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提升路径

2024-03-12刘敏君王季娴

科学咨询 2024年1期
关键词:支委班子党群

刘敏君,王季娴

(福州工商学院,福建福州 350715)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增强“两大功能”,即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也成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指引。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最基层单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强化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落实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有利于推广校园文化、推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等。本文从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三个维度出发,以福建省某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数学建模,定量研究以上变量对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影响,探索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提升的可行路径,为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强化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供参考。

一、研究假设

(一)支委班子的功能作用

要保证高校学生党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委员会是关键。支部委员会成员的个人素质,如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党建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到党支部的组织功能。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班子核心,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支部委员会的能力。另外,支部委员会的思想统一、履职尽责、团结协作也影响到组织功能发挥。因此,本研究假设1:支委班子能力越强,学生党支部组织功能越强。

(二)“三会一课”的功能作用

我们党一贯主张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三会一课”就是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作为党内政治生活中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在培养和履行党支部组织职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会一课”落实得好,就能把党支部建成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的坚强战斗堡垒;落实不好会影响党支部组织功能发挥。因此,本研究假设2:严格执行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有利于党支部组织功能的提升。

(三)党群融合的功能作用

在高校中,群众即广大师生,广大师生对身边学生党员的信任与认可,是学生党支部能够得到群众支持的情感保障,是党支部具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情感基础。此外,学生党支部通过有效嵌入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覆盖各类学生群体,把群众工作融入到党支部,才能真正使党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和堡垒。因此,本研究假设3:群众与党组织、学生党员的关系越融洽,党支部的组织功能越强。

(四)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

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引领作用,它既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效果的依据。一个基层党组织不具备强大的政治功能,就无法有效落实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影响力和优越性就得不到体现,号召力和凝聚力无从谈起,组织功能也就存在低下甚至缺失的问题。政治功能的发挥衍生出对组织功能的需求,组织功能即是为实现政治功能提供的组织保证,本研究假设4: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学生党支部组织功能的提升只是强化政治功能的保证之一,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关系对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影响,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某一因素对提升组织功能有正向作用,但同时又不利于政治功能提升。因此,本文假设5:支委班子能力越强,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越强;假设6:严格执行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有利于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提升;假设7:群众与党组织、学生党员的关系越融洽,党支部的政治功能越强。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参考了过往多项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现状调查问卷,之后以福建某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对其多个学生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并借助SPSS 26、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问卷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结果的描述性分析,解析被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并对实际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此外,本研究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被试构成

本调研共回收506份有效问卷,其中,男、女生的人数及占比;被试年级的人数分布及占比;专业的人数分布及占比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所处的年级主要集中在大三以及大四;专业类型分布均衡。总体来说,此次调研对象的分布与该校学生党员分布一致,较为均衡。

表1 被试基本信息结构分布情况统计

(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克朗巴哈系数检验问卷结果的内在一致性,借助SPSS 26统计软件分析,得到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问卷设置15个问题,各问题校正后的项总计相关性系数均高于最低值0.400,问卷结果信度系数到达0.940,高于0.700的信度标准,说明问卷结果的信度很好,问题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和同构度较高。

2.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应用KMO及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测量问卷结果整体效度,运用SPSS 26统计软件,分析得到问卷结果的KMO及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

问卷结果的KMO值=0.944,大于0.500的最低学术标准。近似卡方值是4 858.712,整体较大;显著性是0.00,小于0.01的门槛值;以上数值均表明问卷结果整体效度良好。

(2)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各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值(Estimate)、组合信度(CR)、可解释方差百分比(AVE)来检验聚合效度,通过AMOS 22.0软件对各个问卷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参数结果,见表4。

表4 验证性因子分析参数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条目因子载荷量在AMOS测量模型的值大于0.50;各维度的CR值大于门槛值0.70,各维度的AVE值大于门槛值0.50,说明问卷结果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问卷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维度划分合理,可进行后续分析。

(三)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描述性分析结果

由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在1到5之间,其均值均大于理论中值3,说明被试对象在各变量得分水平相对较高;各个均值的标准差在0.50~0.80之间,说明内部差异不大;各个维度指标的偏态值接近于0,峰值都小于8,显示数据呈正态分布。

(四)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性系数法描述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与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支委班子(r=0.646,p<0.01)、“三会一课”制度(r=0.645,p<0.01)、党群融合(r=0.555,p<0.01)与组织功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支委班子(r=0.657,p<0.01)、“三会一课”制度(r=0.291,p<0.01)、党群融合(r=0.398,p<0.01)与政治功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五)假设检验

1.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方差膨胀系数(VIF)衡量多重共线性严重程度,采用杜宾-瓦特森统计量(D-W)检验自相关性,借助SPSS 26统计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上文提出的假设,将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作为自变量,将组织功能、政治功能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对政治功能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中显示F检验值为215.730,p<0.05,说明该模型有效;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分别为1.873、2.121、1.732,均小于10,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杜宾-瓦特森统计量(D-W)值为2.708,在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由表7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支委班子(Beta=0.348,p<0.001)、“三会一课”制度(Beta=0.311,p<0.001)、党群融合(Beta=0.169,p<0.001)均对政治功能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2.整体研究模型的假设验证

本研究基于相关分析结果为中介检验提供基础,将支委班子、“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融合作为自变量,将组织功能、政治功能作为因变量,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建模,得到整体研究模型图(图1)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图1 整体研究模型图

本研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LE)检验因子的拟合程度,选择了卡方自由度比(X²/DF)、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拟合优度检验(GFI)、比较拟合指数(CFI)等指数对模型的适合度进行检验,结果见表8。

表8 整体研究模型假设验证的拟合指标

在初始模型检验中,模型拟合指标结果显示:X²/DF=2.674,小于标准值3;RMSEA=0.058,在0.05~0.08之间;GFI、IFI、CFI等指标分别为0.950、0.972、0.972,均大于0.9,以上结果说明,初始研究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3.路径分析

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根据路径检验分析结果:支委班子对组织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368,p<0.001);“三会一课”制度对组织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374,p<0.001);党群融合对组织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154,p<0.001);组织功能对政治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487,p<0.001);支委班子对政治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140,p<0.05);“三会一课”制度对政治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238,p<0.001);党群融合对政治功能有直接影响且显著正向(B=0.117,p<0.05),分别验证了上文假设1到假设7的成立。

表9 整体研究模型路径分析的结果

四、总结与启示

(一)优化支部委员选配及教育机制

首先,严把候选人关。上级党组织应从政治素质、能力、品质、群众信任度等方面安排学生党支部的委员预备人选,可以将支委人才储备工作前置,通过党员自荐、支部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若干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日常党务工作,边锻炼培养边引导激励边考察,这些在党员中号召力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党员经过组织程序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支部委员,保障学生党支部支委班子整体的素质和水平。其次,优化支委班子教育,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补齐“强书记弱支委”的结构短板。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支委成员的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尤其是加强支委的工作担当意识培训,使得党支部组织功能更加强大。在开展教育时,应摒弃过度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形式,如:运用参观、考察、线上互动等形式使支委成员切身感受到党的理论的厚重底蕴,引导其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提升支委班子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及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

(二)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首先,在开展“三会一课”等党支部政治生活过程中,党支部成员应该明确把准政治方向,增强纪律、责任以及使命意识,自觉重视并积极参与到党支部政治生活中,以规范化、常态化为遵循,保障好政治生活开展的频率和质量。其次,适当创新政治生活形式。可以采用常规活动稳步开展、特色活动重点开展模式,如:将大学生党建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破固有的封闭空间会议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成员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同时,可以把握好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运用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如: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活动,实现党支部政治生活形式的创新,发挥政治生活的实效。

(三)持续推动党群深度融合

首先,党支部可以扩大支部活动的参与范围,如:根据任务要求,选定一些主题会议,允许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学生群众等列席、旁听;定期的党日活动、党课学习不仅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还对所有学生开放,可自由旁听也可指定群团组织参加,提升支部活动的群众参与度、接受度;其次,支部党员在工作方面,应以服务群众为原则,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当组织有需要,群众有困难时,发挥奉献精神,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生活中,应乐于助人,为身边的同学带来积极正向的引导,成为同学们正确价值观的朋辈引导者。党支部应搭建活动平台强化党员、群众的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党员引领群众、群众拥护党支部,真正充分融合党团群组织,形成教育合力。

猜你喜欢

支委班子党群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群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党群工作
以学习引领班子 以班子带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