知,10 个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2.9 万~19.5 万株,每667 m2高峰苗数为47.7 万~94.4 万株,成熟期每667 m2穗数为26.3 万~41.6 万穗,成穗率为42.1%~68.6%。其中,扬麦34 的每667 m2基本苗数最少,镇麦16 和镇麦21 的每667 m2基本苗数最多;徽麦5号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多,扬麦33 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少;扬麦33 的成穗率最高,扬辐麦15 的成穗率最低,详见表1、3。

表1 不同小麦品种每667 m2 茎蘖动态

冬前单株带蘖变幅在0.06~0.47 个,按照带蘖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列:徽麦5 号、镇麦12、镇16148、扬麦34、扬麦33、镇麦21、镇麦16、扬辐麦15、镇麦25、镇麦18。徽麦5 号冬前分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镇麦12,镇16148、扬麦34、扬麦33 比对照稍弱,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差距明显,详见表2。

表2 不同小麦品种冬前及春发分蘖对比

春发单株带蘖变幅为2.34~5.68 个,按照带蘖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列:徽麦5 号、镇麦12、镇麦25、镇16148、扬麦34、扬辐麦15、镇麦18、镇麦21、镇麦16、扬麦33。徽麦5 号春季分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镇麦12,镇麦25、镇16148、扬麦34 比对照稍弱,其他品种(系)较对照差距明显[3],详见表2。

齐穗期对照镇麦12(CK)为2023 年4 月13 日,镇麦21 与对照相同为4 月13 日,镇16148、扬麦34两品种(系)较对照早齐穗5 d 左右,其他品种较对照齐穗3 d 左右,见表3。

表3 不同小麦品种成穗率及生育期

对照镇麦12(CK)每667 m2高峰苗76.5 万苗、成穗率42.7%、有效穗32.7 万穗。徽麦5 号每667 m2高峰苗94.4 万苗、成穗率44.1%、有效穗41.6 万穗,该品种分蘖力强、高峰苗多、成穗率低;镇麦21、镇16148、扬麦34 每667 m2有效穗分别为38.6 万、35.7 万、35.6 万穗,较对照成穗率高,穗数明显多[4];扬麦33 和镇麦16 每667 m2有效穗和对照相仿32万穗左右,但扬麦33 成穗率最高;镇麦25、镇麦18、扬辐麦15 每667 m2有效穗分别为27.9 万、27.3万、26.3 万穗,与对照成穗率相仿或略高,穗数明显少。详见表3。

3.2 农艺性状

分别于小麦成熟期在各试验区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0 株进行考苗,测定植株株高、穗数、粒数。详见表4。

表4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农艺性状

各品种小麦株高变幅为79~97.4 cm,镇麦12(CK)90.4 cm,徽麦5 号最高,为97.4 cm,镇麦16 高92.6 cm;扬麦33 株高与对照相仿;扬辐麦15、镇麦18、镇16148 比对照略矮;镇麦21、镇麦25 较矮;扬麦34 最矮,为79 cm。

各品种小麦千粒重为40.5~54.3 g,对照镇麦12(CK)51.8 g,比对照高的有3 个品种,镇麦16 最高,为54.3 g,其次是镇麦18 为53 g,扬辐麦15 为52.5 g;镇麦25 和镇16148 比对照略低,分别为49.1、47.9 g;镇麦21、扬麦33 、徽麦5 号3 个品种在45 g 左右;扬麦34 最低,为40.5 g。

各品种小麦总粒数为30~44 粒,对照镇麦12(CK)38.5 粒,比对照多的有3 个品种,扬麦34 最高为44 粒,其次是扬麦33 为42.6 粒,扬辐麦15 为40.1 粒;比对照少的有2 个品种,镇麦25 和镇18分别为37.8、37.5 粒;镇麦16148、镇麦21 比对照少3 粒左右,分别为35.9、35.2 粒;徽麦5 号最少为30 粒。

各小麦品种每667m2实产变幅为511.8~618.1kg,从高到低依次是:扬麦34、镇16148、扬辐麦15、扬麦33、镇麦21、镇麦18、镇麦12、镇麦16、镇麦25、徽麦5 号。镇麦12 为对照,比镇麦12 增产的品种(系) 有6 个,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扬麦34、镇16148、扬辐麦15、扬麦33、镇麦21、镇麦18,分别增产9.4%、6.1%、4.7%,3.9%、2.8%、2.6%。扬麦34、镇16148、扬辐麦15 增产幅度较大,其他品种(系)增产幅度为2%~4%。比镇麦12 减产的品种(系)有3个,分别是徽麦5 号、镇麦16、镇麦25,镇麦16 和镇麦2 减产幅度为8%~9.4%,减产明显。

4 抗逆性

对试验的品种(系)成熟期病虫害及倒伏状况进行了考察。镇麦21 白粉病中度发生,考察30 张叶片有20 张感染;徽麦5 号白粉病轻度发生,考察30 张叶片有2 张感染;其他病虫害基本未发生。参加试验的品种(系)均未倒伏。

5 试验结果及主要品种(系)简评

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建议在扬中市扩大示范、推广应用扬麦34,镇16148、扬辐麦15、扬麦33 品种,搭配种植镇麦21、镇麦18。

扬麦34: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有效穗足,成穗率高,实产最高,比对照镇麦12 增产9.4%。镇16148:是镇江市农科院育成小麦新品系,有效穗足,千粒重高,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综合性状较好,实产排在第二位,比对照镇麦12 增产6.1%。扬辐麦15:该品种穗层整齐,熟相好,抗性好,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实产第三,比对照镇麦12 增产4.7%。扬麦33:该品种有效穗较多,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熟相好,穗型大,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实产第四,比对照镇麦12 增产4.7%。镇麦21:该品种有效穗多,成穗率较高,穗型略小,千粒重一般,实产第五,比对照镇麦12 增产2.8%。齐穗期与对照镇麦12 相仿,白粉病中度发生[5]。镇麦18:该品种穗型大,穗层整齐,熟相好,千粒重高,但有效穗不足,实产第六,比对照镇麦12 增产2.6%。

猜你喜欢

扬中市成穗率扬麦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两个百分百”守牢安全底线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中市欧美同学会“白、扬”村企结对帮扶活动成功举办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分蘖期控制灌溉对土温及水稻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