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共舞,舞出最美夕阳红
2024-03-15徐方方程奥
徐方方 程奥
舞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都可以看见热闹的舞龙表演。不久前,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举办了“特色社区社会组织嘉年华”活动,现场有一支高龄舞龙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手中的“龙”时而腾飞,时而回旋,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不断喝彩。
舞龙既增添乐趣,又收獲健康
“哇,太精彩啦!像真的龙在飞舞一样!”看到老年舞龙队的表演,一旁的小朋友边鼓掌边赞叹。
这支老年舞龙队名叫“大桥社区太极队”,是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19个特色社会组织之一。这个团队共有团员30多人,平均年龄75岁。
每天清晨,他们都会聚在一起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舞太极扇。80岁的董淑忠打了40年太极拳,是这些团员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比如被腰疼困扰多年的79岁高庆勇、患有脑梗的82岁朱志清……
随着队伍逐渐壮大,大桥社区太极队琢磨着再增加一些锻炼项目。“打太极拳可以养心,让咱们老同志的身心得到放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新添的项目最好也能符合这样的条件。”66岁的刘爱丽说。后来大家一致选择了舞龙。
除了遇到恶劣天气,他们每天都会锻炼两小时。76岁的付继锋说,舞龙既给他们的锻炼增添了乐趣,又让他们收获了健康,“高庆勇的腰疼轻了不少,朱志清患了脑梗后,开始手连筷子都拿不稳,现在双手活动自如”。
弘扬传统文化让他们更有动力
随着《中华龙舞起来》的音乐声响起,五彩缤纷的“中华龙”腾空而起。88岁的毛同山说,每当此时,他都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退休前,毛同山是铁路工程师,完全没接触过舞龙。在跟着大桥社区太极队锻炼的过程中,他也喜欢上了舞龙。
“整条‘龙有10多米长,由一根根细杆支撑,舞起来也是需要技巧的。”说着,身着“龙衣”的毛同山便舞动起来。为了提升舞龙技艺,他还专门跑到郑州西郊的舞龙队取经。他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舞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我们虽非专业队伍,但也希望能舞出水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舞龙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让我们多了一重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这让我们更加有了动力。”72岁的付华说道。
“打太极拳、舞龙,让我们有了好身材、好身体,让我们可以健康地变老。”在79岁的刘淑珍看来,舞龙舞出了老年人的精气神。
(摘自《河南商报》2023年11月2日,为民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