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科研创新课程的探索
——以皮肤科教学为例

2024-03-12贾倩楠曾跃平晋红中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2期
关键词:协和皮肤科专业课程

贾倩楠 李 丽 曾跃平 李 峰 乔 菊 方 凯 晋红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730)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余波未尽影响深远,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任务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考验,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思政教育是管方向、管一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是全部教学体系中的“灵魂”和方向[2]。

目前,许多高校为顺应课程改革,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推动了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3],对多个学科和专业试验性地开展了思政教育的建设与探索,在中医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学科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如中医药学[4-5]、解剖学[6]、免疫学[7]、护理学[8-9]等,把思政教育融入了医学专业教学过程,提升了高校思政建设的教学成效。

1 建立医学科研创新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

近年来,医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如科研诚信问题和学术不端现象频发,医德医风教育欠缺,爱国爱民意识淡薄等。而医学专业课程,如医学科研创新课程,存在着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欠缺、思政教育效果有待提升的问题,同时医学生也更加热衷于专业课程而容易忽视思政教育[10]。因此,医学科研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

医学科研创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把思政教育融合到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诚信观,提升社会责任、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等价值模式,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并终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国民大健康提供坚强保障。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自2007年起成为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设立了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培训课程。其中,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课程,除了课堂专业课程教学,还包括实验室“线下课堂”的科研实践活动。因此,本文以皮肤科教学为例,挖掘了科研创新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发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进行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促进医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案例。

2 挖掘医学科研创新课程的思政元素

2.1 挖掘科研创新助力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对医学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协和自建院起,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取得了近2 000项科研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攻克了一道道医学难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科技不仅成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而且还是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医学与健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培养德才兼备、党和国家信赖的好医生,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引导学生做“大医”、立“大德”、建“大业”。

2.2 挖掘科研意识、科学精神与科研诚信理念等思政元素

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皮肤科医师陈鸿康,自1923年起在皮肤科工作,曾任第一届中华皮肤病学会会长,在皮炎、梅毒、真菌、放疗等多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发表了硫代硫酸钠治疗砷剂皮炎的观察、梅毒早期诊断、醋酸铊治疗头癣、荨麻疹诊治等研究成果。中国现代皮肤性病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李洪迥教授,在艰苦的环境中仍不忘科研创新,亲自动手完成药材的清洗、去皮、浸泡、切片、定量及煎熬等一系列工作,摸索出一套皮质类固醇加雷公藤治疗疑难皮肤病的经验,并首创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加入二甲基亚砜治疗皮肤病的方法。树立皮肤科的医学大师为榜样,在临床工作中加强科研意识,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促进科技的临床转化;在科研创新课程中,倡导学生勇于进取、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创新大赛,培育优秀医学创新项目;及时发现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树立科研诚信理念。

3 设计皮肤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以《皮肤外科手术技术课程》之“莫氏显微描记手术”为教学案例,这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功能,是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优秀科研项目的代表作,也是科研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教学案例。

首先,在课程中讲述莫氏显微描记手术的发展历程时,延伸出思政育人主题—“科学精神”与“协作创新”:医学生莫斯与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氯化锌溶液能够使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完整保存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此后的数十年里,莫斯一直在实践中改进这项技术,拓展新的适用领域,终于在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莫氏手术”的专著。正由于他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得“莫氏手术”以惊人的效果震动了皮肤科学界,使得该技术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广泛的应用。

然后,在讲解莫氏显微描记手术的原理、适应证和优劣势时,延伸出思政育人主题—“仁心仁术”。莫氏手术有其独特的适应证,突出的优势以及一定的劣势,需要专业培训的经验丰富的莫氏手术医生、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因此医学生要有仁心仁术,提高自身手术技术,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新技术或者保守选择传统技术。

最后,在讲解患者所需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时,延伸出思政育人主题—“仁心仁术”。莫氏术前,医生要与患者进行充分地、耐心地沟通,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或氯吡格雷等抗凝药,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并告知患者是否继续服用药物。莫氏术后,医生要嘱托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消毒换药,注意评估伤口的愈合情况,告知患者的护理要点,何时能够拆线等术后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仁心仁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办患者之所需”。

4 思政建设和科研创新课程融合教学的实施方法

长期以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独立于专业课程教学而存在。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是多数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难点。而教师是思政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深刻认识到课程具备的育人功能,承担起育人责任,并结合专业的学科特点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中[11-12]。皮肤科科研创新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以从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协和皮肤科百年历史、“红色基因”传承以及新冠肺炎抗疫事迹等角度切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4.1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精神和力量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精神蕴涵,对医学生有特殊的育人效果。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知羞、知耻、知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文化中的爱国精神,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修身养性,仁爱待人,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神和内涵更是培养医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的最佳载体。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自战国时期以来,有医之始祖《黄帝内经》、相传神医扁鹊所著的《难经》、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中药学起源《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巨著,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勇于探索、怀疑、求真和实证精神。以《本草纲目》为例,药圣李时珍尝遍百草,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参考历代医药书籍900余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历经27个寒暑,最终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是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巨著,对后世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书中李时珍开创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这些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以及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更是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佳范例。

4.2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协和皮肤科百年历史展现的科学精神、医学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

协和皮肤科拥有辉煌的历史,走出了多位皮肤病专科领域名家,包括穆瑞五、胡传揆、秦作梁、李洪迥等四位一级教授,曹松年、卞学鑑、李家耿、王光超等知名皮肤科专家也曾在协和学习和工作。纵观皮肤科百年历史,医学先锋们深入疾病高发区域查根溯源,大举消除长期困扰中国百姓的流行疾病,让人民战胜恐惧,以科学护佑国人生命。以1958年开展的“抗梅毒运动”为例,皮肤科前辈们用了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了梅毒,其中协和皮肤科前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皮肤科李洪迥教授撰写的《梅毒学》成为我国梅毒学研究的指导范本,他多次奔波在全国八省区消灭性病的主战场,为全面消灭性病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代代协和皮肤科前辈秉持“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在医学史上铸就了一座座不朽丰碑,是后辈学生们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源泉。

4.3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协和皮肤科的“红色传承”、新冠肺炎抗疫事迹

学习百年党史,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一代代协和皮肤科同仁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迈上新的征程。在抗战年代,协和人救助了无数革命先驱,协和救护队多次奔赴前线,用赤诚之心守护着无数生命安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李洪迥教授坚决拒绝日伪的诱劝,冒险营救地下党员,坚守着协和人的理想信念。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皮肤科第一时间设立疫情管理小组,组建皮肤科抗疫梯队及护理抗疫梯队,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障好医疗工作的平稳运行;严抓内部防疫管理,多次开展全员防疫线上培训;制定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新冠病毒感染应急预案,不断优化患者就诊流程,院感防控不留死角;皮肤科同仁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参与组建医院疫情防治梯队工作,积极报名奔赴抗疫一线,迅速组建核酸采样队连续支援社区防疫一线工作。皮肤科同仁秉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众志成城、不畏艰险,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不懈奋斗。深入学习抗击疫情的协和精神,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激励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需要和“健康中国”战略紧密联系。

4.4 创新型教学形式

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形式多样,如组织阅览历史影像资料、参观北京协和医院院史馆、观看老专家口述历史文化纪录片、开展对抗击疫情的身边人身边事的采访活动、组织协和精神等的探讨会、团队合作项目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重温医学前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以楷模为榜样,引导学生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医风,要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在医学和人类健康领域,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专业课程,育人和育才相结合,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用好课堂教学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医学创新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把培养德才兼备、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落到实处,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崇高使命下,肩负起做“大医”、立“大德”、建“大业”的协和使命。

猜你喜欢

协和皮肤科专业课程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协和呼吸病学》第二版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