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教育强国应更重视薄弱职业院校发展

2024-03-13唐智彬

职教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强国公平职业院校

唐智彬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教育是基础。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世界强国必然是教育强国,强国建设的最大动力在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迈入新的历史进程,党中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这既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基石,也是抢占科技高峰、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支持,更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教育强国建设必然以各级各类院校建设为基础。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通过高强度的财政投入与取向鲜明的项目建设策略,集中建设了一批实力较强、特色鲜明、带动效应突出的职业院校,形成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群,在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探索。但是,在我国职业院校建设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审视与反思的问题,如过度关注“扶优、扶强、扶特”,大量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建设基础好、发展能力强、成果水平高的院校,而忽视了大多数基础一般、能力一般、特色一般、成果较弱的院校建设需求,造成了院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职业院校财政投入以地方为主,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职业院校财政投入强度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不同。这些资源差距也自然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格局,造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院校不均衡的状况。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重要基础,体现“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发展理念是关键,重视薄弱职业院校建设则是重中之重。

一、教育强国建设应更重视薄弱职业院校发展

(一)薄弱职业院校发展不力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大短板

教育强国建设包括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的学习型社会等,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包含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从体系角度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关注均衡性、系统性与整体性,重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木桶效应”,即如何改变薄弱职业院校的发展不足导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总体水平降低的状况。从现实看,薄弱职业院校的发展不力包括:因财政投入的强度差异导致的教学设备设施落后,阻碍了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因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产教融合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了区域院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师资力量与生源差异导致学校在校本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面临较大困难等。上述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薄弱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影响,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最大短板,从而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二)重点扶持薄弱职业院校发展集中体现了教育公平理念

从根本上看,扶持薄弱职业院校其实质反映的是教育公平问题,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和权利均等的价值追求,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供了可能。首先,扶持薄弱职业院校体现起点公平理念。分配正义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要对社会弱势群体或最不利者群体予以特别倾斜照顾,使其对社会弱势群体或最不利者群体最为有利。在职业教育领域实现对弱势学校的重点关注和帮助,就必须遵循差别正义原则,即把教育资源向薄弱区域、薄弱职业院校倾斜,加大财政与教育帮扶力度,补齐职业院校发展短板,改善职业院校发展不均衡现象,努力做到起点公平,體现教育公平理念。其次,扶持薄弱职业院校体现过程公平理念。教育过程公平不止是让每一位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其接受“好的教育”,为其匹配相应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生评价的具体评估起点能力与基础“因材施教”,保障知识技能习得的有效性,唯有如此,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受教育权的公平。最后,扶持薄弱职业院校体现结果公平理念。就业机会均等是结果公平的体现。即使同样接受了职业教育,不同区域、城乡学生的学业成就仍然有差异,其能力和就业机会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打造可持续的良好就业环境至关重要。为此,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做到扶持薄弱职业院校,优化职业学校能力建设,吸引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职校生就业搭建平台与桥梁,通过教育结果公正进而实现社会公平。

(三)我国职业教育目前具备了均衡发展的资源与能力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制度逐步健全,体系得到完善,投入与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了极大提高。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规模上来看,截至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 489所;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截至2021年,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长8.6%。从质量上来看,教育部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建设了199所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1 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97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学校,3 000多个实训基地,大幅改善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引领中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此外,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行指委指导下,校企合作开发了8 000多门课程,有助于将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并编写了6 000多本校企合作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编写满足了行业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了实用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从教师层面来看,我国建立了“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究”的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从而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培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显示,2012—2021年我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111万人增至129万人,增幅17%,“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50%。投入的增加、发展模式的优化以及办学影响和社会辐射力不断增强等成就,带来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迅速集聚,大批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为我国推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提高薄弱职业院校发展水平的对策

教育强则国强,每一所学校强则教育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如何通过理念革新、政策创新和机制更新,优化发展路径,不断提高薄弱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是我国职业教育补齐短板、均衡发展,以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树立优质均衡的职业教育公平发展系统观

联合国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强调,“不让一个人掉队”,关注最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四”提出“发展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以教育助推包容性社会建设。在这一总体理念之下,我国推进教育公平应重在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形成从理念到行动再到制度和资源的全面保障,确立系统性的职业教育公平发展观。一要将“办好每一所职业学校”落到实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摒弃“扶优扶强不扶弱”的落后思想,树立所有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追求的观念。二要建立一整套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帮助落后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的专门政策与制度,保障薄弱职业院校的发展权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部分薄弱院校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三要为薄弱职业院校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资源保障。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应重点关注薄弱职业院校的资源保障,在学校基本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以及产教融合等条件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二)走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

推动薄弱职业院校发展,不等于要“削峰填谷”,也不是要“劫富济贫”,要避免造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过度稀释,为此,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即以区域内优质高职院校为龙头,以各类其他中高职院校为成员,以区域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为支柱,以专业建设与发展为纽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优质资源横向共享,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机融通。一是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曾明确发文提出要提供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应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作用;同时,规范保障集团化办学的认定、考核、评估等行为,确保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二是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区域合作机制与评价机制,以评价引导集团化办学的方向与标准,协调利益与需求,统筹规划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区域产业发展,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不断深入研究,关注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办学探索的新进展,充分利用政策契机与资源渠道,不断优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在总体带动薄弱职业院校发展中的功能。

(三)以特色培育强化薄弱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

薄弱职业院校要发展,要放弃传统的发展思路,从优化结构、创造特色的角度,与地方发展充分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一要创新办学理念,明确适应个性化发展的薄弱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薄弱职业院校应准确分析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重点把握好自身的历史传统、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及所处环境的地域特色、专业设置的个性和共性、教师与学生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办学理念等文化特征,并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和社会需要,确定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二要充分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作用,强化薄弱职业学校的地方性。从根本上说,职业院校强化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性地位,是确保发展资源供给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要让地方“离不开”学校。因此,薄弱职业院校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发展定位,推动职业教育和地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融合,找准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结合点,在满足地方民众教育需求的同时,创新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将学校打造成社区终身学习与文化中心。三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质量,质量是特色的首要因素。我国应通过加大对口支援薄弱职业院校工作力度,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双高”学校和优质校与薄弱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課程建设等方面的援建和共建,使薄弱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彰显发展特色,从而推动学校“由弱而强、特优并进”,走出一条办好每一所职业学校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

[责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强国公平职业院校
不公平
公平对抗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怎样才公平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