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青少年,家长不要帮倒忙

2024-03-13贾艳艳

大众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青少年

贾艳艳

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突然不听家长的话了,不愿意跟任何人交往了……

当家长面对一个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厌学、懒散、脾气暴躁、有网瘾的孩子时,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无奈、崩溃和绝望等情绪。

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外因素都会引起心理问题。

内部因素常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关,如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抗挫折能力比较差,心理韧性不足等。

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

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忽视型、溺爱型、矛盾型教育)以及父母的关系等。学校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和同学社交。

社会环境包括上网时间的管理、游戏的使用、社会交往习惯以及社会风气等。

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现问题不及时调整和控制,就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往往最先注意到异常。

情绪方面,孩子学习能力受影响,出现厌学、拒学,甚至一提起上学就情绪波动大——要么是消极,要么是暴躁。

行为方面,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或者自残行为,逃学和辍学的孩子厮混在一起等。

实际上,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常与被忽视有关。那些不被关注的愿望、不被聆听的心声、不被理解的情绪,逐渐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

不仅孩子家长也要做出改变

医生在处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时,面對的最大问题不是孩子的病情,而是家长的干预。这也导致很多孩子不愿与人交流,而医生需要跟孩子有更多的互动,才能收集到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有效信息。也有些家长会反复质疑,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出现了情绪问题,似乎承认孩子躯体有疾病比承认孩子心理有疾病容易得多。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都能从家庭中找到原因。如果只对孩子进行治疗,但缺少家庭支持系统,那么孩子结束治疗回归家庭后,还是会发病。

因此,在给孩子治疗的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做孩子的“心理容器”,帮助孩子缓解各种不良情绪。

过度关注学习结果只会“揠苗助长”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例,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有焦虑、抑郁等,迫切需要休息和身心调整。孩子的妈妈虽然知道这一情况,但仍然督促孩子上学。

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妈妈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在她的观念里面,孩子未来一定要成为社会精英。结果,孩子被妈妈“卷”,最后陷入了抑郁状态。

事实上,一些父母的错误信念,很容易让孩子找不到出路。

在父母的种种规训下,很多孩子会觉得,只有在学习或某方面成绩突出,才是真正的好孩子。他们努力学习、表现乖巧,仅仅是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在追求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也给自己戴上了枷锁,甚至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心不甘、情不愿地负重前行,心理问题很容易找上门来。

做好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时,家长对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自知,但这种情绪变化,很容易传导给孩子。

比如,有的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孩子在硝烟不断的家庭氛围中,不断感知负面情绪,可能会产生一个认知:“所有的家庭都是不幸福的,爸爸和妈妈不爱我,我是没人爱的。”

所以,父母要管理自己的情绪,经营好婚姻,彼此给予支持,既帮助自己调整心态,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爱的成长环境。

关注和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家长也许会觉得成为“好父母”不容易,但爱孩子其实很简单。

父母可以记住几个原则:

用尊重代替控制

用启发代替命令

用信任代替怀疑

试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聊天,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陪孩子一起玩游戏。

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和状况,都给他承诺:“我们永远不放弃你!我们会陪伴你!我们会爱你!你好,我们接纳你;你不好,我们照样接纳你!”

有了父母的关注与陪伴,无论孩子将来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会无所畏惧。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