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研究
2024-03-12高云霞鲁平平韩亚妹
高云霞,鲁平平,韩亚妹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骨折指的是外伤对骨结构造成的持续性破坏,其中肢体骨折的几率较高[1]。临床常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等方法使骨折线愈合,肢体活动功能恢复。由于术后康复时间久、易感染,因此术后需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其中骨代谢、局部供血对骨折愈合有重要影响[2]。临床研究显示,术后早期患者的证候特征以气虚、血瘀等为主,且气虚血瘀证在术后3 d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均显著增加[3]。为缓解术后气虚血瘀等症状,应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在骨外科术后干预[4]。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疗法是在方剂治疗基础上联合经络学说的一种安全简便疗法[5]。气虚血瘀作为骨外科术后初期的基本病机,应谨守病机,审症求因,辨证论治[6]。气虚血瘀会导致患者术后肿胀、血脉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可采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联合调理脾肺、利水消肿来缓解肿胀[7-8]。目前,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疗法对骨折术后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骨折患者的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疗法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中,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12月四肢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1岁,平均(42.76±8.5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71~30.62 kg/m2,平均(25.11±1.87)kg/m2;平均手术时间(89.14±23.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31.14±56.01)ml。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4~62岁,平均(43.56±7.13)岁;BMI在19.61~32.72 kg/m2,平均(25.98±2.91)kg/m2;平均手术时间(81.51±20.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21.75±49.14)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9]骨折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新鲜闭合骨折,受伤前7 d内未使用任何影响凝血药物;年龄≥18岁,意识清醒,能正常交流,配合治疗;具有手术指征;未出现大出血、重要器官损伤、缺血性肌挛缩、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患者存在手术史、病理性骨折史者;骨折外的其他部位有血管、神经器官损伤;存在过敏性疾病;凝血功能损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软组织、心脑血管损伤;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抗凝血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预防感染、止痛、抬高患肢、冰袋冷敷、消肿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艾灸治疗。益气活血汤组方:黄芪30 g,党参、丹参各20 g,骨碎补15 g,当归、牛膝、田七各10 g。医师针对不同患者给予辨证治疗,对气滞血瘀患者增加枸杞子、白术各3 g;对气血瘀阻患者增加桃仁3 g。一剂药煎至300 ml,分两次服用,每次150 ml,2次/d,早晚饭后温服。连续服用14 d。同时给予艾灸治疗,将艾条插入艾灸盒中的灸针上并点燃,控制出风温度后,将其放入无烟隔热袋中,对准膈俞、关元、中脘穴,固定施灸,以患者感受温度最佳为准,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倦怠乏力、面色晦滞、气少懒言,根据严重性不同分别计为2、4、6、8分;次症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拒按、皮色苍白,根据严重性不同分别计为2、3、4、5分[11]。②四肢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恢复理想是患者疼痛感基本消退、四肢活动不受阻碍,能进行日常活动;不理想是患者疼痛感明显、日常活动仍受限制[12]。③患肢肿胀度: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分别测量患肢肿胀最明显处的周径,并同时测量健侧相同部位的周径,患肢肿胀度为两者之差。④骨代谢状态:抽取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肘部静脉血各4 ml,离心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谷氨酸蛋白(Bone gla protein,BG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四个骨代谢指标。⑤凝血功能:抽取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空腹静脉血各5 ml,通过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型号PUN-2048A)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⑥安全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总分为(26.26±3.12)分,对照组为(25.96±4.7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总分为(17.67±4.49)分低于对照组的(22.55±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有14例患者四肢功能恢复理想,理想率为23.33%;观察组有25例患者四肢功能恢复理想,理想率为4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肿胀度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肢肿胀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肢肿胀度比较(cm)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状态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BALP、BGP、ALP、CTX-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LP、BGP、AL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TX-1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ALP、BGP、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TX-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状态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TT、P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PTT、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2.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5例患者出现贫血、4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贫血、1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研究发现,骨折患者常合并基础性疾病,因此治疗时不仅要考虑伤肢的关节活动范围,还应考虑患肢疼痛、关节恢复、骨质疏松、基础性疾病等[13-14]。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骨折后患者早期主要会出现气虚、血瘀等症状,气虚血瘀为“气虚血弱”“气滞血瘀”所致的一种虚证,是骨伤术后初期的一种基本病机[15]。临床应用中应遵循“补气消瘀”的原则,注重扶正培本,对患者进行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治疗[16]。
中医药物治疗与艾灸治疗均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独特等优点,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效果较好[17-18]。以往研究表明,口服汤药联合艾灸等经络治疗可加快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从而改善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19]。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理想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术后气虚血瘀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四肢功能恢复。上述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汤中黄芪、当归、党参等药物的多重作用可发挥益气活血、行气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对患者气虚血瘀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且能调节机体状态,加速骨折后四肢功能恢复[20]。艾灸治疗是利用灸火的热量及药物刺激经脉,再经腧穴传导,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疗效[21]。由于患者术后疼痛、负面情绪等原因影响患肢功能锻炼,从而影响患肢快速恢复。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后,疼痛得到缓解,住院时间亦有缩短,为患肢功能恢复奠定基础,具有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肢肿胀度,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观察组肿胀度小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能促进患肢肿胀消失。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CTX-1低于对照组,BALP、BGP、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改善患者骨代谢,促进康复。骨代谢标志物BALP、BGP、ALP含量越高说明细胞活性越好,可促进骨钙化,有利于骨形成。骨吸收标志物CTX-1水平越高,说明骨吸收过度,不利于骨折愈合。本研究中黄芪、党参、田七、丹参具有强筋骨、温肾壮阳、除湿健脾的功效,可增强患者骨磷、钙含量,能够有效刺激细胞增殖,调节骨代谢,从而有利于骨折愈合[22]。艾灸通过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平衡,使肌肉组织得到松弛,改善组织血液循环,调控细胞出血、缺氧、增殖状况,达到修复受损四肢的作用[23]。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APTT、TT、PT值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有研究指出,骨折后血液流速降低,黏稠度升高,影响血液循环,对术后骨折愈合不利[24]。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通过中药当归、三七、丹参等的活血化瘀成分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阻力,达到益肾活血效果,降低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21]。通过灸火的温热作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代谢,起到去除血肿、调和气血的功效。除此以外,通过益气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不仅增强了活血化瘀作用,而且辅以益气理气的干预,提高了活血效果,降低了血栓发生。其次,通过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观察,治疗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活血汤可通经络、调脏腑、化瘀,提高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患者身体素质,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