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4-03-15朱磊明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養,以中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分析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探索职业精神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提出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团队建设为支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策略研究——以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课题编号:ZYB354)的研究成果。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坚持培养建筑专业技能人才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及团队合作精神,追求完美的建筑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加大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五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共获2块金牌、8块银牌、若干块铜牌。通过对部分获奖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高于同类人员,工作适应性较强,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但由于之前缺少对学生的职业精神、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总有毕业生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出现学生随意跳槽、不讲诚信等现象。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团队、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就业稳定,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明显提升,近三年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开展企业调研,确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目标
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学校通过对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一线工作者。同时,他们能够独立识读图纸,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知道如何施工和计量计价,能够使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等工具完成工程数据处理。教师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出他们在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做好岗位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实施“123N”建筑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寻找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路径
根据国家的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探索立德树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以技能为抓手,搭建多个平台助力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在泰州市建筑职教集团框架下,实施 “123N”建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1条主线,立德树人;2元协同,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3个平台,教学平台(教学创新团队)、学习平台(技能工作室)、竞赛平台(省级、市级、校级三级技能竞赛);N个元素,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元素,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育人。创新“校企融合、元素渗透、平台赋能”的“三教”改革,在教材革新、教法创新、师资提升上下功夫;坚持“立德树人”,多元素渗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等育人元素渗透到技能教学全过程中。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校企共建技能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让技能人才培养得到飞速发展。
学校与企业建立对话机制,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专业能力与专业岗位,课程和教材、专业水平的衔接,增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学校与企业联合搭建教育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考核办法,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距离。搭建职业培训现场和校企教育平台,以培训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培训任务,使师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三、构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课程体系,确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方式
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依据“人人有进步,个个有特长”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试行学徒制或推行小班化教学,公共基础课程采用分层教学,选修课程采用走班制,技能训练课程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推行导师制,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效衔接。
通过第一学期的实习,促使学生建立职业认知,引导学生了解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初步树立职业理想、确定人生目标。通过进企业参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作专题报告,鼓励学生要敢于改变、善于改变。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厂,将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工作纪律、企业安全操作规程、相关的专业加工流程等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教室、实习场所,实行校企文化融合、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职教思想融合。在钢筋工、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等专业技能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开发符合岗位要求的项目化课程,同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技能水平。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专业特点,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个人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岗位意识、职业意识以及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组织开展职教活动周、校级技能运动会和学生技能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建筑专业特色,知悉岗位内容,根据自身特长,明确今后奋斗的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沉下心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能和敬业奉献的可贵品质。
四、建设优秀教師教学团队和技能工作室,创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方法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技能教学中注重融入职业精神,逐步提升师生技能和个人素养。成立校级和市级教师教学团队,打造德技双馨、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把职业素养教育、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师教学团队领衔人的带领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在技能竞赛、校本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团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的共同体,在名师的指导下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通过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培养更多符合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
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加入工作室,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启动省级、市级、校级三级技能竞赛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职业精神的融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内成立企业专家工作室,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标准、工作经验等及时引进课堂,帮助青年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建立企业专家工作室,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参观,让教师了解专业特点。
五、建立多元技能教学评价,检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效果
基于能力培养的要求,改革由单纯成绩考核的评价方式,采用以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考核由师生共同参与,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个人荣誉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聚焦多元教学评价,评价对接标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实训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对接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实现全方位的成果质量评定。评价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实时评价,按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拓展等学习时段分别进行考核,将课程平台学习、集中研讨、技能实操等过程性学习相结合,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引入企业评价标准,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增加工艺标准的考核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根据学生特点,制作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开展增值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信心。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融入职业精神,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学礼.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2]朱磊明,刘猛.以团队建设为载体的职教名师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2(15).
(作者:朱磊明,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