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研究
2024-03-12向珍君巴依尔策策克陈辉计玉容赵婵刘红梅
向珍君 巴依尔策策克 陈辉 计玉容 赵婵 刘红梅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现状,为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同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从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词云图分析。结果 1975年-2022年我国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57项,标准牵头起草单位40家,参与起草单位307家。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重点逐渐由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转为对伤病员的服务规范、信息化、急救机构建设等。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总量较少,内容覆盖面窄,且未形成标准体系。需抓住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新机遇,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及时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持续做好培训、宣贯等。
【关键词】 中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词云图
中图分类号:R194;R197.3 文献标识码:A
Reserach on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tandards in China/XIANG Zhenjun,BA Yierceceke,CHEN Hui,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1):01-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tandard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homogeniza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construction. Methods Related standard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were retrieved from standard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word clou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From 1975 to 2022, 57 standards related to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were issued in China, with 40 leading and 307 participating in the drafting of standards. The focus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related standards had gradually changed from emergency vehicles and emergency equipment to service standards for the injured and sick, information, and emergency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Conclusion The total amount of relevant standards for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in China is small, the content coverage is narrow, and no standard system has been formed. It is necessary to seize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optimize the framework system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tandards, timely formulate and revise the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tandards, and continue to do a good job in training and publicity.
Key words China;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tandards;Word Cloud Diagram
院前醫疗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关系着群众的生命安全。我国于1975年制定并公布第一个WS2-188-1975《救护车》国家专业标准。近年来,我国各地在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化活动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持续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研究表明,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促使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提升及资源合理利用[1],促使急救服务同质化、均衡化[2-3]。但院前医疗急救仍存在缺少统筹指挥,管理与评价标准不一致,服务行为及流程不规范,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4-5]。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同质化是我国院前医疗机构建设与急救医学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检索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分析了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的基本情况,并对标准制修订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推进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准检索
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标准信息查询平台、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标准搜等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197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检索词包括“院前”“急救”“救护车”“突发事件”“公共场所”“非急救”“社会急救”“服务规范”“急救人员”“救治”“新冠肺炎”等。
1.2 标准选择与质控
(1)纳入标准。①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②与院前医疗急救相关的标准;③院前医疗机构牵头或参与起草的标准。(2)排除标准。①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标准;②非中文的标准。由两位研究人员依据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标准筛选,若意见不同,则由第三位研究人员协助解决。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由研究人员逐篇提取标准相关数据,包括标准状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类别、发布年份、起草单位、主要内容等,经整理后导入Excel软件。采用Excel软件对纳入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微词云”软件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词云图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得到标准135项,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
2.1 标准类别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1975年-2022年我国累计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57项,其中8项被新发布标准所替代或废止,现行49项。根据标准类别进行统计,其中:国家标准6项(10.53%,现行3项),行业标准19项(33.33%,现行15项),地方标准12项(21.05%,现行11项),团体标准20项(35.09%,现行20项),企业标准0项。
2.2 标准起草单位
根据起草单位顺序,本研究默认排在第一位的起草单位为牵头起草单位,其余起草单位为参与起草单位。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中,牵头起草单位40家,主要为院前医疗机构(9家)、企业(9家)、院内医疗机构(7家),分别牵头起草标准12项(21.05%)、10项(17.54%)、13项(22.81%),研究院/所、协会等也牵头起草了部分标准。见图1。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中,参与起草单位307家。其中:院内医疗机构157家(51.14%),企业49家(15.96%),院前医疗机构29家(9.45%),协会21家(6.84%),高校15家(4.89%),研究院/所及其他36家(11.73%)。
院前医疗机构起草相关标准中,北京急救中心、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起草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较多,分别为13项、7项,见表1。
2.3 标准发布年份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发布年份统计见图2。由图2可知,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最早于1975年发布。1975年-2011年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9项(15.79%,现行2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现行1项)、行业标准5项(现行1项),期间连续多年未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2012年-2022年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明显增加,共48项(84.21%,现行47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现行2项)、行业标准14项(现行14项)、地方标准12项(现行11项)、团体标准20项(现行20项),尤以2020年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最多,达到9项。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标龄统计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国家标准标龄≥5 a为6项(100.00%),行业标准标龄≥5 a为13项(68.42%),地方标准标龄≥5 a为2项(16.67%),团体标准标龄≥5 a为2项(10.00%)。1975年-2006年发布的7项标准均被替代或废止。
2.4 标准主要内容
采用词云图对标准名称及主要内容进行文本挖掘,结果显示,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主要内容文本数量共计4 592个字,词云图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主要内容中,救护车、急救工作站、信息、标志灯等词频较多。从高频词出现的时间顺序可以看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重点逐渐由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转为对伤病员的服务规范、信息化、急救机构建设等。
2.4.1 救护车相关标准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中,救护车相关标准现行10项、废止7项。国外首次发布救护车相关标准时间为1965年,我国救护车相关标准发布时间(1975年)相对较晚。2008年,原国家卫生部在借鉴欧盟救护车标准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新的救护车标准WS/T 292—2008《救护车》,规定了救护车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性能、功能、设备及抢救药品的要求及检测方法等。2018年,上海市发布地方标准DB31/T 1108-2018《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规范了用于市民日常紧急医疗服务的特种机动车辆,适用于监护型救护车,但不适用于普通型救护车、防护监护型救护车、特殊用途型救护车[6]。受新冠感染疫情影响,2021年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SICCA 012-2022《负压救护车》,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业标准JJF 1972-2022《负压救护车医疗舱性能参数校準规范》。同时,救护车为特种车辆,关于特种车辆标志灯具的标准也较多。2004年,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GB 13954-2004《特种车辆标志灯具》;2017年,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T/ZZB 0256-2017《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标志灯具》。
2.4.2 服务规范相关标准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中,服务规范相关标准现行13项。2012年,我国首次出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相关标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31/T 605-2012《医疗机构转运接诊救护车病人服务规范》,该标准对救护车转运患者过程中的人员、设备、现场处理、病历档案记录以及接诊医疗机构的接收人员、接诊和分流等提出了要求。同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WS 387.2-2012《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第2部分:催吐、洗胃》、WS 387.3-2012《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第3部分: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WS 387.4-2012《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第4部分:呼吸道分泌物吸引》,分别规定了心肺复苏、催吐及洗胃、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呼吸道分泌物吸引、外伤患者紧急止血、包扎和搬运等技术规范。2018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ADERM 1001-2018《现场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心脏除颤技术规范》。2019年,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3484-2019《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规范》,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术语和定义,涉及日常医疗急救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服务、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2020年,根据我国实际,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标准T/CADERM 3040—2020《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规范》。新冠感染疫情发生后,北京市、重庆市、云南省等分别制定并发布了DB11/T 1749.6-2020《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第6部分:救护车辆》、DB50/T 964-2020《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技术指南》、DB5301/T 42-2020《新冠肺炎(NCP)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指南》等新冠感染疫情防控相关服务标准。
2.4.3 急救设施相关标准 57项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中,急救设施相关标准出现在2013年,而早在2009年美国就发布了紧急医疗设施和系统标准。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设立急救中心(站)。同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GB/T 50939-2013《急救中心建筑設计规范》,主要面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独立院前急救中心建筑设计。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编建标177-2016《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对急救中心建设的规模与项目构成、面积指标、规划布局与用地、建筑及设备标准、救护车配备等进行了明确。2020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0年-2022年)》,对急救工作站的规模及分级进行了明确,将急救工作站分为两级配置,同期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DB11/T 2064—2022《急救工作站配置规范》,对急救工作站的分类与布局、设施与设备、人员、标识等提出了要求。
2.4.4 急救信息化相关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WS/T 451-2014《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对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构成、功能要求和数据接口等进行了规定。2017年,为方便院前医疗急救的信息收集、传输与共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WS 542-2017《院前医疗急救基本数据集》,对呼叫受理、调度指挥、突发事件、质量控制和管理、院前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的相关数据元等进行了明确。2019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T/CADERM 2003-2019《区域急救平台及胸痛中心数据交互规范》,明确了地级市辖区范围内区域急救平台及胸痛中心数据交互作业的术语与定义、缩略语、数据交互内容及数据交互方式等。
2.4.5 指挥相关标准 国外早在1994年就针对急救医疗调度员制定了标准,例如1994年发布标准ASTM F1552-1994《Standard Practice for Training Instructor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igibility of Emergency Medical Dispatchers》。2016年,我国山东标准化协会发布T/SDAS 8-2016《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规范》,规定了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指挥调度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医疗急救指挥机构要求、急救站(点)要求和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等内容。
3 讨论
3.1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3.1.1 未形成标准体系 在标准类别上,院前医疗急救国家标准发布数量较少,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发布数量较多。1975年-2011年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仅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2年-2022年大量团体标准发布。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标准编制无依据可循,标准适用范围界限不清晰,存在部分标准交叉重叠现象。
3.1.2 标准制修订不及时 2012年以来,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数量明显增加,2020年出现峰值,但主要是制定标准,仅对个别标准进行修订,大部分标准的标龄较长。其中,WS/T 292-2008《救护车》标龄长达15 a,GB 13954-2009《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标志灯具》标龄长达14 a,DB31/T 605-2012《医疗机构转运接诊救护车病人服务规范》标龄长达11 a。近年来,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已经取得较大发展,这些标准的内容已经不能有效指导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亟需修订。
3.1.3 院前医疗机构制修订标准数量少 40家标准牵头起草单位中,院前医疗机构为9家;307家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院前医疗机构为29家;院前医疗机构牵头起草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为12项,仅占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21.05%。相比全国院前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的数量,无论是牵头或参与制修订标准的院前医疗机构数量,还是院前医疗机构制修订的标准数量都较少,这与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不符。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多由院内医疗机构、企业等制定,这些标准是否从院前医疗急救实际出发,能否满足院前医疗急救行业发展要求等问题值得深思。如果院前医疗机构或急救人员不主动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可能会逐渐丧失行业话语权,不利于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持续发展。
3.1.4 标准内容覆盖面窄 从词云图可以看出,有关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社会急救能力建设、院前院内衔接标准较少。有研究[7]指出,院前医疗急救缺乏国家及行业的信息标准,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与资源的整合,并影响了急救医疗救援质量与卫生行政机构的管理决策。同时,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还缺少服务行为标准、管理标准等,这影响了院前医疗急救的标准化、同质化建设。
3.2 改进建议
3.2.1 抓住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新机遇 2013年,《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发布,要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救护车配备标准等工作。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发布,指出院前医疗急救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和健康中国行动的组成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迫切要求加快院前医疗急救创新发展,以适应卫生健康发展新形势[8]。2020年,《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逐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规范,统一院前医疗急救运载工具、装备标识和着装标准等[9]。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的通知》提出,立足大卫生大健康,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标准”体系,按照结构合理、系统协调、衔接配套、覆盖全面的要求,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协调发展[10]。在国家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的背景下,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要抓住机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标准制修订提供便利,对已有标准进行复审,及时修订或淘汰老旧标准,促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3.2.2 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 标准化作为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具有一定作用[11]。体系框架是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系统谋划,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结构,增强其效能,提升其水平。首先,应对院前医疗急救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框架、特点等进行探讨,將院前医疗急救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过程按照涉及标准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其次,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涉及面广,相关协会、机构多,需建立并强化标准制修订协调机制,保证各机构业务范围不重复,避免因标准混乱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选用标准困难问题。再次,应建立标准化研究中心,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的体系建设、院前分级分类、院前急救服务及质控管理、院前急救人员规范化培训及指挥调度等标准化建设研究工作[12],提升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随着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院前医疗机构成为制定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的主力军。北京急救中心正在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包括日常院前医疗急救、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医疗急救保障、社会急救能力、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院前医疗急救标识等,这将对院前医疗急救规划、建设与发展发挥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3.2.3 加大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力度 随着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标准应不断修订并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已经修订了一部分,但仍有较大一部分标准标龄老化,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适应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 a,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标准应及时修订或废止。地方标准有效期遵循不同地区管理规定,比如上海市、浙江省等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为3 a,北京市、广东省等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 a[13-15]。在标准制定方面,要强化标准起草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其对标准编制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相关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作用,为标准制定提供意见,保证标准的可实施性,提高标准发布率。在标准修订方面,需要合理确定各类标准的复审周期,优化标准修订流程,可邀请院前医疗急救及标准领域专家进行讨论,保证标准与时俱进,提升标准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融合度。必要时,还可借鉴成熟的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制订的相关标准,但要注意标准的本土化。院前医疗机构作为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专业作用,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3.2.4 做好培训、宣贯等服务工作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起步相对较晚,院前医疗机构参与程度较低,部分标准起草人员对相关文件研读学习重视程度不够[16],标准制定氛围不浓厚。这提示我们要促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可从标准宣贯培训,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氛围入手。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日活动宣传相关标准,如标准朗读、有奖问答等;也可以通过举办院前医疗急救标准专题培训班、讲座等,加强对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标准起草能力;还可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标准信息,如设立标准公众号,并加强标准解读工作等。
4 本研究局限
因院前医疗急救的运行模式不尽相同,虽有纳排标准,但本研究判定该标准是否与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存在一定困难,比如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但未纳入本研究,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郭 凌,董 刚,刘 慧,等.德州市院前急救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实践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9):749-752.
[2] 陈海华,游凯斌,彭福强.基于JCI理念的院前急救模式标准化改造[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114-117.
[3] 徐 琪,孙宝云,唐春福,等.院前医疗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3):419-422.
[4] 祁文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资源利用情况分析[J].广州医药,2023,54(5):92-99.
[5] 杨丽娟,伍伟锋.珠海市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28(1):30-32.
[6] 田建广,朱勤忠.上海地方标准《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解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2):201-204.
[7] 吴安娜,魏 强,高 飞,等.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动院前急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9):1281-1284.
[8]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EB/OL].(2019-12-29)[2023-01-05].https://www.gov.cn/xinwen/2019-12/29/content_5464861.htm.
[9]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20〕19号[EB/OL].(2020-09-17)[2023-01-07].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81081.htm.
[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的通知:国卫法规发〔2022〕2号[EB/OL].(2022-01-11)[2023-01-0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7/content_5670684.htm.
[11] 孙 辉,贾怡蓓,唐清蓉,等.上海市医疗服务地方标准实施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8):55-58.
[12] 刘 晖,王 韧,高 丁,等.院前医疗急救转运工作中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10):876-880.
[13]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浙江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EB/OL].(2010-07-23)[2021-12-15].https://jxt.zj.gov.cn/art/2010/7/23/art_1229123398_1558063.html.
[14]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沪府令8号[EB/OL].(2018-09-10)[2020-08-23].https://www.shanghai.gov.cn/nw42927/20200823/0001-42927_57011.html.
[15]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 (2018-09-30)[2019-05-22].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gfxwj/201905/t20190522_61525.html.
[16] 李 俊,王 强,黄修森,等.对医疗卫生标准体系升级改造项目中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