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就在那里

2024-03-15万维钢

读者 2024年6期
关键词:布洛赫大势人类

万维钢

我们常常相信历史前进的冥冥之中存在一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大势,就像《三国演义》开头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然而就算真有这样的大势,也很少有人能正确地预见。

比如100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形成互相依赖的整体,电话和电报这些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各国能够充分交流,再加上民主制度的广泛传播,整个欧洲的政治家、知识分子和商界巨擘都认为天下大势是和平。他们在20世纪之初预言欧洲将不会再出现大的战争,结果20世纪却是人类历史上战争最惨烈的世纪。

但是,也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实际上,有一个波兰银行家,伊凡·布洛赫,曾经几乎窥破了天机。作为一个业余军事学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六卷本著作《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布洛赫也许从来没上过战场,但他是世界上最了解机枪意义的人。布洛赫说,机枪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步兵和骑兵战术彻底过时——有了机枪,士兵们只能在战壕里作战,他的计算表明,一个战壕里的士兵与一个地面上的士兵相比,有4倍的优势。这样步步为营的壕沟战会让快速推进成为不可能,以至于任何一个强国攻打另一个强国都不可能速战速决,所以未来战争必然是漫长的消耗战。这样长久的战争会迫使参战国投入百倍于传统战争的兵力,拖垮参战国的经济,引发国内动荡甚至革命,所以没有哪个大国会愚蠢到在机枪时代发动战争。他得出的结论就是,机枪将会给世界带来和平。事实证明除了和平,其他方面布洛赫都说对了。

布洛赫没有预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他高估了世人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这本书的思想是如此先进,以至于在它非常畅销的情况下却没有引起各国军方足够的重视。军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排兵布阵,一直到十几年以后,欧洲战场上的将领们才意识到机枪的确是一种防守性而非进攻性武器,而且打仗的时候的确应该待在战壕里。即便是这样,机枪也没有带来最终的和平,因为坦克出现了——布洛赫写书的时候,这个终极陆战进攻性武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无论如何,从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判断天下大势这个思路并没有错。

技术不仅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辅助性的帮助,而且可以直接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制度,甚至可以说技术发展的大势决定天下大势。凯文·凯利的书《科技想要什么》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技术的大势图。

在这本书里凯利提出,技术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独立,就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变成了一个活的东西,以至于它“想要”一些东西。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很弱,我们的角色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技术的父母”,乃至于“技术的生殖器官”。即便如此,技术仍然是个好东西,它的大势总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技术是个好东西。有些极端环保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放弃技术,回归原始社会的自然生活。但原始社会既不文明也不环保。我国古代文化常常认为上古是大同社会,人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安乐生活,而事实是在农业技术被发明之前的原始采集—狩猎时代,部落之间的战争比任何文明社会都要频繁,死于战争的人口比例是农业社会的5倍。再加上食物来源不稳定,没有多少人能活过20岁,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出现过40岁以上的原始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比现在还要严重。从原始人走出非洲开始,人类走到哪里,哪里的乳齿象、猛犸象、恐鸟、犀牛和巨型骆驼就会灭绝。到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地球上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物种都因为被原始人屠杀而永远消失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农业技术终于出现。人口开始增长,寿命开始延长,一代人到下一代人之间的知识传承才变得可能。一些气象学家甚至认为,正是因为8000年前的早期农业生产带来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变暖,才使得地球避免了另一个冰川期。

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杰作是“轴心时代”。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各大文明都出现了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的精神导师,比如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会有轴心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规模灌溉技术,古代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剩余,可以养活一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天到晚专门追求精神生活的人。

凯利写道,人类社会组织方式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由新技术的出现引发的。人类必须首先发明文字书写系统,才能把法律写下来,才谈得上司法公正;标准化货币的铸造使得贸易流通更广泛,鼓励了经商乃至形成自由的思想;1494年复式记账法的发明使得欧洲的公司第一次可以处理复杂的业务,直接开启了威尼斯的银行业,乃至全球化的经济;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使得欧洲基督徒第一次有机会摆脱教堂,直接阅读《圣经》,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

一个特别有意思而又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是马镫。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骑马作战时士兵的大部分体力都被用于不让自己从马上掉下来,骑兵对步兵没有速度以外的优势。而马镫让骑兵可以在马上从容地使用武器,更容易控制战马,甚至可以做到人马一体,从而获得比步兵大得多的优势。从此之后,骑兵成为一个专业兵种,一群未经训练的平民就算组织起来也不可能打败久经训练的骑兵。再加上只有贵族才买得起马,可以说马镫技术直接带来了欧洲骑士制度和封建贵族统治,这才有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最后终结这种统治的,是火枪技术——因为训练一个火枪手比训练一名骑兵容易得多。

技术不但改变历史,而且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比如地图和钟表的出现就带给我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跟一个只会看真实风景的人相比,一个会看地图的人拥有一种高级得多的思维能力,他能通过抽象的点和线去感知此前的人无法想象的空间结构关系。机械钟表则把时间这个原本不可分割的自然现象变成可计量的东西,而嘀嗒嘀嗒前进的时间感则开启了人类探索科学的序幕。

技术甚至改变了人类的基因。人类今天的进化速度是拥有农业技术之前的近百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出现后的人类生活由小部落的游猎变成大规模群居,每个人有了更多的可选伴侣,导致自然选择加速。另外,因为人学会了饲养家畜,新的食物也在改变人的体质,比如我们今天对牛奶的消化能力就比远古时代强得多。

可能有人会说,技术是在改变人,难道技术不都是人发明的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改变人。这种说法很难说是对的,因为我们将会看到,人很难控制技术的发展。

当考察技术的进步史时,我们会发现它跟生物进化非常类似:二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别,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从单打独斗到种群间合作共生等特点。如果说一个生命种类就是一堆基因的排列组合,那么一项技术也是一组想法的排列组合。

从这个角度来看,凯利认为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命,他把所有技术的总和称为“技术界”,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病毒界、植物界、动物界等其他6个生物界并列,号称“生命的第七个界”。有意思的是,要想真正理解技术进化的历史,我们需要了解一点关于生物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传统教科书中的自然选择说认为基因突变完全随机,进化是为适应环境以决定哪种变异会被保留。而在过去30年,科学家开始使用非线性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的手段来研究进化论,得出的最关键的结论,就是进化不是完全随机的。

比如,组成眼睛的方法就是有限的。眼睛这个结构不仅出现在哺乳动物中,而且出现在6种不同的生物种类中——这6个物种的共同祖先是没有眼睛的,它们是在进化史上分道扬镳以后才各自独立地进化出了眼睛,而且是同一种眼睛。更进一步讲,组成眼睛的方法一共只有9种,而这9种方法都被进化发现了。

理论上有能力组成生命所需大分子的骨架结构的元素只有碳和硅,而硅的性能比碳要稍微逊色一些,结果尽管我们这个星球上硅比碳储量丰富,但所有生命都基于碳。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了无数种可能组成生命DNA的分子结构,发现只有一种性能最好,而地球上的生命的DNA正是这种结构。

可以说,没有哪个物种是真正全新的,无非是对有限的可能性进行排列组合而已。将来哪怕真找到外星生命,我们也会毫不惊讶地发现其组成方式跟我们一致。所以生命进化的内在方向,就是在这些有限的可能性中跳跃,正如非线性系统的演化往往是收敛的一样。

技术的进化也是如此。外行的科幻小说作家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切皆有可能”,事实是技术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人不能从心所欲。

在技术进步的任何阶段,都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研发什么。技术不听我们的,我们得听技术的。

这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不可阻挡。技术不仅仅是被人类的需求或者人类天才的创造推动的,还是自我推动的。正如生物进化一样,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孕育新技术突破,整个的技术进步是一个自组织和正反馈的过程。有了文字就会有书,有了书就会有图书馆。有了电力就会有电话,有了电话就会有互联网。有了图书馆和互联网,就会有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任何正反馈的过程都会导致演化加速,而技术进步正在加速进行。

评估当前技术的影响,预测下一个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课题。比如,如果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使工业机器人的能力超过现在的生产线工人,那么欠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就将受到极大影响。今天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突破能不能实现,但将来一旦实现,就会有有识之士在新闻播送的当天启动应对方案。

你爱,或者不爱它,技术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秋水长天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和这个世界讲讲道理》一书,刘 宏图)

猜你喜欢

布洛赫大势人类
布洛赫“冲动” 概念探析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再领大势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素材任意门·法国年鉴学派的抗争之路
不是大势将至,而是未来已来
运动鞋大势来袭
布洛赫“黑暗瞬间”的深意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