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育中的创造性发展及教育方法研究
2024-03-13李岚
李岚
音乐美育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更深刻地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更加关心周围的世界。在這个过程中,创造性游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创造性游戏在培养学生音乐美育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作者研究了音乐课堂中运用各种游戏方法的效果。关于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通过玩游戏,他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将其视为一种游戏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工具。
各国的专家为学生游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揭示了其社会性质以及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学生游戏与学习相结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音乐课堂上特别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学中实现情感和理性的统一,这显著提高了培养创造性个性的效果。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技巧和创造性灵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每个人的精神发展都以个人的活动为基础,主要体现在需求和兴趣的形成,理想的抉择以及人生意义的确立等多个方面。因此,对艺术的热爱成为个体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备独特的主导地位。音乐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个性发展,对于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意义重大[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神经心理学的科学依据,适当的选择和调整最适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能力在神经心理学中的形成与重要性
在神经心理学研究中指出,能力是一种基于特殊神经系统特质的能力,这些特质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形成,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系统。因此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们的形成涉及到将神经系统特质有意识、有选择地转化,以适应不同工作类型的要求。
从创造性活动中能力形成的特点出发,科学家们认为,它们的发展与知识的深入、技能和行动的习得密切相关。巴甫洛夫的理论也证实了:技能和习得的物质基础是在大脑皮质中形成的临时连接[2]。而这些连接的形成速度、强度和灵活性取决于神经系统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个人的特点。
尽管能力的发展过程与技能的习得密不可分,但不应将它们视为相同。技能可以在任何工作领域、任何活动中培养,即使工作过程是机械性的。然而,对某种类型的工作能力需要将思维、感觉和创造性态度主动地纳入其中。将问题形式化处理可能导致能力的丧失或未被发现。相反,对工作的创造性态度将使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并促使其成功发展提供条件。
根据捷普洛夫的观点,“能力”[3]这个概念包括三个特点:1.能力被理解为区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个体心理特征;2.不仅仅是不同的个体特征,而是与成功执行任何活动或多种活动相关的特征;3.“能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已经在个体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能力是个体的特性,不只包含了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反映了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容易程度和快慢速度。所以,组织音乐教育过程时,要注意一个事实:多种音乐活动能够根据个体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发展音乐能力。
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人格的形成
根据国内23版义务教育学生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应该覆盖所有学生,而这个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其学习音乐的技能相比,更应该被看作是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过程。研究和建模学生创造性发展的过程非常困难,因为创造性行为是个体化的,并且往往发生在潜意识层面。创造力本身不是可以教授的,但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能。为了促进这种培养,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音乐创造性活动的积极结果是其感知能力的积极发展,这在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创造性活动的特点是,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记录下即兴创作的结果,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知识在这里不是通过训练和教学方法来解释的,而是通过自主寻找适合表达情感形象的手段,在即兴创作和分析音乐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获得的。它们集中在新的音乐知识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理解、接受和记忆。找到的表现手段转化为基础知识,体现了音乐思想在整个作品中的语境,同时也是相对独立掌握的音乐理论概念。
在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困难,需要考虑到这些困难,以便有效地克服和预防。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原因:(1)认知领域相关(创意力衰退,记忆减退,模仿倾向增强,自己的思想缺乏原创性);(2)情感领域(害怕被取笑,对情况不了解),这些因素剥夺了创造性人格所需的欢乐等特征元素。
创造的基础是理解每个个体内有一个活跃的幼苗,它在成长中不断探索世界。创造成功的条件是激发认知活动。不了解这一原则的教师可能会限制活动的自由,不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从而导致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水平下降。教师活动的失败是由于他们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关系,这包括自我掌控能力、客观性、容忍度、以及对他们创造性愿望的正确评价等特质,这些特质构成了教学机智的基础,缺乏这些特质可能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创造性游戏在音乐美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创造性游戏的乐趣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童话和奇幻。由于游戏涵盖了学生个性的多个方面,因此需要积极的思考、工作技能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在这些游戏中,一种重要的品质是学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言:“人类有一种奇妙的能力,就是能够为他人的不幸而感到难过,为他人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验他人的生活就像自己的命运一样。”创造性游戏融合了这些元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创造性游戏有着独特的结构,它们将情节与实际环境结合起来,并由学生的创意演绎来展现。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的核心元素是学生扮演的角色和他们的即兴表现。这种游戏还可以扩展成集体活动,让参与者建立合作关系。在游戏的情节发展中,所有参与者都围绕一个共同的想法,每个玩家都用自己的想象力、经验和行动来诠释这个想法。同时,每个学生都要遵循自己角色的规则。这些活动能够促进经验的分享,激发对创造性活动的热情,为集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音乐课程对学生的发展都很重要。在课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会得到提高,注意力和兴趣会更加集中,观察力也会增强,以应对各种创造性的任务。音乐课程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让他们能够分辨和复现旋律的升降、声音的长短、歌唱的节奏和音乐的节拍。随着思维和语言的进步,学生的运动技能也会逐渐成熟,他们能够在舞蹈、情节游戏和非情节游戏中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他们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分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记忆力,深入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流派、表达方式和形象,低年级的学生还可以欣赏音乐的美感,感受歌曲、游戏、舞蹈中的情感,从而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音乐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审美感知到复杂和高级的感知的过渡。学生的新品质和新能力是他们音乐发展的体现。因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潜在的能力,并给予关注和支持,要对创造能力进行公正的评价,避免低估或高估。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水平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专注地听音乐,清楚地唱歌。到了二、三、四年级,学生的音乐活动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音乐知识和体验的增加,三年级学生的音乐体验也明显提高。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分析音乐,讨论作品的艺术性,认识到音乐不仅是生活的点缀,也是作曲家和表演者有目的地创作和表达的结果,通过音乐来传达信息,影响人类情感。
音乐教育理论家维特卢吉娜强调,学生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对美好事物有积极的反应,接受多样的印象,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就能培养出特殊的音乐能力。这些原则是组织音乐活动的基础。因此,学生通过歌唱、听音乐、音乐和节奏动作等方式,依靠对艺术表现手段的理解,在审美方面塑造了创造力、美感、需求和倾向等特质。
四、创造性游戏在音乐美学中的实施与评估
20世纪的国际教育界出现了几个高效的学生大众音乐教育体系,包括瑞士作曲家和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1865-1950)、匈牙利作曲家和教育家佐尔坦·科戴(1882-1967)、奥地利作曲家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意大利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1876-1990),以及日本小提琴家和教育家铃木史希(1898-至今)。这些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高度关注创造力。
音乐艺术具有一种非凡的多功能性,对学生的教育和审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与文字、舞蹈和节奏动作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在音乐课上,老师应避免过于机械地排练游戏,避免给外界留下只是为了展示而进行的印象。相反,游戏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认真准备。教师应仔细思考游戏的内容,合理安排游戏动作的顺序,以确保游戏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学习体验。成功实施该指导方法,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的能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应用这种指导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具创意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还能精心地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活动,灵活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
音乐游戏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在保留人文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运用音乐游戏来达到这一目标是一种适当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创造力。通过将歌曲与游戏相结合,营造出情感丰富且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一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此外,这种方法也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文献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是各种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歌、听音乐、演奏乐器等。音乐创作过程对思维、想象力、观察力、行动能力、积极情绪以及专业的音乐技能的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美育不仅使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智能发展,提高学习效果[4]。
游戏作为一种音乐和审美教育方法对学生尤为重要。现代“音乐美育”课程旨在充分运用音乐游戏、各种音乐练习和舞蹈动作等。为了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创意游戏,教师需明确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和规则,准备所需材料和可视化辅助工具。同时,需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并突出教学成果。这些成果的评估不仅应由教师完成,还应包括学生自己的评价。
因此,游戏活动是学生的主动创造行为,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学会借助艺术手段进行人际交往。这也是他们模拟社会关系的方式,而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游戏活动也能培养审美、道德、智力和创造性意识。创造性的音乐演奏活动被认为是学生在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美育过程中充分地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体现。通过对科学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以及实地观察,我们可以清晰探究创造性游戏活动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确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应用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可行性,尤其是在学生音乐和审美教育中的目的。
结语
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途径取决于将创新方法引入教育过程。在游戏创意活动中培养的艺术和创意能力体现在整个教育和锻炼的结果中。在这种学习方式和方法中,创造能力是在最高水平上形成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使我们相信,音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其他创造能力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通过对复杂课程的综合审美化和智能化,形成深刻而扎实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游戏活动中促进着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实现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存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关创造性任务系统,以及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在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学生的创作经验是逐步积累的。在校期间,音乐素养知识增加,独立完成创作任务,体现出情感的敏感性,这是学生个性审美文化的重要标志。
歌唱、绘画、演奏、舞蹈——从模仿动作发展到开始对表现和图像的探索,再到将获得的艺术经验独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尝试,从而有了主动性的创造思维。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民歌、经典曲目和各种类型的现代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涵盖于不同阶段的课程,在学童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审美和道德品质。在人文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音乐审美中创造性的游戏活动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绘画、历史、民族、舞蹈编排、戏剧动作的跨学科联系的影响。这提高了整个人文主义科目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童的视野,提高了对其他科目的情感和审美感知,加深了對现实艺术的了解。
本文系四川青少年美育研究中心2022年度资助项目“美育视野下的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小学音乐创新游戏研究” (SCQM202239)的结题项目。
注释:
[1]荀卓、李鸿:《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研究——以艺术歌曲的美育教育为例》,《音乐生活》2022年第5期。
[2]О.В.Корн??нко:《Матер?альною основою вм?нь ? навичок ? тимчасов? зв'язки, як? утворюються в кор? головного мозку》.Осв?та.2007р
[3]О.В. Корн??нко:《Основи психолог??》.Осв?та.2007р,С.67
[4]李浩:《论美育与音乐教育管理的关系问题》,《音乐生活》2022年第11期。
李 岚 绵阳师范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